林業生態與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時間:2022-04-25 10:49:21

導語:林業生態與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生態與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摘要: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意識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號召下,推動新疆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經濟發展已成為時代的課題。為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環境,實現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必須要針對林業發展的現有問題,進行全面性、細致性的研究,從而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本文就林業生態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為新疆林業經濟發展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林業生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新疆位于我國西北,地處亞歐大陸腹地,總面積達166萬多平方公里,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治區。隨著新疆經濟的崛起,對林業資源的依賴和需求越來越大,使得當地林業資源開發過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這不僅影響森林防護工作的開展,也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在這種背景下,必須要認識到保護林業資源對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才能保證當地林業生態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作用

隨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我國經濟發展有了較強的后勁。但由于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不僅影響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同時也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尤其是再生能力弱、且生長耗時長的林業資源,人們對其需求變得越來越大,勢必引發不合理開發、分配、運用等情況。因此,為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生態環境,國家必須要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性,大力推動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通過高舉林業生態建設的大旗,積極落實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擴大林業范圍的同時,提升林業資源利用率,才能從多層面上推進林業經濟的發展。

2林業生態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2.1完善林業生態發展政策

為保證林業生態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深入解讀國家提出的相關發展政策。通過結合當地的林業資源環境,依托國家的宏觀政策和微觀指導,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發展措施,確保林業生態建設與發展的質效性,不斷為新疆林業發展提供助力。首先,要重視研究新疆當地的環境情況。要從土地沙化、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現實問題入手,加強對實地情況的勘測與考察,分析與研究林地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破壞程度,從而找尋生態失調的根本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其次,要本著“求真務實”“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將林業生態建設“大目標”細化成若干個“小目標”。通過在實現小目標的基礎上完成大目標,進一步落實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加強地方建設等政策。然后著眼于完善生態效益補償、生態環境評估、資源開采度等林業經濟發展機制,協同人與環境資源的關系,確保林業生態發展的健康可持續。最后,要結合當地區域文化特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通過制定有目的性、針對性、具體性的林業法規制度,嚴厲打擊非法開采林業資源、陡坡開墾等行為,不斷保護和優化林業環境,提升林業生態建設的時效性,逐步為當地林業新經濟建設提供保障。

2.2推動林業產業化建設

林業經濟是我國整體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分析林業發展過程,不難看出它存在樹木種植與培育、后續開采與加工、森林綜合服務三大產業。因此,要想推動林業產業化建設,必須要從這三大產業入手。通過優化各產業生產與經營流程,協同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提升新疆林業經濟。對于樹木種植與培育產業,要重視提升其產能,保證資源的質量。由于新疆環境惡劣,土地沙漠化嚴重,所以一定要加強防護林建設。通過引入能夠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優質樹木品種,不斷擴大種植區域和提高森林覆蓋率,從根本上做到防沙治沙。對于后續開采與加工產業,需要拓展其加工鏈條,增加其附加值,進一步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用。要協同與上游產業的依賴關系,以及結合本地資源需求情況,科學地開采和加工林業資源。同時要保證種植與開采的平衡,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確保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從而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提升經濟效益。對于森林綜合服務產業,要加大看護、治理、管理的工作力度。比如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進一步提高生態的免疫功能,減少蟲藥害和自然條件對樹木資源的損害。

2.3構建林業文化體系

林業文化體系的建設是發展林業生態和林業經濟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實際行動中貫徹科學的森林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等意識,嚴格按照相應的政策和法規執行工作,才能將健康可持續的林業發展觀念根植在人們的心中。一是要從教育方向入手,培養受教育者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意識。通過結合新疆當地的地理、自然環境,構建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知識體系,講述保護林業生態的重要性,以及將森林景觀、野生動植物、森林土壤等保護知識傳授給受教育者,使其發展成為環保和節約的“帶頭人”。二是要對相關產業工作人員進行必要性的林業文化滲透。各機構單位要提高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視度,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工作技能、思想素養、業務能力的培養,促進其發揮崗位工作價值,使當地政府提出制度和措施得到更好地落實。三是要加大林業文化傳播力度。在開展宣傳工作時,需要與媒體公司進行合作。要充分利用紙質刊物、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新媒體的力量,對當地林業經濟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進行報道,并滲透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急迫性,使更多的民眾能投身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行動中,促進當地林業經濟建設得到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持。

2.4認識林業經濟的地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提升,對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規模越來越大。由于森林資源與其他能源有所不同,它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和可再生性。但其生態系統脆弱、生長周期較長,所以容易遭受自然、人為的損害。因此,要想保證林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必須要認識到林業經濟的特殊性,要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力度。一直以來,林業種植與培育工作得不到重視,民間投資有限,植樹造林能力薄弱,僅依靠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并不能解決當地的環境問題。隨著新政策的實施與推進,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民眾參與林業保護意識變強,而且林業投資也有充足的空間和活力,使得林業經濟發展有了人力、資金保障。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需要進一步完善投資機制,調動社會各界投資的積極性,以及吸收民間零散資金。通過加強“生態保護效益”宣傳,鼓勵個體和集體植樹造林,推進當地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同時要在深入研究林地所有權、經營權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和分析在拓展林業規模時遇到的資金、人力、管理等問題,及時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民眾重視度和提高民眾的投資熱情,還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實現重點、難點建設。

2.5加強科學技術的運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也是推進各項事業建設不可缺少的核心力量。對于林業經濟而言,林業科技是解決新疆林業問題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必須要加強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通過加強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提升技術水平和含量,逐步打造綠色化、經濟化、文明化的林業生態。首先,要以科技為產業發展的支撐點,著重提升資源分配、人事管理的效率。比如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創設專門的信息數據庫,實現對以往的林業發展布置、資源開采與運用情況的綜合性分析,從而制定更加符合實際和滿足發展需求的工作策略。其次,要創設新型的農業種植生態體系。比如利用現代化的機械推進林業經濟建設。通過大力宣傳和推廣特色種植業,讓現代化機械覆蓋到農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在發揮科學技術優勢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種植經濟效益。再次,要加強對農業科技的研究,不斷為農作物、樹木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通過加強對氣溫條件、蟲害病害的研究力度,逐步研發出高質量、高效率的有機肥,保證農作物、森林樹木的健康成長。最后,要重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問題,提升對水、空氣等污染的處理能力,進一步改善資源、環境承載力。

2.6逐步改善林區民生民用

改善新疆林業地區民生民用,本質上是找尋一條符合當地人民意愿、滿足當地建設需求,能夠實現生態建設與社會經濟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提升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須要對林業生態格局進行全面性的分析,以研究出可行性的策略方法,分配好耕作區、生態建設區的比重。首先,要嚴格依據當地的自然條件,選擇好林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在不違背自然規律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發展林業產業化,幫助當地居民實現共同致富。比如建設相應的試點,鼓勵種植良種樹木,推動果業經濟發展。其次,要注重開放農業發展政策,給予農副業經濟發展更多的支持。比如嚴格依據建設規劃,組織群眾開墾土地,給予農牧業、林業、耕作業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從而逐步打造美麗新鄉村。最后,要重視防護林建設。通過積極號召當地居民,在全區的綠洲邊緣構件防沙帶,充分發揮森林的功能和效用,逐步改變人們對新疆“一毛不拔之地”的認知。此外,要充分發揮本土優勢,大力開發旅游資源,不斷給當地局面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提倡生態文明建設策略的背景下,新疆政府和人民必須要與時俱進,從時展的角度上探尋發展林業生態和林業經濟的策略。通過完善林業生態建設策略,推動林業產業多元化建設,構建特色的林業文化,以及加大對農業科技的研究力度,保證人與資源、環境的和諧,從根本上改善當地居民的民生民用,改善當地居民的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全國輝.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發展對策[J].鄉村科技,2020(18):90-91.

[2]趙娜.對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研究保護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10):93.

[3]溫哲華,劉玲.淺析林業生態發展戰略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園藝,2019(15):209,162.

作者:田至齊 張玉梅 單位:新疆第六師五家渠市共青團農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