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月季栽培與養護技術研究

時間:2022-11-25 08:39:15

導語:地區月季栽培與養護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月季栽培與養護技術研究

摘要:西北地區月季栽培養護技術,應根據區域實際條件以及月季化的品種、生態特征、生長習性等合理進行技術方案制定,滿足其生長所需條件,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使之處于良好的生長狀態。在這一過程中,肥料使用可以為其提供養分,強化其生長效果,且肥料在滿足其正常需求下,使用越多,效果越強。所以,在肥料使用方面應做到適量、適時、適度。

關鍵詞:西北地區;月季;栽培;養護

月季栽培和養護工作的開展對于月季生長具有重要影響,在具體操作時,應合理選擇并有效實施,將其與生長環境結合在一起,強化實際效果[1]。在這一過程中,還應加強對月季生長狀態的監督,對于其所處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成分等實時檢測,基于檢測結果進行生長環境改善。

1生態特征與習性

1.1生態特征

月季屬于半常綠灌木,在科屬方面被劃分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被稱為“花中皇后”,常見的有藤本月季、大花香水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地被月季、樹狀月季等。在外表方面,具有與鉤形狀相似的表刺,小葉為3.0~5.0片,在形狀方面表現為廣卵至卵狀批針模式,長度為2.5~6.0cm,先端部為尖狀,邊緣位置存在鋸齒,兩面無毛,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光澤,在葉柄與葉軸位置,皮表面的尖刺散亂從生,并存在一些短腺毛[2]。植株高度為1.0~2.0m。在花朵方面,表現為簇生模式,直徑為5.0cm,花朵顏色較多,包括深紅、粉紅或者為白色,具有微微的香味,果實為卵形至球形,長度為1.5~2.0cm[2]。

1.2生長習性

月季在生長時,喜好光線充足的環境,對于陰暗的生長環境適應性較差。與此同時,還需要盡量保證空氣暢通,排水性能良好,避免植株受到冷風和干熱風的侵襲。在生長溫度方面,月季適宜溫暖的生長環境,白天氣候以15~26℃為宜,夜間溫度以10~15℃為宜。如果溫度較高,達到30℃及以上時,則會縮短花期,并降低其開花數量,花的成色也相對較差,進入半休眠時期。在冬季,月季的一般品種可以在最低溫度為-15℃的環境下生長,而一些特殊品種,則可以在溫度為-30℃的環境中生長[3]。月季在生長時,需要相應的肥料為其提供養分,保證其滿足生長所需,尤其是肥沃、疏松、飽含腐殖質的肥料適宜栽種月季,對于土壤的酸堿度,控制在pH為6~7的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為宜。在空氣相對濕度方面,控制在75%~80%為佳[4]。月季可以連續開花,在其開花之后,適度修剪,使用一定的肥料,盡量延長花期。除此以外,如果生長環境較差,存在污染,月季難以正常生長發育。

2栽培技術

在對月季進行栽培之前,先進行選苗,保證其健康優質。在西北地區月季常用品種有大花、豐花月季,如“粉和平”、“紅帽子”、“莎蔓莎”、“美國粉”、“緋扇”、“紅雙喜”等。具體操作時,應以生長健壯、冠狀豐滿、中心枝分布均勻,分枝部位不存在爛皮,干皮應完整無損,無病蟲害的植株為宜[5]。月季栽培主要以露地栽培和設施栽培為主,相關技術如下。

2.1露地栽培技術

2.1.1栽培位置選擇月季在露地栽培時,應選擇向陽的位置。在土壤方面,應為團粒結構,且團粒結構越優良,越適宜月季生長,與此同時,還要保證其含有豐富的有機質[6]。月季適宜生長在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之中,pH79控制在6.5左右為宜。月季根系生長能力一般,主要集中在30~40cm土壤層之中,耕作層深度設置為50~60cm。2.1.2肥料使用有機肥對月季生長具有良好的保障和促進作用,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盡量使用動物糞便。相比而言,化肥選擇多為磷酸二氫鉀,用量1.5kg·100m-2。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將會導致土壤板結,加速其鹽堿化問題的發生率[7]。月季花的花期較長,為了快速滿足其對肥料的需求,可以使用化肥,其氮、磷、鉀比例控制為1∶1∶2或者為1∶2∶3。2.1.3植株間距有關方面的工作開展,應根據栽培目的而定,體現差異化特點。如,用于科研的苗圃,植株行距設置為100cm×60cm。用于花壇觀賞用的植株,通常采取較寬的行距。在栽種之前,需要對幼苗進行修剪,去除受到損傷和患病的枝條。在栽種過程中,應該保證土壤干濕度合理,如果過濕,則應延后1~2d,對土壤曬干處理,然后栽種月季。如果土壤過干,可以在澆水之后進行栽種。2.1.4水分管理在實踐過程中,月季品種不同、生長季節不同、生長期不同、土壤環境不同,將會導致其對水分需求情況不同。如,溫度較高的夏季,每7d可以澆水2~3次[8]。在月季開花期,需要水分較多,應提高澆水量。對于保水能力較好的土壤,可以適當少澆水。對于保水能力較差的土壤,應多澆水。2.1.5溫度管理在對月季栽培時,應對溫度進行嚴格監管,根據溫度變化情況,及時制定保護措施。如,冬季溫度如果在-15℃以下,為了防止其被凍壞,可以在植株基部位置埋土,土體厚度為20cm,或者使用草簾、塑料棚膜等進行覆蓋和搭建暖棚。

2.2設施栽培技術

設施栽培技術,是指使用溫室、塑料大棚等進行栽培,關于植株選擇方面,與2.1中相同,這里不做贅述,在其它方面的栽培技術設置如下。在溫室內部栽培月季時,行距設置為30cm×30cm,為了保證植株葉片濕潤,栽培初期每天噴灑幾次水。在完成月季定植之后的5~6周之內,夜間溫度應保持為12℃以上。在6周之后,伴隨著植株根系不斷擴展,逐漸施肥,相關操作主要發生在開花之前。在春季,4月和5月前后是月季萌發旺季,秋季9—10月是月季的盛花期,需要及時施肥,無論有機肥還是無機肥皆可以,但必須保證其速效,做到肥力均勻。7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開花之后,直至冬季來臨之前則不再施肥,以免新嫩枝葉因溫度過高或者過低而遭到損傷。

3養護管理措施

3.1修剪技術

3.1.1修剪原則在月季養護管理時,應剪去病枝、弱枝、枯枝,同時,還需要減去交叉枝、橫枝和遮陽枝。除此以外,對于一些不利于植株生長,影響其形狀、方向、水肥吸收的枝體皆要剪除,鉆木上的分蘗芽也要剪掉。在修剪工作開展時,花后修剪屬于月季培育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非為了獲取種子的殘花,皆要剪除,避免殘花影響植株的養分累積。具體操作時,第1次開花后修剪大約在5月下旬,剪去殘花,促進萌發新枝,較強的枝條要輕剪,保留4~5個芽,中等發育的枝條應中剪,保留2~3個芽,弱樹要強剪,只保留1~2個芽,以促使萌發壯條。第2次開花后修剪在6月下旬—7月上旬,此時要注意,夏季高溫要輕剪,不宜早修剪,否則會因溫度高而花朵小、花期短。第3次修剪在8月以后進行,此時可中剪,修剪部位應從開花枝條下約1/3處,每個枝條留芽2~3個,并剪掉多余枝條,交叉枝、重疊枝等,使植株通風透光,這次修剪可使月季在10月進入盛花期。3.1.2修剪要點對于不同類型的月季花,修剪要點各有不同,需要針對性修剪。如,對于大月季花,需要實施越冬修剪,對于強枝并不完全剪除,僅剪掉1/3。對于弱枝,剪除1/2,保留3~4個主枝,長度保持在30~45cm。相比而言,豐花月季也需要實施越冬修剪,主枝保留5~6個,長度控制在50~70cm,剪除過密枝,但對于冬季氣溫較低的地區,月季越冬,要進行重剪并埋土保護越冬。

3.2澆水技術

在澆水時,應根據實際需求開展具體工作。為了體現合理性,在栽培環境中設置水分自動檢測設備,如果水分滿足要求,則無需澆水,如果水分未達到要求,則應適當澆水。同時,還要注重月季不同生長期和不同環境對澆水的影響。月季澆水應遵循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快,需要在早或晚勤些澆水。施肥時,需要基于月季生長需求適當使用。春季出苗之前,水與肥相融合,形成稀液肥并使用,除此以外,對于葉面施肥與土壤施肥可以結合使用,濃度設置為0.10%~0.30%。當夏季高溫時,則不進行施肥,在10月之后,也應停止施肥。在肥料選擇方面,可以將有機肥和無機肥混合使用,但應盡量使用生態肥料,減少化肥使用量,避免產生環境問題。除此以外,如果處于大雨天氣,則不適宜施肥,以免肥料被雨水沖走。同時,還應改進施肥方式,根據植株不同位置、不同時期對肥料的需求情況,將肥料制作成液體,針對每個部位分別使用,可以做到優質高效,節約成本,并減少其對環境影響。

3.3病蟲害防治

月季的病害主要包括白粉病和黑斑病。月季白粉病發生時,病芽展開的葉片外表面存在白粉,皺縮反卷,逐漸干枯死亡。其它未發生病害的葉片也會被感染,該病害的病原為薔薇單囊殼菌。防治方法,在休眠時期,噴灑波美2~3度石硫合劑,殺死病芽中的越冬菌絲。還可以使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者使用50%本萊特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月季黑斑病。感染此病的植株,其葉片上產生紫褐色或者褐色的斑點,并不斷擴大,直徑為1.5~1.3mm,顏色不斷成為黑色或深褐色,邊緣位置產生纖毛。在病斑周圍存在黃色暈圈,且發病位置存在黑色孢狀的小粒體。若未及時控制,將會導致多個斑點連接在一起,葉片大面積發黃,產生帶有綠色邊緣病斑的小島,病害達到一定程度時,病害葉片掉落,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在發現病葉后,及時剪除病葉,避免其發生傳染;栽植過程中,合理控制植株間距,不宜過密,并適當控制澆水時間和水量,以免葉面濕度過大,從而有利于菌體生長;采取藥物防治,在夏季新葉展開初期每隔7~10d,噴灑1次藥物。藥劑為50%多菌靈加濕性粉500~10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可濕性粉500倍液。在冬季修剪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噴灑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消除病菌。對于月季的蟲害,主要包括蚜蟲、蚧殼蟲、紅蜘蛛等,不同蟲害產生的時期、影響、防治辦法等各有不同。以蚧殼蟲防治為例,這類害蟲蟲體為蠟質,可以快速繁衍,其對月季葉片和花蕾的汁液進行吸取,致使植株養分不足,生長不良,嚴重時,將會死亡;在對這一蟲害進行防治時,可以使用殺撲磷、噻蟲嗪、有機硅高滲透劑等藥劑。

4試驗研究

為了加強西北地區月季的栽培與養護技術,進行試驗研究,探究施肥對月季栽培的影響。開展試驗時,設置樣地9塊,具體大小為5m×5m,且植株栽種量和施肥量各有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光照、溫度、濕度等)。其中,第1組屬于加強水肥管理組,共3塊樣地,每塊樣地植株量相同,按照上述的要求和方法施肥,使用2.0kg·100m-2過磷酸鈣,氮、磷、鉀比例控制為1∶1∶2。第2組屬于少水肥管理組,共3塊樣地,每塊樣地植株量相同,按照上述的要求和方法施肥,使用1.0kg·100m-2過磷酸鈣,氮、磷、鉀比例控制為1∶1∶2。第3組屬于不施加水肥組,共3塊樣地,每塊樣地植株量相同,按照上述的要求栽培和管理,不施加肥料。經過一定周期之后,對植株高度、花朵直徑、果實長度進行測量,得出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肥料對于月季的植株高度、花朵大小、果實大小皆具有影響,按照施肥管理相關要求,正常施肥情況下,月季生長正常。當減少施肥量時,其長勢較差。而不施肥時,其生長存在一定的問題,植株較小。由此可見,月季生長需要養分,而相關的養分可以通過肥料獲得,所以要加強施肥管理,適當、適時使用。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西北地區月季的栽培與養護,應加強栽培技術應用和后續養護管理工作開展,為月季花生長提供有力支持。與此同時,還要結合實際環境,結合月季花的品種習性,設置有效的栽培和養護方案,避免病蟲害發生。

參考文獻

[1]張軍云,劉春,王文智,等.周年生產花枝的切花月季生長規律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9,50(08):1801-1806.

[2]李茂福,楊媛,王華,等.赤霉素對露地栽培月季‘卡羅拉’生長發育的影響[J].園藝學報,2019(04):749-760.

[3]吳林,劉燃,吳冬琴,等.響應月季花朵衰老的RhRRs基因篩選及表達特性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2(03):40-47.

[4]桂敏,張開正,蘇艷,等.不同肥料和栽培基質對盆栽月季生長開花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9,47(09):1592-1597.

[5]許俊旭,楊柳燕,蔡友銘,等.調控月季開花及衰老過程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9,35(09):34-38.

[6]王鳳.月季花的栽培和養護技術探討[J].花卉,2019(12):3-4.

[7]宣曉毛.月季栽植與養護技術[J].山西林業,2020(05):38-39.

[8]曾丹.月季夏季管理養護技術[J].現代園藝,2019(20):52-53.

作者:劉新萍 單位:涼州區園林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