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中學歷史教學之新課導入法

時間:2022-05-08 04:36:00

導語:深究中學歷史教學之新課導入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中學歷史教學之新課導入法

“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教的東西感興趣”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說。新課程改革也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導人新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在不斷摸索和完善各個教學環節,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進行了幾種導入新課方法的嘗試,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設置問題,預習導入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是問號”。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使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面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了一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使學生通過預習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我在上七年級下冊“科舉制的創立”時,就設置了一些問題:同學們都聽說過古代的秀才趕考吧,你們知道“趕考”考的是什么嗎?我國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秀才趕考”的現象呢?想知道的話趕緊閱讀課文找答案吧!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他們已經迫不急待地翻開書本尋找答案了。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科舉制誕生的背景及科舉制的完善過程,很自然地就進入新課的學習了。當然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設置的問題一定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二是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具體,不可過多、過難。

二、時事導入,尋根溯源

歷史和現實之間經常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聯系。提起時事,學生總是很感興趣,如果能把時事和新課的內容聯系起來,用播放時事內容來導入新課必定能起到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目的。我在上九年下冊“動蕩的中東地區”的時候就是先播放一段“巴以沖突再起”的新聞片段,然后讓學生解釋“再”的含義,得出這一地區是動蕩不安的。再提出問題:這一地區動蕩的根源是什么,為什么今天這一地區還是世界上最動蕩的地方?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帶著問題去學習新課,效果當然就不錯了。

三、多媒體影像導入,形象生動

直觀的圖像、動態的影視片斷,形象又生動,在給學生提供相關歷史信息的同時又能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有效的導入新課的手段之一。學生對這種新課導入法是樂于接受的。我在上七年級下冊“中外的交住與沖突”時播放了一段介紹“鄭和下西洋”的紀錄片,學生看后,在對“鄭和下西洋”這一歷史事件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學生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在運用多媒體影像導入時要注意不能喧賓奪主,影像播放的時間不可過長,播放的內容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四、游戲導入,啟發思維

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組織游戲,讓學生一上課就積極參與教師導入新課的環節,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在上“中華文化的勃興”時,我就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一個相關的游戲來導入新課,取得相當好的教學效果:上課前先準備一張紙條,進教室就宣布:今天在上新課前先做一游戲。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過來。接下來我就宣布游戲規則:本游戲主要由十位同學完成,先請第一位同學記住紙條上的句子,然后告訴第二位同學,…以此類推.直到第十位同學才把所聽到的內容大聲說出來,最后再請第一位同學讀出紙條上句子,其余同學則認真聽前后兩句是否一致。等到游戲結束時,第十個學生說出他所聽到的內容與第一個學生按紙條念出來的句子不僅完全不同,而且連意思都變了,學生們都樂了。等學生笑停了,我再問學生:“如果我們用傳紙條的方式的話,那么第十位同學在拿到紙條時會不會誤解紙條上的內容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不會!”我再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那么,這個游戲說明了什么道理呢?”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我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個游戲說明了文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準確表達思想、傳遞信息、記錄人類文明進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時再進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就肯定感興趣了。

五、小品導入,再現情景

創設一些特定的情境,讓學生或老師形似或神似教材中的某一歷史人物,使學生學會置身于歷史發展的環境中去觀察歷史,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去研究歷史,從而把握歷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動機和意圖等,這對增強學生的歷史意識,激發其歷史學習的興趣,培養研究能力等方面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在上“大一統的漢朝”時,我就是通過再現漢高祖與大臣討論秦朝滅亡原因的歷史畫面來幫助學生理解西漢初年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選一學生扮演漢高祖,另一學生扮演大臣陸賈,其他學生扮演漢高祖的群臣,用不同的聲音再現歷史畫面:

漢高祖坐在講臺上,太臣陸賈站在旁邊。

陸:陛下,您應該多讀讀《詩》、《書》,《詩》、《書》中的一些道理對陛下您治理國家是很有幫助的。

漢高祖(反感地):朕是騎在馬上打天下的,用得著什么《詩》《書》嗎?

陸:陛下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天下?陛下,我們應該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p>

漢高祖(點點頭):言之有理,那陸愛卿你就寫一本專門總結秦朝滅亡教訓的書,拿來給朕看吧!

陸:群臣都在議論秦朝會這么快滅亡的原因,陛下,您為什么不去聽聽他們的說法呢?

漢高祖:好!(面向群臣)那就請諸位愛卿談談對秦朝短命而亡的看法吧!

學生扮演的大臣就依據所學的知識各抒己見。

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引入:漢高祖讓大臣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漢初的統治者也真的以史為鑒,為了避免重蹈秦朝覆轍的命運他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鞏固統治。這就很自然地進入了“大一統漢朝”的學習。

當然,歷史情境的再現需要學生提前做好準備。然而這樣有趣的活動設置能使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竟相發表各自的意見,經過師生的共同討論、交流溝通,不僅達到復習舊知識的目的,而且學生也更能理解新課的相關知識點的聯系。同時在歷史情境的再現中,學生也更深刻地領悟到“以史為鑒”的重要性,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打下基礎。

導人新課的方法很多,還可以通過詩詞朗誦、講歷史故事的方法來導人新課。但導入法的選擇,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學生聽得懂、感興趣。這就要求歷史教學工作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這個領域的無窮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