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時間:2022-06-27 10:18:48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學習興趣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要求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這不僅要體現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更要凸顯于教學過程之中,應把以往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轉變為師生有效互動、生生積極交流。教師的教學重在引導和培養,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歷史思維活躍起來,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起來,最根本的做法是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式,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切實地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間得到提升,這是歷史教學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歷史教師的共同追求。
二、優化導語,設置懸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講好開頭是讓學生樂學的第一步。而要講好開頭,則要求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材,設計出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新穎有趣的導語。導入方式要多樣化,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成語導入、熱門話題導入等。在導入新課后,還要在教學關鍵處設置懸念,讓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并把握契機,適時予以指導、點撥,這樣能夠提高他們歷史學習的興趣。
三、營造新型的師生關系,創建民主的課堂氛圍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普遍存在著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這嚴重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怨恨和抵觸情緒,師生經常處于沖突和對立狀態。自從新課改實行以來,傳統的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教學過程變成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過程,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交往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在此關系中,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具體的指導者。
四、巧妙運用現代媒體
在現代傳媒高速發展的今天,高中歷史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課本。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課本,嘗試通過其他的媒介,如電影、新媒體等,去獲取并了解歷史知識,從而輔助課堂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能感受到歷史教學的多樣性和新穎性,接觸到不同于文字的影像資料,自然會興趣倍增。如在學習有關“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內容時,筆者特意在課堂上播放了電影《建黨偉業》中有關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片段。巧妙運用現代媒體,通過影片再現歷史場景,不僅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那段風云歲月,而且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豐富歷史課外學習的形式和內容
1.重視歷史作業的創新。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課堂活動、啟發提問、導語、結語等方面的創新,而對課后作業的創新關注很少。這樣,作業有可能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甚至影響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為此,歷史作業的設計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應講求一定的創新性和開放性。作業可以分為必做和選做、書面和口頭,有時還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如談感想體會、講歷史典故或故事、辦歷史手抄報、寫歷史小論文、演歷史情景劇等。總之,要圍繞新課改的要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來,以新穎有趣的作業形式和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課外活動是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也是增強歷史學科趣味性的重要途徑。歷史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情,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在學習“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雖然無法親臨圓明園參觀,但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再如,圍繞近期所學的內容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舉辦歷史故事會、創辦歷史小報、參觀歷史博物館或歷史遺跡、舉行歷史知識競賽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發,針對學生感興趣的歷史知識組織歷史興趣小組活動或舉辦歷史知識講座等,以豐富學生的體驗,開闊學生的眼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這些活動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能更好地鞏固課堂教學成果。
作者:高勁彥 單位:玉門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淺析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
- 下一篇:高校歷史教學實效性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