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歷史教材使用與策略建議
時間:2022-11-26 09:56:45
導語:統編版高中歷史教材使用與策略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部編高中歷史教材在六省市正式實施,《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學科特點。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的教學設計要求以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為核心,突出“靈魂”育人;要追求“有意思有意義”的理念,突出“價值”引領;要超越教材知識內容,突出歷史“課程”目標;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強調“深度學習”。
關鍵詞:唯物史觀;核心素養;教學設計
一、《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的主要特色
(一)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科學揭示中國歷史演變的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精選基本的、重要的史實,展現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源遠流長,不斷創新自身發展道路的獨特魅力。例如,《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一單元導言明確指出,“秦漢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時期,奠定了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第四單元引言指出,“明清兩朝,專制集權空前強化,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更趨鞏固,現代中國的版圖逐漸定型,經濟、文化、對外關系都有新的發展”;第五單元引言論述中國近代歷史,“鴉片戰爭后的數十年間,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的嚴重局面,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九單元論述中國現代史等等。(二)以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融入歷史敘述和歷史解釋中?!吨型鈿v史綱要•上冊》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基本立場,有機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法制意識、國家安全、民族團結、生態文明和海洋權益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和價值觀。(三)以課標要求的歷史學科五個核心素養融入歷史史實的敘述中。《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圍繞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五個核心素養,在內容設計與編排上,力圖使教科書的課文正文敘述、輔助欄目設置、活動課設計等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建立起有機的、內在的聯系,既體現歷史知識的學習,又強化歷史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循序漸進,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四)以詳今略古的中國通史結構和正文加輔助欄目的方式呈現?!吨型鈿v史綱要•上冊》從學生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角度出發,內容線索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具體性與概括性有機結合,既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又具有可讀性和適用性。同時,具體內容既重視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也注意到學生的升學和興趣的多元需要。初中歷史講的細一些,高中歷史從簡;初中歷史注意記憶性,高中歷史加強分析性,使歷史教育做到循序漸進。
二、《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的教學建議
(一)教學設計要以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為核心,突出“靈魂”育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高中歷史教育要確立的價值觀在學習歷史、認識歷史、解釋歷史、評判歷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明辨是非,揚善抑惡。所謂必備品格,包含政治思想品質、道德人格和史學品格三方面。在政治思想上,必須認同偉大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道德人格上,必須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的道德準則,健全人格;在史學品格上,具有求真精神、貫通意識和批判思維。(二)教學設計要追求“有意思有意義”的理念,突出“價值”引領?!坝幸馑肌保侵笟v史課堂有趣味、學生對歷史學習有興趣,愿意學習。這是歷史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步。所謂“有意義”,是指歷史教學需要價值引領,實現其“育人”目標,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核心素養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是超越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表現。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我國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三)教學設計要超越教材知識內容,突出歷史“課程”目標。新的教學目標再也不是人們熟知的雙向細目表以及據此確定的知識點,如“了解”“記住”“理解”“簡單應用”等,而是學生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在特定情境中以何種觀念和品格,能否正確運用所學的學科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簡言之,新目標就是學生“在什么情境下運用什么知識能做什么事(關鍵能力), 是否持續地做事(必備品格), 是否正確地做成事(價值觀念)”。做事是新目標的宗旨,是新教學的關鍵,是新評價的焦點,是素養推論的直接依據。(四)教學設計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強調“深度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冊》既求通又求全,內容覆蓋面廣,涉及的跨度大,這既是特點又是難點。新教材繁了備課、難了老師,但它賦予老師們更大更重的育人職責。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教師的思想理念要有新的轉變。這個“新”字,不僅是課堂形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體現國家意志,明確主流價值導向,發揮應有的正本清源作用和在人才培養各環節中的統領作用,幫助廣大學生從小打上中國底色,植入紅色基因;如何在課程教材中強化與時俱進意識,拓寬國際視野,吸收人類文明新成果,創新學術話語體系,大力提升課程教材質量,更好地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我們在這些方面的任務還很艱巨,應該高度重視和切實落實教材建設中“教什么”“教給誰”和“怎樣教”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樊未晨.教材就是國家事權——香港問題的教材“病根”[N].中國青年報,2019-8-26(01).
[2]崔允漷.新課標新高考如何建構“新教學”[N].中國教育報,2019-8-29(06).
作者:宋景田 單位: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
- 上一篇:高中歷史支架式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科學文化的歷史溯源及境遇
精品范文
1統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