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堂趣味教學策略
時間:2022-02-03 02:54:30
導語:高中歷史課堂趣味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學習階段學生的壓力較大,高中歷史教師整堂課下來都只是進行知識的灌輸,課堂沒有增添一點色彩,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的學習動力不會很高,學習興趣也將不復存在,導致學生學習氛圍不濃厚,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教師的教學目標保質保量的完成得不到保障。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使得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就應該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給高中歷史課堂增加一抹趣味,將原本了無生機的課堂變得充滿活力,不僅能夠讓教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關系親近,還能讓學生忘卻過重的壓力,享受歷史課堂,在課堂中輕松學習與感悟歷史知識,體會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深遠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順利實現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趣味
一、創設情境,加強課堂體驗感
數千年來,無數人的生活、悲歡,無數場血腥的戰爭、無數人的辛勤奮斗、無數人的汗水、淚水與鮮血,共同凝聚成我們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歷史乃是一部活劇。但長期以來,高中歷史教學實行封閉式教學,教師背靠黑板向學生照本宣科,對學生滔滔不絕地灌輸單調的語言信息,令學生無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歷史,也無法體會歷史所蘊藏的生命力。所以,教師應當在高中歷史課上改變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方式,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即情境教學法,又稱情景教學法),打造體驗式歷史課堂,能夠有效的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情境教學法可以改變原來無趣的教學課堂,使課堂變得具有生命力,使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就會主動的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中感受歷史人物所處的情景,體會歷史事件其中的意義,從而深入理解并掌握歷史知識。教師在使用情境教學法之前,首先要先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創設情境時,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教學,將效果發揮到最大程度。其次要對教學內容做足備課,這是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重點,只有充分熟悉教學內容,才能設計出不偏離教學目標的情境內容,讓學生獲取相應的歷史知識。例如,上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中外歷史綱要(上)》(部編版)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運用影視資料創設情境,為學生播放關于商鞅變法的視頻(可從《大秦帝國之裂變》第17集、18集中剪輯相關的鏡頭),以及描寫商鞅的視頻資料(可從《大秦帝國之裂變》第36集中截選商秧的幾個精彩片段),讓學生對商鞅變法以及商鞅本人有個大致的認識。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相當于在課前帶著學生預習一遍,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上的文字內容;而且播放視頻,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新課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在講解“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歷史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第7集中齊魯兩軍交戰,戰車從士兵身上碾壓過去的鏡頭;讓學生來猜測鏡頭講述了什么內容,為學生構造時空概念,幫助學生了解春秋五霸的歷史背景,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二、合作學習,增加學生掌控感
《歷史新課標》提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歷史教學的目標之一。——讓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把學生從歷史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變成歷史教學的共同參與者;這樣可以使學生始終具有旺盛的學習熱情。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能夠有效實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一目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自身的優勢,探討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還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歷史問題。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中外歷史綱要(上)》(部編版)高一必修一第7課《制度的變化與創新》時,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問題的交流與探討。教師除了分組以外,還要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這樣可以避免自覺性不高的小組渾水摸魚,根本沒有自主學習相關的內容,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給教學帶來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師可以設計一下幾個問題:1.簡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過程?2.你認為三省六部制的特點給后世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第一個問題是結合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二個問題是較為開放性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一方面是為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學生要完成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就必須要對課本內容進行研讀,深入探究問題,找到相應的答案,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和目標去學習,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開放式的問題能夠有效保證學生的思維不受到限制,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展,在解決問題時不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導致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具有片面性。而開放問題的設立使得學生能夠運用自己課堂學到的知識,多方面的去思考問題,讓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理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課堂討論,活躍學生的歷史思維
長期以來,教師主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只能聽見教師一個人的聲音,教師僅與幾個自己最喜歡的尖子生在課堂上進行一問一答式的語言交流;其他學生既沒有發言的機會,也無法自主思考,久而久之,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形成一種惰性:大多數學生害怕發言,不愿思考,只想等待教師向自己灌輸“標準答案”,然后死記硬背,導致歷史課喪失了趣味性?!\用討論式教學,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可以使歷史課堂上充滿各種聲音,從而活躍學生的歷史思維。討論式教學,是教師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向學生提出某一歷史問題;學生經過自學思考,就教師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主動探尋歷史知識的教學模式。討論式教學可以活躍學生的歷史思維、深化學生的歷史認識、并發展學生的獨立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例如,在上高一歷史必修第16課《明清經濟與文化》時,教師便可以先向學生概述明清經濟與文化的基本特點作為鋪墊。然后,要求全班學生自由發言,鼓勵學生各抒已見,讓學生闡述自己對明清經濟、文化的看法、觀點(如果某些后進生不愿發言,教師要特意點名,讓他們說上一兩句)。在學生發言結束后,教師要運用歸納法,將學生對明清經濟與文化的評價歸納為三種觀點:①明清時期經濟繁榮,文化昌盛;②明清時期經濟已經停滯,文化由于文字獄陷入死水一潭;③明清時期經濟、文化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已經落后于西方。然后,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敢于表達各自的看法,要充分肯定學生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尤其要肯定后進生),再讓學生根據三種不同的觀點自愿結合,分組討論,進一步完善某種觀點,形成更加具有條理化的論點和論據,并推舉代表進行總結性發言,在課堂上形成學術爭鳴的氛圍。這樣,學生可以對明清時期的經濟、文化產生更加深刻、立體的認識。
四、開拓視野,讓歷史學習不受限
高中歷史教學大部分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學生的視野也僅限于課堂之上,這樣使得學生對外界事物一無所知,降低了學生對時事的關注。而今天正在發生的時事,將成為明天的歷史(正如昨天發生的時事,沉淀下來變成了今天的歷史)。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學,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還能培養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素質,讓學生能夠運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今天正在發生的各種事件。例如在教學高一歷史必修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時,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向自己的父母、祖父母詢問糧票、布票、肉票、油票、菜票是什么,并了解自己的家人在1960~1970年代的生活情況、收入情況(包括當年家里有多少家具、幾臺收音機、幾臺電視機、幾臺自行車、幾臺縫紉機);以及自己的家庭在2020年的生活情況、收入情況。這樣,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計劃經濟時代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區別,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好處。學生還可以通過自己學習掌握的歷史知識,準確看待各種社會現實問題。再例如高一歷史必修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參加抗日紀念館,讓學生實際感受當時的情境,感受抗日戰爭的慘烈與殘酷,以及人民的英勇,使得學生充滿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讓學生的歷史學習不再受限于課堂,提高歷史教學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閆麗鳳.如何讓高中歷史課堂充滿趣味性[J].中學政史地,2020(3).
[2]鄧小軍.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科技資訊,2020(7).
[3]翟國正.淺析高中歷史趣味性應用教學[J].文理導航,2020(3).
[4]鄧小軍.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科技資訊,2020(7).
[5]楊大文.如何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J].江西教育,2017(1).
作者:宋燊 單位:山東省成武第一中學
- 上一篇:高中歷史價值教育實踐策略分析
- 下一篇:初中歷史課核心素養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