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質量論文

時間:2022-07-18 09:19:53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質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質量論文

摘要:多媒體概念作為一種互聯網時代的新興技術,自從出世以來,便在各個行業得到了迅速的傳播和廣泛的發展應用。信息時代,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在教育行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這種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變化,而我們現有的教育方式已經稍顯落后了,探索新的多媒體時代的歷史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變革,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作為老師的職責所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應用;歷史教學

在這個新興的互聯網時代,科技快速發展,新的技術手段層出不窮。世界上的許多優秀的高校與教育機構,早已開始探索在互聯網時代,利用新興技術來解決過去我們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我們解決難題,破解瓶頸,追求創新的時候,多媒體設備就成了我們極好的工具,網絡時代的互聯網工具,信息化與老式的學校教育相結合是解決現有教育難題的最好方法,也是時代飛速發展下的必然選擇?,F在,在輔助設計,輔助教學,新媒體設備,教學軟件應用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實際應用出現,而讓多媒體技術進入到我們大學課堂,提升歷史教學質量,是我們要探索的方向。

1多媒體對歷史教學的意義

1.1傳統歷史教學水平的不均衡。教育體系對人才體系的培養,一直是一個社會非常關心的問題,從初中階段到大學階段,得到了無數的關注。原因便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也參差不齊,這樣就導致了一些學生的歷史水平高,而另一部分的學生水平很差。水平好的學生未必能夠擁有良好的歷史知識以及與人交流的歷史實用能力,而水平不好的學生很可能趕不上進度一直難以有好的成績。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但因為師資力量或者其他一些現實原因,我們始終難以解決這些問題,而到了多媒體時代,有了新的技術支持,我們可以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了[1]。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不同一直是在歷史教學中的一個比較尖銳的矛盾。校外的歷史學習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歷史教學的問題,但這種矛盾還是依然存在。在近幾年的技術發展中,以互聯網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教育領域影響很大,人們的學校和教育理念受此沖擊,產生了很大影響。而歷史學習環境,師生關系也得到了新的發展[2]。1.2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采用音樂、視頻、圖片等,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向學生傳達文字內容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把握教材內涵。當然教學效果還沒有體現出來,不過我相信經過不斷的完善,多媒體教學一定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并且經過技術手段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模式早已不局限于單純的傳統大屏教學,出現了動畫、虛擬摳像等多種拍攝手法。更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知識更加直觀,使枯燥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利用視頻、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3交互性的教學模式。現代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多媒體教學有利于這種模式的實施。多媒體具有多維性、集成性、交互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師和學生形成良性的互動,促進師生的雙向交流。當前我國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改變傳統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促進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多媒體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直接使用多媒體系統,使用遙控器控制各種設備、工具,從而開展教學。根據教學內容需求,選擇播放相應的節目。學校如果設置總控制室,將攝像頭配備到一些重要的教學場所,就會向總控制室,反饋各個教學場所的教學活動,方便教學管理。管理人員可以查看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和管理。

2多媒體技術下歷史課堂的轉變

新的教學方法肯定會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改革,但如何讓新的技術幫助歷史課堂擁有更高的效率,讓學生有著更優秀的學習成果是我們應該考慮的目標?;ヂ摼W之所以能夠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根本原因在于互聯網時代高速密集高效的信息利用效率,加上個人移動終端的普及,產生了巨大的信息交流網絡[1]。而在我們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完全可以使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的方式,實現線上的歷史教學。這種新模式不同于傳統模式的低效。新的“互聯網+歷史教學”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歷史教學機構的地域限制和人數限制。利用“互聯網+歷史教學”模式,新的歷史教學可以使用互聯網進行優質有效的歷史教學,在傳統教育方式難以顧及的地點,時間,內容的限制,都可以因為“互聯網+歷史教學”的新模式得到解決。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的實現更是幫助了教師在接受教學時的難度大大降低,學生的自助學習成了可能[2]。教師可以利用留言或者彈幕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疑問,也可以在社交平臺上遠距離的與授課老師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兩者有任何的接觸,可以實現全部的教育課程在網絡上的實現,而因為學習時間與授課的固定時間的脫離,學生可以隨意對授課教師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者是接受解答,可以實現課程的隨時暫停和隨時開始,這極大幫助了學生完成自主化學習,也使得歷史教學的工作變得更有作用和更有效率。

3多媒體教學在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落后,對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傳統的以應試為主的教育模式,過分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使得教師并沒有根據時代的發展而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所變革,一張嘴和一支粉筆便是他們講授歷史知識的主要工具。這種情況下只關注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從而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不高,學生們對歷史知識只是死記硬背,而無法真正領略到歷史的魅力。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使學生們產生了厭煩的心理,不利于歷史學科的長遠發展,也使教師感覺到教學越來越吃力,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更為嚴重的是,其扼殺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他們今后的學習與工作都會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影響。2)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忽略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對信息技術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相反,這種情況下的歷史老師過度依賴信息技術,例如在某些需要板書的地方,仍然依賴于圖片、動畫等,使學生們不愿意動腦去思考問題,養成了思維的惰性。同時信息技術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但是其減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使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和壓抑,嚴重打消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使教師對學習情況缺乏了解,不利于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職能的履行。

4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方式

4.1老師對學生的課外教學。新的教學方式非常易于實現,學生上課之前,老師可以借助電腦或是移動終端設備發送課件,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或者課件直接接受教學,可以完成預熱或者資料的查找。在課堂上,老師也不必頻繁板書浪費時間,可以把時間用于提問,或者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課堂上可以有集體活動,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歷史學習,也可以把時間留給個性化教學,增加學生的活躍度和學習興趣。新的教學方式非常易于實現,學生上課之前,老師可以借助電腦或是移動終端設備發送課件,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或者課件直接接受教學,可以完成預熱或者資料的查找。在課堂上,老師也不必頻繁板書浪費時間,可以把時間用于提問,或者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4.2教師對課件的設計。隨著課件資源的普及,市場上銷售的,網絡上共享的,課件資源可謂是琳瑯滿目,但精品并不多,為省事,拿來直接用之成為很多教師的習慣。但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每個班的學生有獨特的特點,教師也有不同的教學思路。同一學科的教師,并不一定適用所有的同一個教學課件,即使教學課件的質量比較高,也不一定適用所有的教師,以及學生。反而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在教學課件的設計中,必須要“加強自制,兼收并蓄”,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思路、學生的特點,合理制定教學課件。另外,多媒體課件也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目標進行選擇,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注意合理使用多媒體素材,不能過多,教學課件并不是只強調展示效果,處處添加閃爍、運動等特效,使課件未能突出重點,這樣就只有“藝術性”而無實效性,使學生眼花繚亂,與教材配合不得當,往往會引起誤導。4.3以描述為主的評價形式。在新的以素質觀念為核心的歷史教育課堂上,過去的以打分為主的評價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于新的觀念下歷史教育的評價模式。傳統的評價方式太過于量化,認為分數制、等級制的評價方式才更為科學,能夠簡潔明晰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稍谛碌乃刭|教育的理念下,我們知道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雖然看似科學,實際上對于學生的差異性,學生的創造性和情緒的差別都無法真正做出合理評價?,F代的教育模式,要求對學生的評價要具有發展、可變以及動態的過程,這才能更好地做出對學生正確的評價。而描述為主的評價,既方便看出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又利于增加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以便于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

巧妙的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從多方面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對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生動靈活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師生互動頻繁,教學質量隨之提高。

參考文獻:

[1]車彥娟.多媒體技術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J].吉林教育,2017(011):34.

[2]王慧.巧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活歷史課堂——以川教版七年級下冊金和南宋的對峙教學為例[J].魅力中國,2017(26):44-45.

[3]陸建云.多媒體技術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觀察(中旬),2015(3):82-83.

[4]李林云.新課改下多媒體技術在歷史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0):103-103.

[5]苗成娟.多媒體技術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129-129.

[6]妥建林.初探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數碼設計(下),2019(2):114.

[7]楊威.淺談利用多媒體助力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J].數碼設計(下),2018(9):79.

[8]劉五洲.“互聯網+”時代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9(3):14-15.

作者:房曉東 單位:山東省濰坊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