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助推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時間:2022-11-09 04:07:05
導語:教學反思助推初中歷史高效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歷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人文學科。它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發育和世界觀的形成。然而,初中歷史課通常比較枯燥難懂,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很多困難。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學好歷史。本文就此展開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反思;高效課堂
好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學習成績,同時有利于教師減輕教學負擔。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關注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根據課堂反饋做出相應的反思,然后將更好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這也是初中歷史教師應承擔的責任。[1]
一、對于教學過程的反思
(一)課堂趣味性不足。歷史進程本身就復雜漫長和枯燥乏味,除去其中一些有趣的歷史事件外,大多數歷史事實本身并無吸引學生興趣的特別之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對歷史事實進行詳細講述而不注重教學技巧,學生通常很難對這些歷史事實產生好奇心,從而就難以集中注意力進行聽講。這就是課堂趣味性不足所帶來的問題。[2](二)課堂情景鋪設得不夠。很多歷史教師在講課時通常會忽視課堂情景的鋪設,往往只是簡單地表述歷史事實和見解,而忽略了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的實際情況。這導致學生對于歷史事實的了解不夠深入和代入感不強,使他們很難去想象當時的歷史情景,也就更難去理解當時的歷史人物的行為和動機等。這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使教師的教學工作難以有效地繼續開展。(三)課堂時間管理不到位。有的教師往往對本節課本的某個知識點可講一節課;有的教師可在講解完本節課本所有內容后,還剩余很多的課堂時間。這二者其實都不可取。教師把握課堂上的講課時間不夠精確,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質量,從而影響他們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教師如果在課堂上的講課時間過長,會使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缺乏思考和吸收知識的時間,并且缺乏必要的提問和課堂反饋的時間,從而極大地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相反,教師如果在課堂上的講課時間過短,對課本內容就難以進行詳細描述,對重點知識難以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增大,同時使學生可自由調配的時間變長,就容易開小差、做與課堂無關的事。上述情況,都是教師對課堂時間把握不夠精準的表現。這樣的教學會嚴重地影響教學的質量,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3]
二、以教學反思助推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適當地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如何適當地增強趣味性呢?首先,我認為教師應該從講課的語言轉變做起。教師可在自己的語言中適當地加入一些網絡流行詞匯,如“王炸”“duck不必”“前方高能”“@所有同學”等,使學生更容易明白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同時使學生因這些新穎的詞匯而注意力更加集中。其次,我認為教師應該從講課的內容轉變做起。例如,教師在講解《美國內戰》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林肯的了解,可以講以教學反思助推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薛紅娟(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中學江蘇蘇州215132)述一段林肯年輕時的小故事,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加深對此課主要人物的印象。最后,我認為教師應該在表達方式上做出改變,讓自己的講述盡可能聽起來更加有趣。例如,教師在講述美國南北戰爭的矛盾時,不妨這樣表達:“美國南北為什么會造成矛盾呢?其實這件事情開始也不是多大的事,就是在美國獨立后呢,這個北部啊堅持科技富國思想,就一心想要搞科技,搞生產力;而南部呢,他就偏不這樣做,他說這科技的事咱干不來,咱還是安心種地吧。本來呢,他倆各干各的互不影響,但是隨著英國一直從南美進口棉花,同時外國又不斷向美國輸入產品,北部呢就不高興了,想提高關稅不讓他們掙更多的錢。這樣,南部就又不樂意了,憑啥呀?你提高關稅我們從英國那兒不就沒錢掙了嗎?”這樣,教師將當時美國南北部的情況以擬人化方式進行表達,從各自角度出發來講解當時的雙方矛盾,講述得生動有趣,就會使學生更愛聽課。(二)盡量多地鋪設課堂情景。情景的鋪設既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教師可在講述課本內容前,適當地增添歷史事件的背景,從而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例如,教師在講述日本的倒幕運動前,可先為學生鋪設這樣一個情景:“19世紀中期,日本處在幕府統治下,天皇名存實亡。幕府實行鎖國政策,只允許本國和中國、荷蘭來往。與此同時,美國強勢地逼迫日本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政府面對列強的一系列侵略,卻毫無辦法,只能任人宰割。”然后,教師再對學生講道:“日本民眾看到政府這么無能,非常憤怒,于是就發起了倒幕運動!”這樣的情景鋪設,使學生主動地代入到了合理的情境中,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4](三)合理地管理課堂時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情況并做出總結,例如,一般在什么時候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怎樣的一種程度呢?然后,教師要根據對這些情況的分析,對課堂上的講課時間進行相應地規劃,例如,課堂的講述時間應該多長?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應該多長?學生做課后練習的時間應該多長?等等。教師也應該因材施教,根據每一個班級的學生的特點來進行相應的教學安排。只有這樣,學生的潛力才會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的學習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三、結束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這些話表明了及時反思的重要性。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反思和總結,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方法中,從而助推高效課堂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曹袁.注重教學反思提高課堂實效: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反思[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2):171.
[2]單小珂.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開展教學反思[J].北極光,2019(08):170-171.
[3]陳炎蘋.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2017(03):104-105.
[4]美朵曲珍.初中歷史教學反思[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華聲卷1).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5:332-333.
作者:薛紅娟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中學
- 上一篇:高校歷史唯物主義教學內容分析
- 下一篇:情景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