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運河歷史文化景觀數字化保護研究

時間:2022-07-23 02:52:15

導語:古運河歷史文化景觀數字化保護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運河歷史文化景觀數字化保護研究

摘要:歷史文化景觀的修復和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也是各地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數字技術在歷史文化景觀的保護上能夠發揮獨特的功效。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不僅可以有效對傳統文化景觀、文物古跡進行保護,還能催生新的旅游方式。

關鍵詞:古運河;歷史景觀;數字化保護;德州

歷史文化景觀數字化技術采用數字采集、數字存儲、數字處理、數字展示、數字傳播等方式將文化景觀、文物遺產進行數字信息的轉換、再現、復原,成為可以共享、可再生的數字形態,以新的視角解讀,以新的方式保存,以新的需要利用。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互聯網的應用十分普及,人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互聯網來體驗學習和交流的樂趣。因此,通過數字平臺的營建和宣傳推廣,可以使歷史文化景觀在新的社會環境下開發出特有的形式和魅力。

1德州古運河歷史文化景觀保護現狀京

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在隋唐時期逐漸貫通全線。元明清時期的政治中心遷至北京,京杭大運河的基本格局確定,成為貫穿南北的重要水利系統。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十分繁忙,成為溝通南北方的重要交通要道。南運河德州段是經人工開挖的蜿蜒性河道,呈半地上河,是隋代永濟渠的下游段,也是元代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南端起于武城縣四女寺水利樞紐,流經武城縣、德城區和運河經濟開發區。北端至德城區二屯鎮第三店村西北,出山東入河北境,流程約45km。如今運河北方的大部分河段都已經廢棄,失去了航運功能。但是,其長期的商業交通活動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當下重要的社會財富。京杭大運河德州境內全長141.2公里,河道至今保留著“九龍十八彎”的原生古河道形態,有公路橋8座、鐵路橋1座、船閘2座。河道上口寬120~150m,底寬60~80m,符合旅游通航條件。目前,京杭大運河德州段是德州市的重點旅游開發項目。德州市政府為了保護運河河道堤防,使其一直保持古代原貌,對周圍的景觀也進行了治理,為德州段河道的后續開發創造了便利條件。

2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特點

數字化技術在歷史文化古跡的傳承和保護方面應用廣泛,為游客提供了新的游覽方式。數字化技術有許多優點,尤其是在歷史文化古跡和文化景觀的保護上十分突出。數字化可以實現跨時空性,傳統的歷史文化古跡只能通過遺留下的建筑遺址或者相關的文物進行展示,這些都屬于靜態物品,需要參觀者運用想象力來理解文化遺跡的整體狀態。數字化技術可以使這些文化古跡通過動態的虛擬空間來展現,使參觀者親身融入到文物所處的歷史環境,更加直接地認識到文化古跡在具體環境中的作用和功能。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提高,對文化古跡和文化景觀的設計制作也會更加精致,展現的細節和蘊含的文化價值變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參觀者可以體驗更強的浸入感,使得整體歷史原貌都能夠真切地被感知。相比于傳統方式,數字化技術在傳播和交流上更加輕松便利,所形成的文化景觀和文化古跡完全在數字媒體平臺上運行,參觀者可以通過網站地址打開鏈接,不分地域和時間觀看游覽數字歷史景區。數字化文化景觀和文化古跡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復制,在復制過程中也不會損失任何數據,相比較于傳統依靠復制品保護文化古跡的行為,這樣更加便利。數字化的文物復制原則上是無限制的,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結果的完整性。

3德州古運河歷史文化景觀數字化保護思路

3.1最大限度對各種景觀進行數字化修復。京杭大運河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古運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在各個歷史時期留下了特殊的身影。在對德州古運河文化景觀的數字化保護中,要盡可能地挖掘古運河的歷史文化內涵。對于歷史典籍中的相關文獻、民間傳說、詩詞作品等凡是與古運河德州段相關的內容,都要詳細地記錄和整理,如有可能,則應按照原貌來繼續數字場景和文物的復原。在這個過程中,單憑歷史文化學者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研究人員還應該深入到運河兩岸的村莊和城鎮,調查走訪本地居民,將流傳于民間的有關古運河的人物故事進行記錄,借助歷史資料將大運河中的古文化盡可能整理完整。在古運河文化數字化的修復和建設中,要注意區分歷史史實和民間傳說,不能混淆概念,使觀光游覽者產生對歷史的誤導??偠灾?,在對古運河歷史文化景觀進行數字化保護前,要先盡可能地挖掘大運河文化古跡,為構建多種形式的文化旅游項目奠定基礎。3.2建立數字化信息平臺。古運河景區的數字化平臺搭建對數字化保護有著重大意義,不僅可以使古運河文化的數字模型得到傳播,還可以實現線上的游覽觀看,對后期古運河歷史文化實體旅游項目的建立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建立數字化平臺時,可以將大運河文化古跡和實體建筑以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展覽,使觀光者能夠真實感受到大運河文化所蘊含的豐富歷史價值。要建立虛擬游覽入口,使觀光者能夠在線上進行虛擬場景的游覽,增加游客的網絡體驗。在建設數字化平臺時要注意保持一定的信息開放性,將古運河文化景觀的數字平臺與其他媒體網絡實現全面對接,促進數字平臺傳播性更廣泛,使線上游覽人員搜索、操作起來更加方便。3.3完善古運河數字平臺的人性化功能。在古運河數字平臺的構建中,要注意對平臺的維護和完善。要參照其他優秀景區的模式來進行功能和服務上的不斷更新,使之符合當下網絡游客用戶的操作習慣。比如,在古運河文化景區成為商業景區之后,可以在數字平臺上添加在線購票服務,使游客實現網絡電子票據的訂購,在景區現場憑證件進入,極大節省了景區服務的工作量,也提高了游客觀光游覽的效率。在數字平臺上可以建立電商服務或鏈接相關電商網站,游客在線購買景區的紀念品和周邊產品,既滿足了游客的購物欲望,同時也實現了景區的創收。這些功能設計,都可以隨著景區的后續建設而不斷完善。3.4通過新媒體途徑推廣。數字化平臺的建設,除了要對文化景觀進行保護和修復,還要加強對文化景觀建設的宣傳,以便后期能夠盡早地投入到商業化的運行模式中。在搭建數字平臺后,要建立宣傳推廣團隊,利用多種媒體形式進行平臺的宣傳推廣,比如通過自媒體平臺將古運河歷史文化景觀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制作成短視頻,向外界進行宣傳推廣,使更多民眾能夠了解和關注古運河文化景觀的保護工作。古運河歷史文化景區還可以聯合其他相關協會或者其他部門,在景區內部組織相關的文藝交流活動,來提升古運河文化景觀保護工作的公眾曝光率,實現宣傳和推廣的效果。

4結語

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文化古跡保護的全新革命,使得眾多的文化古跡以一種更加安全快捷的方式得到保護。德州古運河歷史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建設,最終目的是要深入挖掘古運河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古代文明能夠在當下的社會環境里散發出新的魅力,同時也促進周邊的民生發展,衍生出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形態。

參考文獻:

[1]翟文雅,王江萍.數字化影響下的景觀設計[J].綠色科技,2018,(21):9-10.

[2]孫佳俐,酈曉桐.區域性視野下運河沿岸村鎮景觀營造策略[J].美與時代•城市,2019,(03):81-82.

[3]張迪妮,馮雪君.數字化藝術設計與景觀設計要素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8,36(01):47-51.

作者:趙瑞超 李國良 單位:山東華宇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