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碳排放探討

時間:2022-06-01 03:04:46

導語:國際貿易碳排放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碳排放探討

經濟全球化快速推進,碳排放量以及責任劃分也逐漸受到了各個國家的關注與重視。由于經濟發展存在不平衡的情況,因此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他們為發達國家承擔著碳排放的責任,這對于世界公平是有影響的,因此必須要對國際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進行科學的核算,明確其責任分配,更好的促進世界的和諧進步。

貿易對于環境產生的影響分析

從上世紀開始,貿易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就一直受到關注與研究,人們在不斷地爭論中反思貿易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環境帶來的后果及危害。全球經濟社會主體在依靠其他國家進口產品的同時,也依靠進口物品的生態環境系統支持,進口貿易也就是人們會間接的獲得國界外的資源環境以及生態功能。Copeland與Taylor提出的“污染產業遷移假說”指的是在經濟開放的情況下,自由化貿易會使能源以及污染密集的產業更加傾向于建立在環境標準低的國家中。并且國際貿易會使國際分化更加明顯,發展中國家更愿意生產能源、污染密集的商品,而發達國家則是生產服務密集以及附加值高的產業。發達國家為滿足自身高能耗消費需要,同時保持自身的環境承載力,就會將一些自然資源以及污染密集的活動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并且進口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密集型商品。發展中國家滿足發達國家對于能源密集型商品的需要,并向發達國家凈出口了大量的隱含能源,這就使得一些發達國家能源強度降低,而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強度則不斷提升。一個國家經濟開放的情況決定貿易對于國家環境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時國家經濟與生態之間的聯系日漸緊密,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在生產效率、產業規模以及技術差異等方面造成的進出口隱含污染流動是重要的研究內容。

國際貿易中隱含碳排放的核算

在核算國家貿易中隱含碳排放時,需要明確世界各國投入產出的環節,當前各個國家的總投入主要包括國內投人和進口投人。各個國家的總產出主要涉及固定資產、國內消費、對外出口。在核算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兩種情況,其一,有些國家的進口投入、消費以及碳排放都是在國外進行的。其二,一些國家生產的產品向國外出口,但是碳排放是在國內進行的。對于不同的國家而言,其進出口結構是有不同的,因此需要選擇不同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實際計算中需要提高重視程度。(一)對各部門出口產品隱含碳排放進行計算在國際貿易中,我國在計算隱含碳排放時是無法對每個國家的精確數據進行保溫的,但是可以將各國碳排放量與投入產出數據作為依據,進而測算不同國家分部門的碳排放量。如結合國家投入產出表,將煤炭生產部門設定為M,生產石油天然氣的部門設定為N,將煤炭燃燒排放的碳總量設定為m,石油天然氣燃燒排放的碳總量設定為n。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排放量與生產量之間是正比例關系,結合產出系數能夠計算出該國家CO2在不同部門的分配比例。在對計算模型進行構造時,能夠對該國部門的存貨數、產品數以及消費出口數等進行考量,進而得出該國家隱含碳的排放情況。(二)對各部門進出口產品隱含碳排放進行計算所有國家都會從其他國家進口產品,在對隱含碳排放計算時,無法很好地區別本國產品以及他國產品,所以在對他國進出口產品隱含碳排放時,可以根據本國相同種類產品作為依據,進而推導出他國產品隱含碳的排放數量。雖然這種推算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在國際貿易中容易出現有誤差的計算結果,使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出現失衡。所以為實現精確的計算結果,需要對類型產品的平均隱含碳排放量進行科學計算,通過平均估算出整體,提高結果準確性,更好的為制定隱含碳排放策略提供參考。

國際貿易中的隱含碳排放責任分配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家經濟出現交融,隱含碳排放責任也存在交叉情況,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科學優勢將隱含碳排放責任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使得責任劃分并不公平,對于世界穩定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當前隱含碳排放責任分配主要有兩種觀點,分別是“生產者負責”與“消費者負責”,但無論是哪種都會影響發展中國家的降排積極性,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需要起到模范標桿的作用,結合規模、純技術、匯率以及結構效應等采用不同的責任分配方法。如從純技術效應角度對責任分配方法進行研究,能夠得出消費者和生產者需要共同責任的結論,發達國家的大量需求使得生產規模擴大,碳排放量自然增加,會直接導致全球變暖等問題,所以發達國家是有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研究節能減排技術的,從而使隱含碳的排放量減少。環境保護是世界性問題,我國最為發展中國家,其行為將對其他國家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要明確自身責任,積極找尋國際貿易中隱含碳排放的核算以及責任劃分方法,更好的維護生態環境,促進世界和諧發展。

作者:竺宇星 單位: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