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

時間:2022-05-17 02:46:15

導語:肺炎疫情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肺炎疫情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

摘要:如今,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形勢并不樂觀。疫情引發的出口限制無形中增添了貿易壁壘。貿易保護主義放大,對全球貿易供給側造成不對稱影響。多重因素導致的市場不確定性預期帶來的價格波動勢必會影響國際貿易的積極性,導致貿易投資縮減,國際農產品貿易規模下降,供應鏈風險大幅上升。對此,我們要警惕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加強國際農產品貿易信心,深化國際農業貿易合作程度,加強農產品儲備體系,加速產業鏈深化改革,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互通互聯。

關鍵詞:國際貿易;供應鏈管理;肺炎疫情;產業經濟;農產品貿易

如今,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格局,其發展中既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也增加了風險。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產業鏈穩定亦受到了疫情的嚴重沖擊,與此同時帶來的連鎖反應增大了全球產業鏈的“斷鏈風險”。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內產品產業鏈出口因成本價格不穩定而帶來的供應鏈風險。二是出口方因疫情帶來的進出口限制造成的市場預期混亂。農業是中國深度全球化的產物。據2020年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僅2020年,中國自美進口農產品總額達到1627.4億元,可見農產品貿易在解決我國糧食問題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事實表明,國際糧食貿易潛力巨大,貿易發展不僅滿足了新興經濟體的消費需求,同時在保護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方式[1]。

一、肺炎疫情對農產品貿易影響深遠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但是我國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依靠本國資源難以解決全部的農產品和食品的需要,農產品進口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農產品對外依存度不斷提升。隨著疫情的加劇,不少糧食出口國限制糧食出口,如不加以控制,短期內將導致國際農產品價格飛漲,甚至會進一步形成社會層面的矛盾。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的聯系日益緊密。國內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政府加大了對于冷鏈食品進口的管控,對于發生聚集性感染疫情的企業,則通過暫停進口的方式保證國家安全,導致終端供給減少,同時,復雜的核酸檢測技術也使加工及港口等重要環節的運營效率下降,增大了貿易壁壘和無謂成本。由于肺炎具有傳染性,出口企業面臨著停業的高風險,對我國農產品供給帶來不利影響,進一步加劇了農產品產業鏈的斷鏈風險。疫情加劇了貿易保護。由于疫情帶來的社會經濟動蕩,引發很多國家的恐慌情緒,并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農業方面,中國盡管具有保障口糧絕對安全的堅實基礎,但還是已經在全球糧食市場上感受到了波動。肺炎疫情加劇了全球農產品供應鏈的變化。在一個供應鏈網絡的整體生命周期中,企業必須經歷需求、價格、匯率以及競爭環境的變動。而肺炎疫情顯著提高了以上變量的不可預測性。根據OECD和FAO聯合的2020~2029年農業展望報告,2020年經濟增長的大幅放緩會導致農產品價格進一步下跌。但是短期內,一旦出現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帶來價格的劇烈波動。3月以來,部分農產品出口國的供應鏈受阻以及出臺恐慌性、階段性的出口限制,導致了市場不確定性預期增強,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市場主體經營風險加大[2]。肺炎疫情促進了世界產業鏈重組。盡管疫情是對世界經濟體系的一記重擊,但加速了國家間的結構性洗牌。基于比較優勢的國際分工是國際貿易的前提,中國的市場規模和基礎條件設施優勢得天獨厚,但始終作為制造業大國而非制造業強國,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自主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不能發揮比較優勢。疫情期間,一些行業可能由于貿易壁壘、貿易成本陡增而減少出口,一些企業市場的轉移,將使中國產業鏈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農產品貿易方面,隨著互聯網發展與農業的結合,會讓更多消費者互利。從長期來看,產業鏈與產業鏈間的競爭還將繼續加劇,也許疫情是中國農產品產業鏈轉型升級的好契機。

二、肺炎疫情下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思考及分析

肺炎疫情作為公共衛生事件,在短短一年內波及政治、文化、經濟、貿易等方面,且仍在全球擴散。其發展不可謂不快,影響不可謂不大。我們要堅定的做好長期與肺炎做斗爭的準備。既要疫情防控,又要發展經濟;既要發把握機遇,又要警惕全球化帶來的風險。

(一)警惕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

中國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一直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擁抱世界的貿易伙伴。然而,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獨善其身”,就單個國家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應對疫情的合理方案,然而長期來看,這會影響到疫情過后的經濟復蘇,這會使每一個國家的情況變的更糟糕。面對肺炎疫情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們要堅定不移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多邊主義。在經濟領域,團結一致是當前減少疫情影響的最好手段,各國政府需要互相合作,共享疫情防控方面知識產權、消除貿易保護主義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從而利用比較優勢確保物資(尤其是防疫物資)生產最大化,進而通過貿易使每一個國家變好。維護多邊主義還影響著國家的就業。根據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ChamberofCommerce,ICC)的報告指出,在大多數經濟體中,中小型企業創造了大多數的工作機會。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多邊主義意味著更大的國際市場,這也給這些中小型企業帶來了照常運轉的可能,從而推動國內經濟發展。中國的疫情防控已初獲成效,其先進經驗亦被多個國家借鑒并學習。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理念和行動成為特殊時期推動世界走出至暗時刻的重要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3]。這正是因為中國倡導多邊貿易,加強國際合作的最佳肯定。

(二)加強國際農產品貿易信心,深化國際農業貿易合作程度

面對全球糧食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與挑戰,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央確定的糧食安全方針,要加強監測、及早謀劃,系統應對、綜合施策,牢牢把握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的主動權,確保中國糧食供給充足、價格基本穩定,為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支撐[4]。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進出口國,中國糧食儲備豐厚,具有絕對安全的保障性用糧。同時,地方政府要把控好質量關,對于我國農作物的主產區,要在基礎設施等方面提高支持力度,有效提高糧食綜合產值。另外,應深化國際農業貿易合作程度,促成由單純的農產物出口轉化為加工出口,使農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國際企業間增強步伐的一致性、協調性,探索更深層次的合作模式,以期達到共贏的目的。

(三)加強農產品儲備體系,加速產業鏈深化改革

加強農產品儲備體系,還需要加強對糧食市場的檢測,制定綜合的策略,謹防在國際糧食價格變動影響下民眾的恐慌及其帶來的囤糧行為。在疫情期間,應加大信息的互信互通,對虛假的市場信息,及早做出辟謠。加大公路、鐵路的運輸效益,對于新鮮農產品,應在通行費方面給予減免,以降低運輸成本,確保糧食供給側充足。建立國內完善的農產品儲備系統,可以有效降低國際農產品貿易緊缺帶來的沖擊。對于米面糧油等基本民生物品,應實時確保存有量達到本地區15日消耗量以上,以提高民眾對糧食供給的信心,同時穩定糧價,對農民對糧食市場的預期也是一記強心劑,有效的提高了種糧積極性,對消耗庫存、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有著積極的正向作用。面對疫情,中國率先進行了嚴格的防控,目前國內產業鏈基本已正常運作。在過去的20年中(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始終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然而,中國始終作為制造業大國而非制造業強國,以廉價的勞動力為世界代工。這次全球的疫情,中國應發揮得天獨厚的產業鏈優勢,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產業鏈洗牌。中國有著豐富的全產業鏈體系以及巨大的市場需求,產業鏈的演化動力可以轉化為向國內市場發掘。由于肺炎疫情可附著在食品及其包裝中傳播,國內民眾對進口食品普遍持恐慌態度,國內農產品企業可以通過深挖國內用戶需求,推動經濟內循環,將原本投放到國外市場的產能“出口轉內銷”。這就要求企業增強自身軟實力,提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商品質量,對現有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培養高端產業鏈集群。同時我們也要警惕轉型帶來的產業鏈斷鏈風險。我國雖然地大物博,然而,在產業鏈中依舊有明顯的劣勢,易在產業鏈轉型中造成斷鏈風險。因此,在轉型過程中,應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地位,并不斷進行科學創新和技術研發,在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產品上,政府可通過補貼等外部性因素予以支持,并進行監督,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農產品戰略性布局,提高農產業現代化水平。

(四)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互通互聯

智慧農業在我國已經提出多年,“物聯網+”技術目前運用在農業方面的主要成果是溯源,仍未起到突破傳統農業發展壁壘的作用,沒有很好地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作用。物聯網+農業,就是要把從生產檔案到產品檔案,再到儲運檔案,統一匯總為溯源標簽。消費者通過溯源標簽可以查詢到完整的商品信息。這對肺炎疫情病毒下,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思路。然而,我國的高新技術分布并不合理,農產業中使用“物聯網+”技術并不常見,主要的原因是系統價格較高、農業人口文化程度較低,對此類型系統認可度低。對于這種情況,就要求我國出臺惠民的政策,普及物聯網系統,同時培養民眾對物聯網的使用,提高對“互聯互通”的認識。肺炎疫情對中國農業的影響不可謂不深,我國在保持開放態度的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同時推動國內供給側改革,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同時提高自身水平,相信在人類共同的敵人面前,中國能夠交出一份令世界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顧善松,張蕙杰,趙將,陳天金,翟琳.肺炎疫情下的全球農產品市場與貿易變化:問題與對策[J].世界農業,2021(01):11-19+37.

[2]顧善松,張蕙杰,趙將,陳天金,翟琳.肺炎疫情下的全球農產品市場與貿易變化:問題與對策[J].世界農業,2021(01):11-19+37.

[3]人民日報.重溫《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EB/OL].

[4]程國強,朱滿德.肺炎疫情沖擊糧食安全:趨勢、影響與應對[J].中國農村經濟,2020(05):13-20.

作者:馬鑫鵬 祝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