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對國際貿易課程的意義
時間:2022-01-21 04:04:48
導語:網絡對國際貿易課程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理論課程難以理解,學習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專業性、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學習效率更加低,因而影響自主學習的內部因素具體有: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種或某類任務,是個體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動中的具體體現(Bandura,1986)。高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強。2歸因歸因是個體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所作出的因果解釋。韋納(Wein-er,1979,1985)指出,學生一般把自己的學習成敗歸因于四類因素,即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3目標設置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調節的學習,即個體主動選擇、調節、控制自己的學習的過程。目標被看出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成分(Schutz,1997)。認知策略的獲得在現代認知心理學中,研究者一般把學習策略分為兩個領域: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關系到個體如何加工信息,元認知策略關系到個體如何選擇、監控和應用個體所建構的認知策略(Lenz,1992)。5.元認知發展水平研究者(Garcia&Pintrich,1994)把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元認知成分稱為自我調節策略,認為它們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
2、國際貿易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途徑
1創設問題情境,優化知識形成的過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多角度思維?;ハ辔∷酥L,在比較、選擇中,靈活掌握新知,掌握學習方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來。學生不僅是學到了知識,更妙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提高了認識能力。態度和良好的自我監控能力,導致在網絡課程的學習中,能夠開展小組活動和合作學習,達到輔助自主學習的作用。2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隨著學校信息環境的改變,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方式也要相應變化。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網絡教學質量。教師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指導學生瀏覽有用的網頁,訪問一些相關的論壇,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和依據認識的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使教育更具現代性。通過演示及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自主探究知識,達到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利用BBS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學習。BBS討論中,指導教師給學生提出一些重點的概念,讓學生在網上討論,在課后查資料,提交小組報告。這些方法可以加強學生對重點概念的理解,促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3“課內———課外”結合,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想辦法開辟新的學習空間,借助網絡技術,將文本資料和電子資料有機結合,將課內外知識相互滲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嘗學習的樂趣,提高探究的能力。如校內外資料平臺和資料庫;教師提供的相應網站;教師創設的虛擬的學習環境;學生自主暢游因特網搜集資料等。4“個人———小作”結合,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網絡獲取信息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搜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給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交流場所,讓學生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國際貿易課程所學內容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解除疑惑,提高認知,同時學會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采取發帖子或通過討論區進行研討或求助;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去粗成精,選擇重點加以歸納、整理。利用計算機將有關資料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也可以表格、研究報告等形式呈現。課間讓學生自主上機操作,瀏覽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或輸入自己的研究資料,供他人閱讀,與他人討論。課外,充分發揮學校、班級主頁及因特網的作用,在“聊天室”或通過發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網上交流,并利用計算機進行遠程“探討”等。
3、結論
自主學習這個概念涵蓋的范圍非常廣,包括網絡課程作為自主學習輔助資源,網上小組會議的生生和師生互動以及在線自測的學習監控,學生能夠更成功地完成《國際貿易》課程的學習。隨著教師觀念的更新和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提高,課堂教學將逐步改變由教師利用計算機傳播知識學生旁觀的局面,師生將共同發揮電腦的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最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劉麗紅單位: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淺談混凝土在農田水利的應用
- 下一篇:淺談農田水利施工的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