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四川省出口商貿的主要原因

時間:2022-04-12 05:13:00

導語:影響四川省出口商貿的主要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響四川省出口商貿的主要原因

一、四川省出口業務基礎薄弱

近30年來,我省對外出口業務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一方面出口創匯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結構逐步優化,主要表現在80年代我省出口產品是農副產品等低附加值占主導地位,而90年代至今,我省更注重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如1997~2000年機電產品出口連年增長,增幅分別為17.7%、13.9%、17.8%、22.2%。另外,我省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國有外貿公司、自營生產企業、商貿流通企業和私營企業共同出口的出口主體的多元化格局。同時外貿體制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這都促進了我省開放型經濟的形成,加快了對外出口業務的發展。

但是,由于我省外貿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步伐滯后于東部沿海地區,因而我省出口額已與東部沿海各省市的差距越來越大。一方面我省出口規模很小,2000年全省外貿出口僅13.96億美元;2001年,全省外貿出口達到15.83億美元;2002年完成出口24.8億美元。2003年,四川進出口總額為56.4億美元,占全國的比重僅為0.72%。另一方面,出口企業流動資金緊缺,虧損嚴重,經營困難,市場競爭力日趨下降。因此,加快出口經營主體、出口商品、出口市場和貿易方式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而緊迫。

二、影響四川出口業務的主要因素

四川作為中國西部的一個大省,近年來經濟增長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四川的出口創匯能力有限。究竟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四川外貿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呢?

(一)地理限制

四川地處中國內陸,四面環山,自古對外交往就受到很大限制,目前,我省交通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開展對外貿易業務還是受到了很大限制。在進出口業務中,水上運輸具有通行能力大、船運量大、成本低等特點。盡管四川處于長江上游,過境四川有長江及其支流,如嘉陵江等,但是其通行能力有限,特別是近幾年連續干旱,長江支流水位加劇下降,輪船通行進一步受到限制。而且四川境內港口較少,四川商品進出口要先經過陸路或航空運輸之后才能到達深水港,增加了產品成本,影響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再看陸路運輸方面,四川近年來高速路和鐵路發展較快,但仍然不能滿足商品進出口的需要。

(二)發展不平衡

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首先從出口商品結構來看,雖然工業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很大,但是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四川仍然偏低。2005年四川工業制成品占出口總額的87%,較前一年增長了21.6%,但全國同期這兩項指標分別為93.2%和37%。其次產品結構存在矛盾,即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而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雙高”產品比重較小。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僅占總額的17.7%,與全國27.9%的比重相比明顯偏低。

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我省外貿出口主要集中在成都、綿陽、樂山、宜賓等地,特別是成都,2004年出口總額為116918萬美元,占全省總出口額的29.3%,其他地區出口量較低。出口地區的不平衡不利于四川省外貿的均衡、持續發展,增加了外貿的不穩定性;許多地區出口占比重太小,不利于發揮當地的特有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這將給全省出口的相對比較優勢帶來損失。

(三)貿易伙伴過于集中

貿易伙伴多元化格局雖已初步形成,但香港特區、歐盟、日本、美國仍是主要的對外貿易市場。2005年,四川對香港、日本、美國、歐盟四個主要出口市場的出口額約占出口總額的70%以上。外貿市場過分集中雖然能降低開拓市場的成本,但風險很大。

(四)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出口業務

總體來看,四川省出口產品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技術含量不高、產品利潤空間小,缺乏價格競爭力。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四川省出口的不利影響將會高于全國水平,部分微利產品或缺乏價格競爭力的初級產品的出口將受到影響。近幾年來,四川省貿易方式呈現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四川省加工貿易進出口比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4年加工貿易的出口僅占20.8%,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低34.5個%;加工貿易進口占比17.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2.3個%。二是一般貿易比呈上升趨勢,加工貿易占比呈下降趨勢。四川省一般貿易出口占比從2002年63.4%上升到2004年77.1%,同期加工貿易出口比從34.8%下降到20.8%。由于一般貿易受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較大,而四川省一般貿易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總體來看,在人民幣匯率上升的過程中,四川省對外貿易受匯率變動的影響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五)影響四川出口業務的其他因素

一是國有外貿企業的體制和機制不適應,組織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二是經營實力不適應,國有外貿企業普遍包袱沉重,流動資金緊缺,競爭能力弱,虧損嚴重,難以與實力雄厚的國內外公司抗衡。三是人員素質不適應,懂得國際慣例的外經貿復合型人才十分短缺,目前在激烈的競爭中已經突出顯現出來。四是思想觀念不適應,國有外貿企業中不少外貿人員的市場意識和競爭觀念不適應國際競爭環境,“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應有的危機感,與沿海企業競爭意識差距越拉越大,這一點已被節節后退的市場份額和巨額虧損所證明。

三、促進四川出口業務的對策及建議

(一)把對外貿易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隨著目前競爭環境的根本變化,外貿是提高四川經濟競爭力、加深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各地、各部門和各類企業應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發展對外經濟貿易。擴大外貿出口必須樹立大經貿的觀點,實施大經貿戰略。大經貿發展戰略要求把外經貿與發展外向型經濟結合起來,把外貿進出口與引進和利用外資結合起來,把對外貿易與對外援助結合起來,把商品出口與服務、技術貿易、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結合起來,使之一體化,互相帶動、互相補充。四川應建立由政府、協會、企業廣泛參與的外貿促進體系,主要采取經濟手段促進外貿的可持續發展。

(二)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充分利用外資對四川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引進外資制造企業的投資,發展四川的加工貿易,減弱匯率波動對四川外貿的影響。比如:樂山菲尼克斯半導體有限公司近年出口額居全省企業第三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為四川的出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匯率波動加大的基礎上,應當培養各大出口企業主動防范匯率風險的意識,促進金融機構與大企業的合作,讓大企業利用遠期合約、外匯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防范匯率風險,減少損失,增加訂單。

(三)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提高企業競爭素質

當今世界,外貿企業經營的知識含量大,為了適應在國際市場上的經營要求,必須重視培育新型的有知識、懂法律的外貿人才。通過大幅度更新他們的知識,提高其科技、法律水平,培養一大批懂得國際慣例的外經貿復合型人才,使企業自身的競爭素質有一個較大改善。目前四川外貿面臨的種種挑戰,包括國外反傾銷、技術壁壘和貿易摩擦等,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高素質的外貿人才。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對各個層次外貿人才培養的投入,提升四川外貿隊伍的素質,積極的加大相關部門與高校的聯系,提升四川高素質外貿人才后備力量的實踐能力。

(四)支持企業優化外貿出口產品結構

加大新品開發資金投入,增加外貿出口產品的高新科技含量。我國作為WTO組織成員,在平等競爭的條件下,我省不少產品的外貿前途看好,但圍繞高新科技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許多WTO成員國特別是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企業外貿產品的構思、設計、造型、裝璜、包裝、商標等方面的文化科技蘊含量,都比我們高。因此,在激烈競爭中,要重視加強高新科技含量產品的開發和資金投入,并真正促進外貿企業把外貿競爭的立足點轉到這上面來。

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優勢產品的投資比重。我省不少產品,比如紡織、皮革、羽毛等,過去在國內、國際市場就有很強的競爭力,只不過是受到不公平外貿待遇才出口受阻,現在限制取消,這些產品的出口能平等競爭,使其發揮優勢成為可能。因此,要有意識地調整投資結構,加大培育優勢出口產品和地方特色出口產品的投資比重,從而,促使企業外貿經營迅速向強化優勢方向傾斜,為企業贏得未來的入世后的外貿競爭,提供可靠的投資保障。

參考文獻

[1]劉俊梅,李軍.“入世”對四川外貿發展的影響及財政對策[J].四川財政,2002,(1).

[2]蒲仕黨.四川外貿出口戰略趨向與發展對策[J].決策咨詢通訊,2003,(1).

[3]徐曉康,任文冠.四川外貿可持續發展研究[J].四川省情,2006,(5).

[4]姜凌,謝洪燕,張義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對外經濟貿易效應——以四川省為例的分析[J].西南金融,2006,(10).

[5]張克俊,邱云生.西部內陸省份擴大外貿出口的戰略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5,(4).

[6]尤薇,蘇萍,等.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對四川外貿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西南金融,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