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進出口貿易論文

時間:2022-08-22 10:09:12

導語:國內進出口貿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進出口貿易論文

1文獻回顧與文獻評述

1.1文獻回顧

國內學者范祚軍等[3]運用1994—2010年人民幣雙邊匯率、人均國民收入等年度數據,分別研究了人民幣匯率變動與中國對東盟10國貿易收支之間的關系,發現短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可以改善我國對其中7國的貿易收支。張慧等[4]的研究認為,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助于改善我國貿易收支。韓斌等[5]以1994—2011年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雙邊貿易季度數據為基礎,探究了人民幣匯率變動與我國對貿易伙伴國貿易收支的關系,指出人民幣匯率貶值使我國貿易收支得到改善。而以下學者的研究卻表明,匯率貶值不能改善貿易收支。Taufiq等[6]根據1974—1998年美國分別對日本、加拿大的貿易數據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匯率的波動對貿易收支會產生負面影響。張曉月等[7]認為人民幣匯率貶值總的凈效應為我國貿易順差的減少。何建奎等[8]研究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我國貿易收支的關系,發現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為負。第二種觀點認為: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沒有顯著影響。Wilson[9]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馬來西亞貨幣的實際匯率變動與它們貿易收支之間的顯著影響關系不存在。SilvanaT[10]基于名義匯率的角度,探討了其與貿易收支的關系,發現名義匯率變動不引起貿易收支變化。Wilson[11]采用1970—2004年的年度數據,研究了韓國、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多邊貿易,得到實際匯率的變動不會顯著影響韓美和韓日之間的貿易收支的結論。曹永福[12]對我國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進行了測算,算得兩者絕對值之和為0.3079(0.611),小于馬歇爾—勒納條件臨界值,說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很小。劉林[13]通過構建非線性MS-VAR模型,選擇1994—2010年的季度數據,實證研究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與升值分別對一般貿易收支和加工貿易收支的影響,指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不會影響總的貿易收支。左曉慧等[14]以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的月度數據為研究樣本,實證分析了人民幣實際匯率與我國進出口額的關系,結果表明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對進出口額的影響不顯著,人民幣升值不能使我國貿易順差得到根本改變。馮宗憲等[15]構建了中美兩國TV-FAVAR模型,對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中美貿易差額的影響進行了探析,認為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不是中美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

1.2文獻評述

既有研究對匯率變動與貿易收支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積極探索,但不難發現,國內外學者在研究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時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樣本、數據選取等的不同,尚未得出關于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統一結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試圖通過理論推導出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收支影響的模型。鑒于人民幣名義匯率不能準確反映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故而運用人民幣實際匯率數據,實證分析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

2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影響的機制分析

匯率變動主要通過價格競爭機制對貿易收支產生影響。由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可知,用不同貨幣計價的某種商品,折算成同一種貨幣后價格應相等,即:P=eP*。其中,P為一國某種商品的國內價格,P*為該國這種商品的國外價格,e是用直接標價法表示的匯率。在滿足不同地區該商品價格相同且同質的前提下,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作用機制可表現為匯率變動首先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變動,進出口商品價格變化后使進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發生變化,而進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發生變化后又會使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發生變化,最終使貿易收支發生變化[16]。

3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收支影響的實證分析

3.1模型推導

首先根據不完全替論,建立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模型。該理論假定:作為研究對象的國家進出口的商品與國內生產的商品不具有完全替代性。不完全替論對于我國來說是適用的[17]。本文參照國內學者厲以寧等采用C-D函數的形式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即Xt=A(et)α(GNP*t)β。其中:t為時間,Xt表示我國歷年出口額,et表示歷年人民幣名義匯率,α是出口的匯率彈性,β是出口的收入彈性,GNP*t表示我國貿易伙伴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兩邊取自然對數后設定模型為lnXt=λ+αln(et)+βln(GNP*t)+μ(1)同理,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口貿易影響時也采用C-D函數形式,即Mt=A0(et)α0(GNPt)β0。其中,t為時間,Mt為我國歷年進口額,et為歷年人民幣名義匯率,α0為進口的匯率彈性,β0為進口的收入彈性,GNPt表示我國國民收入水平。兩邊取自然對數后設定模型為lnMt=λ0+α0ln(et)+β0ln(GNPt)+μ0。(2)式(1)-式(2),并化簡得到貿易收支模型lnXt-lnMt=c+γln(et)+βln(GNP*t)+δln(GNPt)+μt,令lnTBt=lnXt-lnMt,分別用人民幣實際匯率RERt替代et、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t替代GNPt、外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t替代GNP*t,上式變為lnTBt=c+γlnRERt+δlnGDP1t+βlnGDP2t+μt。(3)其中:μt為隨機擾動項,即為本文的貿易收支模型。

3.2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貿易收支(TB)。與大多數關于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文獻不同,本文選取出口額與進口額比值(X/M)指標來衡量我國的貿易收支水平。實際匯率水平(RER)??紤]到人民幣名義匯率不能準確反映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故本文采用人民幣實際匯率。當人民幣匯率貶值時,即RER上升,我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下降,國外對我國商品的需求增加,使該商品出口量上升;而以本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上升,從而抑制對國外商品的進口,貿易收支增加。因此,預期γ的符合為正。我國國民收入水平(GDP1)。有很多指標可以反映我國國民收入水平,例如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等。本文選取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以衡量我國國民收入水平。當我國國民收入水平提高時,即GDP1增加,我國居民對國外商品的需求增加,進口增加,貿易收支減少,預期δ的符號為負。外國國民收入水平(GDP2)。我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很大的比重,故本文以美國國民收入水平代表外國國民收入水平。同上,選取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美國國民收入水平。當外國國民收入水平提高時,即GDP2增加,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出口增加,貿易收支增加,預期β的符號為正。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1994—2010年的年度數據。我國進出口貿易額、人民幣名義匯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我國CPI、美國CPI原始數據均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由于原始數據為名義數據,為了實證結果的可靠性,以1994年為基期(1994=100),對我國CPI、美國CPI進行調整,由此算出我國實際進出口貿易額、人民幣實際匯率水平、我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為消除數據的異方差,對上述所有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即lnX、lnM、lnRER、lnGDP1、lnGDP2。根據lnTB=lnX-lnM算出貿易收支的對數值。

3.3實證結果分析

3.3.1單位根檢驗時間序列數據要對其進行平穩性檢驗,否則會出現“偽回歸”。本文使用ADF檢驗法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按照ADF檢驗方法,運用Eviews6.0軟件對lnTB、lnRER、lnGDP1、lnGDP2的原始序列和一階差分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按照AIC和SC取值最小原則對滯后期進行選擇。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根據表1中各變量的ADF檢驗結果,可知各變量的原始序列即lnTB、lnRER、lnGDP1、lnGDP2均是非平穩序列。分別對它們的一階差分序列lnTB、lnRER、lnGDP1、lnGDP2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lnTB在5%的顯著水平是平穩序列,lnRER、lnGDP1、lnGDP2在1%的顯著水平都是平穩序列,則lnTB、lnRER、lnGDP1、lnGDP2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即I(1)。由于lnTB、lnRER、lnGDP1、lnGDP2是同階單整序列,可對它們進行協整檢驗。3.3.2協整檢驗協整檢驗用于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檢驗的方法主要有EG檢驗和JJ檢驗。EG檢驗主要是針對2個變量進行協整關系的檢驗,JJ檢驗則可以檢驗多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本文使用Eviews6.0軟件對lnTB、lnRER、lnGDP1、lnGDP2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如表2、表3所示。由表2和表3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看出,我國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實際匯率、我國國民收入即我國GDP、外國國民收入即美國GDP之間在5%顯著水平上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且僅存在一個協整方程。由Eviews6.0軟件,得到下面的協整方程:lnTB=1.908lnGDP2-0.415lnGDP1+1.099lnRER+15.480(0.383)(0.088)(0.140)(3.360)協整方程括號內數字為各變量系數估計值的標準誤差。根據協整方程可知,我國貿易收支與外國國民收入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與我國國民收入之間呈負相關關系。外國國民收入增加1%,我國貿易收支增加1.908%;我國國民收入水平提高1%,導致我國貿易收支下降0.415%。而人民幣實際匯率貶值1%,我國貿易收支僅增加1.099%,這說明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會對我國貿易收支產生影響,但其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并不大。3.3.3Granger因果檢驗由前面的分析知,我國貿易收支與外國國民收入、我國國民收入及人民幣實際匯率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以下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法對lnGDP2、lnGDP1、lnRER與lnTB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根據表4的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不難看出,在10%顯著性水平上,lnGDP2是lnTB的格蘭杰原因,即外國國民收入的增加是我國貿易收支變化的格蘭杰原因。反之,則不成立。在5%顯著性水平上,lnGDP1是lnTB的格蘭杰原因,即我國國民收入的變動會引起我國貿易收支的變動。反之,也不成立。在10%顯著性水平上,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與我國貿易收支之間存在雙向Granger因果關系。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第一,協整分析表明,我國貿易收支與外國國民收入、我國國民收入及人民幣實際匯率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且外國國民收入的變化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較大。外國國民收入每增加1%,會引起我國貿易收支增加1.908%;而人民幣實際匯率貶值1%,只引起我國貿易收支增加1.099%,說明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不大。因此,僅僅依靠對人民幣匯率的調節來維持我國對外貿易收支的平衡是不夠的。第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顯示,外國國民收入、我國國民收入的變化是我國貿易收支變化的單向格蘭杰原因,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與我國貿易收支變化互為格蘭杰因果關系。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額的不斷增大,我國貿易收支呈逐漸擴大的趨勢。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使人民幣兌美元實際匯率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一直保持穩定的升值態勢。人民幣在升值的同時,我國貿易收支也一直在發生變化。可以看出,我國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實際匯率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盡管后者對前者的影響較小。

4.2建議

對于我國持續的貿易順差及人民幣匯率變動問題,本文試圖提出以下建議。第一,進一步擴大內需,緩解貿易順差。我國過度依賴外部需求的經濟在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面前顯示出了它脆弱的一面。由此看出,僅僅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經濟戰略是不可行的。而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國國民收入上升1%,我國貿易收支就會減少0.415%??梢姡瑖鴥刃枨蟮脑黾佑兄诰徑馕覈Q易順差壓力。所以,要重視擴大內需的作用。今后,我國政府應實行一些有利于擴大內需的政策,如減稅、提高居民的社會保障等,從而充分發揮內需在緩解我國貿易收支不平衡中的潛力。第二,控制貿易收支增長的速度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由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知,我國貿易收支變化與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是互為因果的關系。因此,可以通過控制貿易收支增長達到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目的。一方面,進一步提高勞動力價格,減少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抑制貿易收支增加,使人民幣升值壓力有所減小。另一方面,政府應制定差別化的進出口關稅政策,降低對附加值低、污染嚴重產品等的出口退稅率,必要時取消對它們的出口退稅;降低對資源能源產品等的進口稅率[18]。這有利于抑制貿易順差增加而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第三,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的相對穩定。由協整分析看出,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較小,故一味地使人民幣不斷升值來緩解貿易順差不是明智之舉。雖然浮動匯率制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勢所趨,但是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實現完全浮動還要經歷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中國人民銀行發揮其維持人民幣匯率水平相對穩定的重要作用。日本的實踐證明,匯率的大幅度波動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今后中國人民銀行要繼續建立健全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的相對穩定,為更好的發展我國經濟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李婷楊丹萍單位:寧波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