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突破性發展探索論文
時間:2022-03-27 05:53:00
導語:加工貿易突破性發展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增長點。近年來,江西省加工貿易的發展速度較快,但與沿海省份相比,發展較為緩慢。本文從江西省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入手,通過對當前東部產業轉移的態勢分析,探析了江西省作為中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比較優勢,并對江西省加工貿易突破性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關鍵詞]加工貿易;現狀;產業轉移;突破性發展;對策
加工貿易是一國利用本國的生產能力和技術,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進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一種貿易方式。伴隨著國際分工的日益深化和專門化生產的日趨成熟,加工貿易的發展空間空前廣闊,充分利用本國的勞動力資源和技術含量獲取加工貨物的更高附加價值成為了眾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承接國際資本、技術和產業轉移、拓展對外貿易、發展民族經濟的一條捷徑。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以優惠的保稅政策吸引外資在沿海經濟特區開展“三來一補”等加工貿易活動,從此,我國加工貿易得到了飛速發展。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1年的25億美元激增到2006年的8319億美元,增長了333倍;同期,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從5.7%提高到48.6%。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增長點,對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作為一個內陸省份雖然加工貿易起步較晚,但省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充裕的勞動力為加工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近年來,在江西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內各項優惠政策的鼓勵下,江西加工貿易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當前產業西移、萬商西進的大好形勢下,如何抓住江西省作為中部省份的地理優勢,勇于承接西移的東部加工工業,突破性地發展江西加工貿易,并藉此擴大江西省的對外貿易,帶動江西省經濟快速增長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江西省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一)近年來,江西省加工貿易取得的成就。江西省加工貿易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主要以“三來一補”的簡單加工業務為主。近年來,在“三個基地、一個后花園”的戰略定位指導下,江西省加工貿易發展較快,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000年的1.99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3.72億美元(見表1);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也從2000年的74家增加到2006年的196家;紡織品、服裝、鋼材、稀土金屬及化合物、農產品等成為了江西省的主要加工出口商品。
(二)江西省加工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江西省的加工貿易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全國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顯(見表2)。
2006年是江西省加工貿易發展最好的一個年份,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3.72億美元,但這僅相當于廣東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0.4%,江蘇省的0.8%,山東省的3.2%。同時,從表2也看出,廣東、江蘇兩省的加工貿易均占本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60%以上,而江西省的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對本省的外貿進出口總額的貢獻率僅為22.2%,江西省的加工貿易尚未成為本省的優勢領域。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江西省加工貿易仍未見有突破性的發展,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江西省加工貿易的加工商品簡單、加工層次較低、加工鏈條短。以2006年為例,江西省加工貿易項下大類出口商品僅14種,主要是紡織品、服裝、打火機、鞋類、智能卡等商品,加工還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上,技術含量低、附加價值低。
2.江西省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數量極少。2006年,江西省有進出口實績的經營企業為1089家,開展加工貿易并有實績的企業為196家,僅占18%。而廣東省2006年實施了海關聯網監管的加工貿易企業就達1833家,這些聯網企業進出口總額已占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68%。
3.江西省的加工貿易尚未產生規模效應。到目前為止,江西省內尚未形成系統的加工產業鏈。全省的加工貿易還處于星星之火狀態,各個加工企業各自經營,互不關聯,嚴重影響了加工貿易規模的擴大和整體效益的推進。
二、沖破江西省加工貿易發展瓶頸需抓住當前東部產業轉移的契機
由于江西省底子薄、基礎差、技術相對落后等原因,僅憑本省自身的力量,省內加工貿易一時難有較大的突破,但如果江西省能充分認識到當前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有利形勢,并在與東部產業對接中突顯本省的優勢,加工貿易必將有突破性發展。
(一)產業轉移。產業轉移是指某些產業從一個地區轉移到另一地區,是產業在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的動態變化過程。隨著國際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不斷推進,跨國運輸、通訊等經營成本大幅度降低,國際產業轉移成為二十世紀后半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
[next]國際產業轉移使全球經濟呈現出了區域波浪式發展態勢:經濟發達地區的創新型產業激活了當地的經濟,形成了經濟高潮;當下一輪的創新產業出現時,這拔經濟高潮轉移至另一經濟次發達區域,形成了當地的經濟高潮;當這一經濟高潮在當地失去動力時,又轉移至另一經濟欠發達區域,再次形成當地經濟高潮。雖然產業在與當地對接時會受當地經濟現狀的制約而影響其效力,但對當地經濟來說,無疑是參與最新產業的歷史性機遇,會給當地經濟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迅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重點發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創新性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而將附加值較低的一般勞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大規模轉移,從而形成了當前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浪潮。
與此同時,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東部地區的加工貿易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已由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為主逐步轉向以資本與技術密集型加工業為主,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普通機械制造業等成為了主要的加工貿易行業,其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的增幅尤其突出。此外,高新技術產品的加工也占有了較大的比重。產業提升讓東部地區在承接國外產業轉移時有了更強的競爭力,為我國東部地區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給東部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近年來,隨著東部地區民工荒的持續、環境壓力加大、土地資源日益緊缺、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沿海省份生產成本不斷攀升。有統計表明,現在沿海地區的生產成本已經高于中西部地區30%-50%。一些尚未進駐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放棄在東部沿海城市設廠打算,而是直接把經營地點定在了中西部地區;有些已在沿海設點的外資企業也漸漸僅以東部城市作為面向世界的窗口,而把生產基地轉移至成本較低的內陸省份。陸續向中西部遷移的沿海產業資本越來越多,這為中西部地區承載東部產業轉移提供了空間。
(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江西省在中西部地區優勢明顯。在中西部地區當中,江西省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特別是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優勢和條件。
江西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是中部地區唯一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區毗鄰的省份,是東部沿海省份的后方;同時,江西省又位于中西部地區的前沿,是中西部地區走出去的必經之地。江西省與武漢、南京、上海、深圳、港澳等中心城市相鄰近,直線距離僅六、七百公里。這種區位優勢為江西省承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區這三個最具經濟活力、最富饒地區的輻射,并為其配套服務提供了極好的地理條件。
江西省物產豐富,長期以來是東部沿海省份加工貿易生產所需生產原料的供應基地,水利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淡水養殖等資源非常豐富,極具開發潛力。
改革開放近30年來,江西省工農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產品的配套生產能力不斷增強,飛機、汽車、醫藥、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已粗具規模。在農業方面也已涌現了一批有特色、有規模、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農副產品基地。近年來,江西省的交通運輸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原有的鐵路交通樞紐外,南昌、九江均有較大規模的集裝箱碼頭,六條高速公路相繼竣工,省會南昌的國際空港也增開了直至韓國、澳洲的國際航線,基本形成了便捷的水陸空交通網,可以為加工貿易提供快捷的物流保障。
與東部地區相比,江西省生產成本較低,江西在工業用地、水、電、住房等方面供應相對充足,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勞動力成本只相當于沿海發達地區的一半左右。
廣東、江蘇等省加工貿易迅速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一個區域加工貿易的發展是伴隨著該區域充分參與國際分工,積極融入產業轉移而發展的。江西省如能抓住此次產業轉移的契機,切實以各種方式承接來自東部地區乃至國外的產業轉移,江西省的加工貿易將沖破發展瓶頸,迎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江西省的經濟也將籍此邁入一個長期高速發展階段。
三、圍繞產業對接,江西省發展加工貿易的對策
1.提高政府對加工貿易的支持度,不斷出臺加工貿易優惠政策。近年來江西省政府加強了對加工貿易的宣傳力度,營造發展加工貿易、愿意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氛圍。2006年6月,江西省外經貿廳廳長楊洪基在中部博覽會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研討會上以政府官員的身份做了熱情洋溢的演講,暢談如何發揮江西省區域優勢,發展加工貿易。目前,較為緊迫的是需盡快出臺一些鼓勵加工貿易發展的具體措施,如簡化加工貿易審批手續、改進監管方式、提供加工貿易便利通道、縮短出口退稅周期等。同時,政府應加強外經委、海關、稅務和商檢等部門的合作,共同加強對加工貿易的引導,有力地推動加工貿易向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方向加速發展。
2.加強招商引資的力度,激勵西進產業在贛落戶。東部產業轉移雖已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其他中西部省份也早已意識到了承接產業轉移為當地經濟帶來的效益,如何讓轉移的產業落戶在江西還看江西省的招商引資力度。
首先,要加強招商引資的宣傳力度,要通過各種途徑對外宣傳江西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宣傳江西對外商和外資的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企業有興趣駐足江西。
其次,要拓寬投入渠道,創新融資方式,要按照市場經濟運行體制以及與國際接軌的要求,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堅持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內外資多元投入的機制,鼓勵投資的落戶。
第三,在宣傳招商引資時,要特別注意突出江西省的自然生態保護意識,要注重資源消耗與綜合效益產出比,盡量引進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項目,杜絕環境污染項目;要因勢利導,優化引資的產業投向結構,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帶動作用大的高新技術產業、機電設備、汽車、飛機制造等大規模的制造業等產業,直接促進江西省的產業結構升級。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生產、物流成本。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江西本省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經得起考驗。雖然目前江西省的大交通框架已基本形成,省會地區的城市建設和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加強,但各地市,特別是各縣、鄉、鎮的基礎設施狀況讓人擔憂,部分鄉鎮的道路、水電依舊得不到保障。為此,江西省的基礎設施建設要與沿海經濟帶的產業布局和腹地的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統籌規劃,要通過加強對交通網絡的建設和規劃,構筑現代物流大通道,暢通江西省走向海外市場的各個出入口,做到既通達沿海、海外又連接腹地。同時,要充分發揮江西省省內水利資源豐富的優勢,集中力量,解決企業用水、用電問題,保證各鄉鎮工業園區的水電正常運行。
4.以科技進步帶動產品深加工,拉長加工貿易產業鏈,引導產業升級。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過程中,江西省要依托當地已形成的加工產業基礎,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引進具有先進技術的企業在省內投資,借助外力,加快本省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同時,要加大對配套企業的科技、資金和信息的支持,發揮政府、科研單位和中介機構的作用,為有能力進行配套生產的本地企業提供技術咨詢、聯合技術開發、人才培訓,努力提升這些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加快推動產業縱深發展和推進產業升級。
5.建立加工貿易產業園區,打造加工貿易企業的航母,推動加工貿易集聚發展。園區化發展和規?;l展是引導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江西省要結合目前本省的工業園區建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加工貿易產業園,對在贛落戶的新建、擴建、改建大型項目實行園區化管理,充分發揮產業園區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在引進企業進駐加工工業園區時,一定要在引進大企業、大項目上下功夫,通過這些大企業自身的凝聚力,在加工園區形成帶動效應,以點帶面,形成輻射作用,從而拉動全省加工貿易集聚發展。
參考文獻:
[1]隆國強.加工貿易發展問題研究[J].國際貿易,2006,(9).
[2]鄒文杰,鄒懷宇.江西和中部地區發展加工貿易的對策思考[J].國際貿易論壇,2005,(3).
[3]陳輝韜.迎接新一輪全球要素配置和產業轉移——新階段中國加工貿易的發展方向[J].對外經貿實務,2005,(4).
- 上一篇:論析工傷保險損害賠償弊端
- 下一篇:淺論民事賠償與工傷保險待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