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與加工貿易研究

時間:2022-12-13 09:06:54

導語:產業集聚與加工貿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集聚與加工貿易研究

摘要:引入了加工貿易產業集聚度的概念,并計算了中國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山東省六個中國東部沿海省市的加工貿易區位熵。為了進一步確定產業集聚與加工貿易發展之間的關系,基于中國東部六個沿海省市的面板數據用實證分析的方法驗證了技術水平、FDI、勞動力投入和產業集聚對加工貿易出口的影響。

關鍵詞:加工貿易;產業集聚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毋庸置疑。但是中國傳統加工貿易產業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土地價格上漲及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各種內因和外因的影響,加工貿易增速開始放緩,甚至在2009年首次出現了回落,到了2016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又一次低于上一年,這些表明了作為中國出口重要支柱的加工貿易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Koopman(2008)指出,由于經濟的全球化,世界各國參與加工貿易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各個國家都應該盡量使得加工貿易產品增加值更多的留在國內。從國內外文獻來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集聚,同時產業的集聚又會促進產業的發展??唆敻衤麷rugman(1991)將區位問題、規模經濟及競爭和均衡等理論結合起來研究了企業在區域上的聚集與離散對制造業的促進作用。Hanson等(2003)指出,若是一國有較低的非熟練工人勞動成本,則其貿易成本相應的較低,跨國公司在這個國家的加工貿易裝配業務也會趨向活躍。Manova和Yu(2016)通過對來自中國的進出口數據的分析說明了金融摩擦對出口企業選擇一般貿易還是加工貿易的影響,分析指出金融市場的不完善和信貸市場的約束會使得企業更多的選擇加工貿易的方式出口。針對中國加工貿易的文獻,大多數集中在定性分析或是FDI、要素稟賦、經濟規模、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定量分析,卻忽略了產業集聚度對加工貿易發展的影響。但是從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的加工貿易產生了較強的集聚現象,在2010年以前東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出口可以占到全國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87%左右,2010年開始這一比例逐步下降,但是即使到了2015年這一比例仍然達到77%。聚集是經濟活動發展的一種特征規律,要對加工貿易發展有更全面的了解,非常有必要將產業集聚度納入加工貿易主要影響因素中進行分析研究。

二、產業集聚、技術進步與加工貿易發展

(一)產業集聚帶來技術進步。產業集聚帶來的優勢之一就是有著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當相同的產業或相關聯的產業高度集中于某一地區時,因為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在生產同類或者相似的產品,會產生對原料、中間產品規模化的市場需求。在競爭機制作用下,受到供求關系影響,會使得企業獲得原料和中間產品的成本下降,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原料和中間產品的質量水準。產業集聚會使得對原料和中間產品需求大大擴大,但最終原料和中間產品價格卻并不會因此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面對大量需求的時候,原料和中間產品的供需市場會變成高度競爭市場,而高度競爭的市場往往能降低價格;另一方面,因為規模化產生的巨大需求導致供應商即使降低價格也會因為量的上升而提高整體利潤。同樣的,規模經濟也使得企業能獲得更為廉價便捷的服務支持,比如物流運輸、廣告服務、信息咨詢等。在產業集聚的地區,因為較強的同業競爭,企業往往會十分重視先進技術的使用,這使得該地區產生創新的氛圍,這樣的氛圍使得創新和技術更受重視并且擴散更為迅速。正是因為創新的氛圍存在,在產業集聚的地區,每一項創新都能惠及更多的企業,并且在擴散的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更進一步的創新。一般來說,技術的擴散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員工的流動,一種是企業間的轉讓。通常的,不管是員工流動還是企業轉讓,往往都傾向于同一地區同一行業,這也使得技術的擴散在產業集聚地區更為便利。換個角度來講,在產業集聚地區,行業秘密通常是很難長時間保守的。當某一企業采用了新的工藝或技術后,其經營績效會顯著優于其他企業時,然后用不了多久這一消息會在地區傳開,這也使得產業集聚地區創新與技術的擴散明顯領先于其他地區。這也就是說,產業集聚地區因為技術擴散的存在,使得集聚地區的技術有領先于其他地區的趨勢。馬歇爾的外部性理論中,技術溢出是重要的集聚因素。在加工貿易中,一般認為東道國與來源國在技術水平上存在差異的時候,知識溢出就可能存在:(1)模仿效應:對國外先進技術、工藝和產品的研究與模仿;(2)干中學:在生產過程中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改進獲得,加工貿易企業可以通過進口發達國家先進設備或者引進新的生產工藝獲得技術外溢,另外,在對產品說明書、工藝流程解析等過程中,也能獲得各類先進經驗與技術。產業集聚對技術進步的另一個有效促進途徑就是技術擴散效應。在加工貿易發展過程中,加工貿易企業可能會獲得一些相對先進的技術,而在這一先進技術被獲得后,其他相關競爭關系或者合作關系的企業為了得到這一技術或者從這一技術中分一杯羹,會有在地理上靠近的想法或者趨勢,這就是產業集聚的動力之一。而另一方面,在集聚已經形成后新技術更容易在集聚地區擴散,也就是產業集聚的技術擴散效應,這使得這一地區的加工貿易產業會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也就是技術進步。(二)產業集聚促進加工貿易的發展。作為集聚主要動力之一的技術溢出能通過技術擴散效應帶動整個集聚地區的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意味著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產業集聚對加工貿易發展的促進不是簡單直接的,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產業集聚對加工貿易的促進體現在技術外溢和技術擴散效應促進聚集地區技術進步從而對加工貿易發展起到正面促進作用。

三、產業集聚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

在分析了理論上分析了產業集聚對加工貿易影響后,本章將用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來進一步證明產業集聚對加工貿易發展是有影響的。(一)模型構建??紤]一個基本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其中A代表技術進步,是那些能夠影響產量又獨立于資本和勞動力投入的因素。假設技術進步A可以表示為這三個變量的函數,即A=f(x1,x2,x3),其中x1代表地區技術水平,x2代表地區工資水平,x3代表地區加工貿易產業集聚度。在延伸以后,因變量是加工貿易出口額(EX),而影響加工貿易出口額的因素將變為五個,即:地區技術水平(R&D)、地區工資水平(W)、地區加工貿易產業集聚度(LQ)、地區加工貿易勞動力投入量(N)和地區加工貿易資本投入量(FDI)。采取自然對數的形式消除面板數據可能存在的異方差,構建如下實證模型:其中,下表i表示第i個省市地區,下標t表示時間。EX——地區加工貿易出口額R&D——地區技術水平,預期系數β1符號為正N——地區加工貿易勞動力投入,預期系數β2符號為正W——地區工資水平,預期系數β3符號為負FDI——地區實際利用外資額,預期系數β4符號為正LQ——地區加工貿易區位熵,預期系數β5符號為正根據上述擴展,下面將從技術水平、勞動力投入和物資資本和產業集聚四方面來分析它們對加工貿易出口的影響。1.地區技術水平:較高的技術水平意味著更先進的生產工藝,首先,先進的生產工藝代表著更高的生產效率,其次較高的技術水平能節約生產成本,最后,先進的生產工藝能帶來更大的產品附加值。從企業層面來看,新技術的研發能為企業帶來活力,是企業能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而從地區與國家的角度來看,技術水平是國家或地區競爭力的體現,也是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2.地區勞動力投入:在生產要素可以全球流通的今天,通常加工裝配業務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主要是基于東道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經過這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加工貿易整體水平較改革開放初期有了極大的提升,但總的來看,勞動力素質較之發達國家依然存在一定距離。但是另一方面,較高的勞動力素質可能意味著更高的工資水平,工資水平的提高會增加加工貿易企業的生產成本。3.物資資本:物資資本的影響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對產業的影響毋庸置疑,但是考慮到加工貿易產業中中外合資企業占據一大部分,且加工貿易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很難獲得,因此本文的資本影響只考慮外商直接投資(FDI)。首先,外資的投入不僅直接為中國加工貿易帶來了資本這一生產要素,還帶來了跨國公司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管理經驗。其次,外資的進入,也會給國內廠商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而這樣的壓力會促使國內廠商更加注重自身的技術和工藝以應對競爭。最后,外資的引入也會產生一定的技術溢出效應。但是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加工貿易也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一般來說跨國廠商在中國投資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附加值較低的產業,而這對中國加工貿易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發展有一定的影響。4.產業集聚產業集聚能帶來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和技術擴散效應,而技術擴散效應能使得在加工貿易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外溢能在集聚地區更為迅速的擴散,這兩者作用下,不僅是相關企業自身的技術進步,也能使得地區和行業技術進步,而這一技術進步最終也會使相關企業和整個行業獲利。(二)樣本和指標選取。在確定了從技術水平、勞動力投入、物資資本和產業集聚四個方面對加工貿易發展進行分析后,需要選定樣本和指標。因為數據獲取限制,本文選取中國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山東和江蘇六個東部沿海省市的面板數據作為樣本,時間序列為2000-2015年。眾所周知,中國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省市,選取這六個省市能很好的代表性,并且通過第3章的分析可以發現這六個省份的加工貿易出口總額占中國加工貿易出口額的77%以上。而時間序列的選擇是因為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的加工貿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穩定階段,無論是產品結構還是主體結構均接近于當前的狀態。考慮到本文需要采取雙對數模型來進行回歸分析,而在實熱點透視際中,某些地區可能存在貿易赤字,使得加工貿易增加值可能為負,所以放棄以加工貿易增加值作為被解釋變量,轉而采取加工貿易出口值作為被解釋變量EXit。技術水平選取各省市地區R&D內部支出(RDit)作為自變量R&Dit,它指的是企事業單位用于內部開展R&D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的實際支出。因為數據獲取的原因,不能直接查詢到各地區加工貿易從業人員數和平均工資,考慮到加工貿易多是制造業,所以這里勞動力投入選取各省市制造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Nit和制造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作為自變量Wit。物資資本選取各省市實際利用外資為自變量FDIit。地區層面的聚集主要是用各地區產業份額、區位熵等指數來衡量。本文所討論的產業集聚主要是加工貿易在省級地區的聚集,是地區層面的聚集,所以本文采用的是區位熵的計算方法,計算簡介及結果見附錄。產業集聚指標選用按地區進出口總額計算得到的加工貿易區位熵LQit。在選取了樣本和指標后,將FDI按數據所在年份年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換算成人民幣。為了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將被解釋變量EX與自變量RD、W、FDI各年數據通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折算成2000年固定價格。(三)實證結果在經過單位根分析和協整分析后,對建立的模型用最小二乘法法(OLS)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下:可以看到,根據回歸結果在5%置信水平下各變量的t值顯著,且概率接近于零,上述變量對被解釋變量(lnEX)有顯著的影響。根據回歸結果可以看到,在影響加工貿易出口的解釋變量中,lnFDI、lnR&D、lnN和LQ的系數為正,只有lnW系數為負。這可以說明,外商直接投資,地區研究與實驗投入、制造業年末從業人數和區位熵對加工貿易出口有顯著的正面影響,而制造業平均工資對加工貿易出口有顯著的不利影響,與之前的理論分析和預測一致。

四、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1.促進技術創新:政府應該在技術創新各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引導。研發投入是技術創新的基礎,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政府在科學技術研究上的支出,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高??蒲泻推髽I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同時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和境外機構在區域內開設研究機構。2.外資引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一方面需要加大外資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應該需要加以區別對待,在實際中,跨國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在中國的投資往往集中在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的環節,而這對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加工貿易發展并無本質上的幫助,所以政府在吸引外資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核心技術引入,對于高附加值、高技術水平行業的投資應該給予適當政策優待,同時對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產業的外資應該予以一定程度的限制。3.發展產業園區:一方面,政府要積極的通過正確的引導鼓勵相關企業進駐園區,并且對于進駐園區的企業給予相應政策優惠,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園區配套設施及基礎設施的投入,使得園區更具有吸引力。(二)企業層面。而在企業層面,面對新常態下的挑戰,可以從人才吸引、科研投入兩方面來加強自身競爭力。1.人才吸引:在新形勢下,中國的加工貿易正在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轉移,這就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員和高技術型的人才。企業要提高對各類型人才的吸引力,積極推出更為合適的薪酬福利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在人才培養上多下一番功夫。2.科研投入:企業要想保持自身競爭力,技術開發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企業應該加大在科研方面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大和本地院校的科研合作力度,并且和本地院校合作推出適宜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企業獎懲措施上也需要更注重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程中華,劉軍.產業集聚、空間溢出與制造業創新——基于中國城市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37(4).

[2]遲旭蕾,李延勇.加工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及其轉型升級——來自廣東、上海、江蘇的實證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4(5).

[3]劉楠,章舒丹.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升級影響因素分析[J].商,2016(7):107-107.

[4]馬麗,嚴漢平.產業聚集與園區經濟發展相關性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1):118-12

[5]邵昱曄.對外貿易對中國制造業集聚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2.

[6]孫玉琴,孫倩,王輝.我國加工貿易的歷史考察[J].國際貿易問題,2013(4):167-176.

作者:余升國 梁湄淇 湯方浩 單位: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