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南海中菲貿易研究

時間:2022-12-13 10:24:26

導語:后南海中菲貿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后南海中菲貿易研究

一、菲律賓對外貿易基本情況

菲律賓進口商品排名前十的分別是:電子產品、礦物燃料及潤滑油和有關材料、交通運輸設備、工業機械和設備、其他食物和活畜、鋼鐵、谷物和谷物制品、雜項制成品、電信設備、塑料。其中,電子產品是最主要的進口商品,2015年進口205.59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28.9%,同比增長34.4%。礦物燃料及潤滑油和有關材料進口額為92.49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13%,同比下降29.9%。排名第三的交通運輸設備進口額為61.59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8.7%。工業機械和設備進口額為41.44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5.8%。其他食物和活畜進口額為26.96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3.8%。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六的鋼鐵,2015年進口額同比增長了47%。

二、中國與菲律賓貿易的主要情況

2015年菲律賓與前十大貿易伙伴的總貿易額為1019.28億美元,占菲律賓對外貿易總額的78.5%。菲律賓的三大出口目的地為日本、美國、中國香港。三大進口來源地為中國、美國、日本。2015年,中國是菲律賓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為176.5億美元,占菲律賓貿易總額的13.6%。2015年菲律賓出口到中國61.75億美元,進口114.71億美元,貿易逆差為52.96億美元。菲律賓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電子產品和礦產。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是電子產品和鋼鐵,中國是菲最大進口來源地。根據菲律賓國家統計局2006—2015年外貿數據,10年來,中菲雙邊貿易整體趨勢呈上升狀態。2015年,中菲貿易額為176.5億美元,相比2006年的82.3億美元翻了一倍多。十年里,除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2009年貿易額直降約30億美元外,雙邊貿易額基本逐年上升。另外,2015年由于菲律賓對中國出口額下降,整體貿易額有所下滑。中國是菲律賓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國,也是菲律賓的最大進口國。近十年里,中國基本穩定在菲律賓主要出口國的第三和第四名。2006—2011年菲律賓出口中國的前五大商品中還包括香蕉、椰子油等農產品,但2012—2015年,菲律賓對中國的前五大出口商品中就不再有香蕉等農產品。菲律賓對中國主要出口電子產品、礦產、化學制品等,菲律賓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電子產品、鋼鐵、工業機械及設備等。菲律賓的制造業是貿易核心,主要對中國出口電子產品。同時菲律賓的很多零部件和機械制品需要進口,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與菲律賓的產業結構有一定的互補性。但是,電子產品在中菲貿易中的比重在下降,2015年菲律賓對中國出口的電子產品占出口總額的54.9%,相比2006年的82.4%明顯下降,中菲貿易內容的多元化趨勢明顯。

三、中菲貿易發展前景展望

中菲在南海發生沖突后,經貿往來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主要集中在投資領域,貿易領域則仍然在不斷向前發展。在投資領域,與日本、美國、韓國、荷蘭等國相比,中國對菲律賓的投資一直較低。中菲政治關系的惡化,無疑進一步影響了中國企業對菲律賓的投資熱情。菲律賓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盡管2008—2011年間來自中國的投資份額穩步增加,但在2012—2013年期間,來自中國的投資份額又開始急劇下降,而這無疑與中菲關系的緊張有關。在貿易領域,中菲貿易額仍在快速增長。近年來,菲律賓經濟較為健康,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有發展潛力的貿易伙伴。從經濟發展來看,菲律賓近年來經濟增長迅速。2010—2015年菲律賓經濟年增長率分別為7.6%、3.7%、6.8%、7.2%、6.2%、5.8%,雖然2015年5.8%的增幅未能實現菲律賓政府年初設定的7%—8%的增長目標,且是2012年以來的最低值,但鑒于2015年世界經濟低迷、金融市場動蕩、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增速下滑,菲經濟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橫向比較亞洲主要經濟體,菲經濟增速僅低于印度、中國和越南,在亞洲范圍內仍屬第一方陣,和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老東盟國家相比更是獨占鰲頭。從產業結構來看,2015年菲一、二、三產占GDP的比重分別為9.5%、33.5%和57%,服務業帶動、工業為輔、農業疲軟,與我國的經濟有一定的互補性。菲律賓2014年超過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外包接包國。2015年菲國內上千家服務外包(BPO)公司產值達220億美元,同比增長16.4%。預計菲BPO行業收入不久將超過外勞匯款,成為菲第一大創匯來源。2015年菲工業產值為901.9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制造業、建筑業、能源和礦業產值占比分別為65%、22.3%、10.2%和2.5%。菲制成品主要是電子、食品等輕工產品,占制造業產出的比重接近60%。2015年,菲平均生產指數為-4.42%,制造業同比僅增長2.5%,增幅較2014年的10.5%下滑較大,顯示出國際經濟不景氣對菲本土制造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菲農業生產仍未能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行業產值為299.7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2%,遠低于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3%的平均增速。從財政狀況來看,菲總體發展不乏亮點。鑒于菲近年經濟持續增長、財政狀況不斷改善,世界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普、穆迪都把菲律賓的主權信用評級上調至BBB-的投資級別??傮w來說,2015年,菲律賓國際收支由虧轉盈、債務逐步下滑、貨幣較為穩定。2015年菲國際收支盈余26.16億美元,扭轉了2014年28.58億美元的赤字。年底外匯儲備達80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是短期外債的6倍,可支付近10.5個月的進口。2015年末,菲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為36.8%,較2010年下降6個百分點。外債總額為774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26.5%,較2005年的59.7%大幅下降,比2014年下降0.3%,延續了2009年以來逐年下降的勢頭。內外債比為65:35,外債比例較2010年的42.4%有所下降,抵抗外部風險能力穩步上升。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比索對美元匯率跌至2010年來最低水平,從年初的44.6比索:1美元跌至年底的47.2比索:1美元,但貶值幅度較泰銖、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等相對較小。南海沖突給中菲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中菲經貿持續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在中國“一路一帶”倡議下,菲律賓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必將更上一層樓。2016年10月20日,主席在北京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會談,實現了中菲關系的和解,中菲貿易將迎來一個新的機遇。由于菲律賓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電力、鐵路、橋梁等供給嚴重不足,而菲律賓的礦石、海洋漁業和熱帶農產品豐富,中菲貿易將給中國企業帶來一個巨大的機遇。

[參考文獻]

[1]方擁華.中菲關系的回顧與展望[J].東南亞,2005(4).

[2]程名望,程名威,熊偉.中菲貿易現狀及前景分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3]黃耀東.菲律賓:2011—2012年回顧與展望[J].東南亞縱橫,2012(3).

[4]劉冬.中菲經濟關系與政治安全關系的差異性分析[D].暨南大學,2013.

[5]原晶晶.從經濟互補性看中國與菲律賓的經濟合作[J].東南亞縱橫,2010(5).

作者:邱琦 單位: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