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規模養殖現狀調查及思索
時間:2022-09-06 03:59:39
導語:地方規模養殖現狀調查及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青海省互助縣林川鄉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畜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工作目標,狠抓落實各項措施,全鄉畜牧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規模養殖業空前高漲,養殖戶不斷增多。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品種、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制約,經濟效益不明顯。為此,就如何發展林川鄉規模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進行分析與思考,現報告如下。
1規模養殖現狀
1.1養殖戶已初具規模,規模養殖戶數逐漸增多林川鄉十三個村共有農戶3342戶,存欄豬2995頭,其中,10頭以上養殖戶有29戶,存欄豬427頭,20頭以上養殖戶有5戶,存欄豬142頭,存欄豬分別占總存欄豬的14.3%、4.74%,規模養殖戶分別占全部農戶的0.87%、0.15%;存欄羊3215只,其中20只以上養殖戶有38戶,存欄羊1654只,50只以上14戶,存欄羊1191只,100頭以上養殖戶3戶,存欄羊345只,存欄羊分別占總存欄羊的51.45%、37.05%、10.73%,規模養殖戶分別占全部農戶的1.14%、0.42%、0.09%;牛存欄1056頭,其中5頭以上有27戶,存欄牛385頭,10頭以上有8戶,存欄牛270頭,20頭以上有4戶,存欄牛146頭,存欄牛分別占總存欄牛的36.46%、25.57%、13.83%,規模養殖戶分別占全部農戶的0.81%、0.24%、0.12%。
1.2畜群結構不斷優化,良種化程度穩步提高在規模養殖戶中畜群結構趨于合理,良種化程度不斷提高。2007年,全鄉改良牛362頭,其中冷配180頭,占改良數的49.7%,改良豬487頭,改良羊1600只;29戶規模養豬戶中,存欄母豬42頭,其中良種母豬36頭,良種率為85.7%;38戶規模養羊戶中,其中良種羊存欄1053只,良種率為63.7%;27戶規模養牛中存欄良種牛294頭,良種率為76.4%。
1.3基礎設施逐步改善,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堅持科學飼養,大力推廣溫棚建設、青貯氨化飼草窖池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推動了規模養殖業發展。林川鄉十個村94戶規模養殖戶共修建溫棚圈舍109棟、青貯氨化窖池6眼,退耕地約2525962.35m2,種植優質飼草約933766.65m2,每年青貯飼草1.8萬kg,有35%的規模養殖戶實現了溫棚養殖和科學飼養。5個村實施了扶貧整村推進和3個村實施生態能源等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大了對畜牧業的配套設施建設力度,通過溫棚養殖和科學飼養,減少了飼料消耗,縮短了育肥周期,從而提高了養殖效益。2007年,規模養豬戶存欄豬389頭,出欄商品豬314頭,規模養羊戶存欄羊1598只,出欄商品羊874只,規模養牛戶存欄牛403頭,出欄商品牛159頭,出欄率分別為80.7%、54.7%、39.5%。
1.4加工銷售有新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2007年,林川鄉有生豬屠宰場1個,豬肉銷售個體戶7個,年銷售豬1500頭左右;羊肉銷售個體戶2個,牛羊販運戶17戶,販運銷售量2100頭左右,從業人員62人,年純收入51.46萬元,人均純收入8300元。加之離縣城近,外地販運戶多,銷售渠道較暢通。
1.5國家重視畜牧業發展,群眾發展養殖業積極性高漲2008年以豬肉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國務院出臺了加快生豬奶牛發展的兩個《意見》和1號文件??h委縣政府和畜牧局積極響應,安排發展畜牧業專項貼息資金,廣大農民群眾發展養殖業積極性高漲,特別是規模養殖戶,都想擴大養殖規模。17戶養殖戶爭取貼息貸款85萬元,占規模養殖戶數的18.1%,占貼息貸款總數的53.1%,還有2個肉羊基地村的建設,1個仔豬繁育基地。
1.6飼養效益逐年增加,規模養殖戶增收明顯林川鄉把規模養殖業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措施,積極扶持養殖大戶修建溫棚圈舍,大力推廣先進養殖技術,擴大養殖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增加飼養效益。2007年,林川鄉農民人均收入2571元,畜牧業人均收入達到863.2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3.6%。其中,規模養殖戶畜牧業收入54.96萬元,戶均5847元,人均收入達到182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70.8%。
2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林川鄉畜牧業有了較大發展,規模養殖業建設初具規模,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2.1思想觀念保守,傳統養殖習慣根深蒂固部分群眾農本型養殖觀念比較濃,副業型養殖為主,專業型養殖為副;沒有完全跳出農本型飼養和粗放經營的格局,直接影響了養牛效益。在94戶規模養殖戶中,全部為人工飼養,機械化養殖水平不高,并且以傳統為主的飼養方式為主,科學飼養水平不高。飼料以自配為主,購買正規廠家專用料較少,飼料自配戶為41戶,半購買半自配為53戶,分別占規模養殖戶的43.6%、56.4%,;棚圈建設為混用,沒有專門的育幼圈舍;沒有消毒設施,糞便的處理主要是還田,18戶建有沼氣池,占養殖戶的19.2%,其中全部為養豬戶;29戶規模養豬戶中,暖棚面積為1170m2,頭均占有量為2.74m2,飼喂方式為傳統喂水食,只有2戶采用現代的飼喂技術;38戶規模養羊戶中,暖棚面積為1570m2,只均占有量為0.95m2,舍飼圈養428只,半飼半牧1226只,分別占羊只數的25.88%、74.12%;27戶規模養牛中,暖棚面積1629m2,頭均占有量4.23m2,舍飼圈養186只,占牛頭數的48.3%。
2.2服務體系不健全,畜牧科技人才知識老化,系列化服務不到位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科技服務設施不健全,基礎設施陳舊,業務開展缺少所需經費,專業人才知識老化,難以適應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政府部門調解功能不健全,缺少畜牧業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體系。
2.3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沒有專業協會,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下互助縣缺乏具有規模的龍頭企業,加工銷售業主帶動能力不強,技術加工不過關,內銷成本高,外銷銷路不暢;沒有養殖專業協會,信息不靈。畜產品價格基本掌握在販運戶手里,群眾得不到利益,影響規模養殖積極性;2008年受全國市場影響,林川鄉銷售吞吐量比較好,平常年份畜產品市場流通環節不暢;沒有樹立自己的品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低,加上畜牧業投資大、周期長、養殖水平低。如昝扎村一農戶在1998年時發展規模養豬,貸款10萬元,由于豬肉價格持續下滑,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導致虧本7萬多元。此農戶雖不能代表全體養殖戶,但也能反映出部分規模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弱。
2.4資金短缺,規模養殖業發展缺乏后勁由于規模養殖業的基礎成本高、周期長,養殖戶多處于原始積累階段。加上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快,勞務經濟收入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農民開支增加,貸款期限短,養殖戶無力再投資發展規模養殖。
3對策和建議
加快規模養殖業的發展,加快龍頭企業的建立,盡快做大做強“互助牌”無公害畜牧品牌,把規模養殖業發展成為林川鄉農村經濟的戰略性主導產業,是實現農牧民增收、全面建設小康的重要途徑。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堅持“區域化布局、規?;a、集約化經營、科學化管理”的要求,增加農民收入,走綠色畜牧業的發展路子,實現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3.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互助縣2008~2012年畜牧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奮斗目標,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扶持壯大養殖規模,調整畜禽畜種結構,建立飼草料、養殖基地;加快專業化、產業化運作方式;完善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和養殖效益。
3.2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鄉規模養殖戶達到180戶,其中規模養豬達到60戶,百頭豬廠4個,500頭以上豬廠1個;規模養羊戶達到80戶,500只以上養羊戶2戶;規模養牛戶40戶,100頭以上養牛戶4戶;扶持建立生豬屠宰場1個,年屠宰量達到3000頭;扶持年販運量800頭以上販運戶5戶;爭取創立品牌,建立龍頭企業。
3.3加強領導,突出位置,做大做強規模養殖業堅決貫徹執行好縣委、縣政府和畜牧局的發展畜牧業的精神,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規模養殖業發展在全鄉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規模養殖業作為我鄉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產業來抓。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和區域發展布局,注意研究解決規模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積極引導規模養殖戶擴大種草面積,增加草產量,為畜牧業發展作好堅強的后盾。保護和發展適齡基礎母畜,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擴大規模,增加總量,加快發展步伐。
3.4強化發展意識,促進群眾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引導群眾在規模養殖業發展上實現“四個轉變”,強化“四種意識”:一是由農本型向商品效益型觀念轉變,強化“畜牧經濟”支柱意識,把規模養殖作為增強林川鄉經濟實力的重要措施來抓;二是由粗放型、小規模經營向大群體、適度規模的專業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強化產業發展意識,增加農民收入,起到示范帶頭作用;三是由傳統飼養方式向科學飼養管理轉變,強化科技意識,鼓勵規模養殖戶多養好牲畜,提高品牌質量;四是由被動接受向自求發展轉變,強化市場競爭意識,引導農民駕馭市場,抵御市場風險。
3.5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專業人才的培訓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鼓勵措施,并將責任落實到包村人員,協調貸款資金的發放,確實解決養殖戶的資金短缺問題;畜牧部門抓好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知識的更新,提高技術推廣隊伍的素質和服務功能,為規模養殖發展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將發展目標落實到所有專業人員,并與之簽定相應的責任書,為規模養殖戶的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的科技服務,提高科學養畜技術,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政府、畜牧部門雙管齊下真正抓好規模養殖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繼續擴大凍精配種、胚胎移植的推廣力度,積極爭取良種工程,引進良種畜,提升畜牧生產能力。
3.6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樹立自己的品牌,提升產業效益集中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龍頭企業建設,盡快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盡快樹立品牌,產生品牌效應,實行場繁、戶育、龍頭企業收購、屠宰銷售一條龍的格局;積極探討發展畜牧業養殖保險體制,鼓勵農民參保,增加抵抗市場風險能力。
3.7加大資金投入,增強規模養殖業發展后勁多方爭取畜牧業養殖貼息資金的投入,盡量延長資金的使用周期,擴大規模養殖戶和養殖數量,為創建龍頭企業和樹立品牌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海水養殖規模發展探索
- 下一篇:生態化治理方式分析應用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