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論文

時間:2022-05-20 02:56:39

導語: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論文

1風電項目建設流程

目前,我國風電項目實行核準制。2013年5月以前,風電項目由國家發展和改革部門或省發展和改革部門核準。2013年5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3〕19號)的文件,企業投資風電項目的核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經核準的風電項目風電開發企業在項目施工時,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我國風電項目建設從規劃、項目前期設計和核準,到施工圖設計和項目實施的運行流程見下圖。

2陸上風電項目建設主要的環境影響

陸上風電項目建設,特別是山區風電場項目建設主要的(也是直接的)環境影響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如果在動植物物種豐富地區,可能引起生物多樣性下降,甚至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問題,主要源于進場及場內道路、風機基礎和平臺、升壓站、送出線路占地的影響。山區風電場一般植被覆蓋較好,交通條件較差,建筑材料及設備的運送往往需要修建較長的運輸公路。由于風機葉片較長(約50m),進場及場內主要運輸道路寬度一般不低于5m,道路轉彎半徑一般不低于35m(采用特種車輛運輸時道路轉彎半徑可降低至25m左右)。以山區風電項目常見的50MW風電裝機(25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為例,項目總占地約50hm2,新建道路占地約30hm2占項目總占地的60%。風機平臺建設需滿足風機葉片、輪轂吊裝要求,風機平臺及送出線路施工占地約10hm2,占項目總占地的20%。我國南方山區風電場植被條件好,動植物和自然景觀豐富,在風電場場區或周邊區域很有可能分布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部分分布有高山濕地、鳥類遷徙通道等特殊生境,或者施工影響區域分布有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古(大)樹等。對于這些風電項目建設,除關注常規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影響外,還要特別關注對這些特殊敏感區、敏感對象的影響。某些風電場風機點位或升壓站距離居民較近,對于這些風電項目,運行期的噪聲和電磁影響評價也是一個重點。

3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規劃階段

風電項目建設規劃階段主要的環境管理是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目前,國家層面的風電規劃屬于指導性規劃,一般只提出全國或某個區域在規劃水平年的風電裝機規模,不涉及具體的建設項目,也不要求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各省(市、區)編制的風電規劃屬于能源專項規劃,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令第559號,2009年8月)要求,應在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然而,目前各地區一般按照《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5年5月)或《近海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試行)》(FD005-2008)要求,編制環境影響篇章,基本上未編寫環境影響報告書。有些規劃報告在環境影響篇章中對項目選址的環境制約因素分析不到位,導致部分項目選點沒有很好的避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環境敏感區,從而一開始就埋下了生態破壞的“種子”。

3.2可行性研究階段

風電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階段主要的環境管理是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并同步開展環境保護措施設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論證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對于一些大型風電場項目,有些地區要求編制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風電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主要依據《風電場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該辦法第十五條要求編寫環境影響評價篇章,但篇章編制要求簡單,對主要的環境制約因素分析未做明確要求。風電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主要依據《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該辦法第十六條要求編寫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設計篇章,但篇章編制要求簡單,對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和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中的環保、水保措施設計的銜接關系未予明確。對于風電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的編制,目前我國行業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行業規范。行業規范出臺后,將有利用評價單位抓住風電建設項目的工程特征,突出重點,做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3.3微觀選址階段

風電場微觀選址是對可行性研究階段成果進行現場確認的關鍵階段。實際上,隨著現場調查的深入,本階段可能發現上一階段未調查到的環境敏感點,如珍稀物種、古(大)樹、少量居民點、宗教信仰用地和墳地等。對于這些分布范圍較小的敏感點,通過機位的微觀調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可以有效避免或減輕對這些敏感點的環境影響。但由于本階段缺乏環境保護專業機構的監督,設計單位往往只考慮風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如何降低工程造價,忽略了對這些環境敏感點的保護,最終確定的不合理的風機布置給后期環境保護帶來了很大困難。

3.4施工圖設計階段

風電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環境管理主要在開展主體工程設計的同時,同步落實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目前,該階段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滯后,甚至沒有開展同等深度的設計。

3.5施工和運行階段

風電建設項目施工和運行階段的環境管理主要監督相關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并進行專項驗收。目前,大多數地區要求風電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同步開展環境監理和水土保持監理。但一些建設單位對風電場建設過程中的環境監理、水土保持監理不夠重視,迫于環保、水保專項驗收壓力被動開展監理,常常出現監理工作滯后或流于形式等問題。

4加強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的建議

加強風電項目建設環境管理關鍵是如何落實環境保護措施“三同時”制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4.1加強“同時設計”管理

各省(市、區)編制風電規劃,應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要求,在規劃報告報送審批前編制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征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同時,建議能源行業主管部門參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致總綱》(HJ130-2014),修編《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明確風電規劃報告中環境影響評價篇章的編寫重點和要求。根據國家簡化前置審批的經濟體制改革要求,風電項目核準建議取消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同時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參考《海上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FD007-2011),編制《陸上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細化陸上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篇章編制要求。目前,能源行業主管部門正在編制風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編制規范。筆者認為,可行性研究報告應依據批復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開展同等深度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措施上有優化(或變更)的需要補充說明。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投資必須納入工程投資概算,并保證??顚S???尚行匝芯繄蟾媸琼椖亢藴实谋匾募?,項目核準單位應明確項目開發企業申報核準項目時,必須附環境保護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復意見。在開展風電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時,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與主體工程同步開展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設計依據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時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及其審批意見的要求進行復核。

4.2加強“同時施工”管理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開展環境監理和水保監理工作。建議環境監理在微觀選址階段就開始介入,并貫穿微觀選址、施工圖設計及工程施工全過程。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及批復中的監測計劃,開展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在風電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應將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環境監理監測落實情況定期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在風電場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如出現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設計重大變更,應當編制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變更文件。

4.3加強“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管理

在工程試運行前,建設單位應開展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自查工作,全面檢查工程各項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情況。在項目整體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按照國家相關法規要求,及時開展工程竣工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驗收工作。驗收前,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工程竣工環境保護調查報告和水土保持技術評估報告。嚴格環保執法監督。風電項目運行期,建設單位應采取措施確保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設施安全、正常、穩定運行。風電項目施工過程中未嚴格落實“三同時”管理制度,由此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由環境保護和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項目核準機關可對項目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實進行專項巡查,發現相關問題及時移交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門處理。其他單位和個人可將發現的問題向相關部門舉報。

5小結

風電目前是我國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3大能源。積極發展風電這一清潔能源我國是調整能源結構的主要方向。根據國家風電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突破2億kW。風電建設項目是生態影響型項目,隨著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風能資源豐富、開發條件好、環境制約因素少的風電項目會越來越少。在現行國家對新能源的鼓勵政策下,只有合理選址,落實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的“三同時”制度,才能在開發風能這一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同時,防止風電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作者:顏劍波張德見楚凱鋒李璜康家瑞單位: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