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研究

時間:2022-04-10 02:47:34

導語:垃圾處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垃圾處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研究

[摘要]在全世界對經濟增長無限渴望的背景下,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經濟增長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問題,其中垃圾處理問題近年來顯得尤為嚴峻。這不僅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最終也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持續性。中國如果想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在技術創新上有所突破。當然,制度和意識上的改變也是其應有之義。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經濟增長;垃圾分類

1引言

經濟增長反映了一段時間里,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因此成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參考。人們對于經濟增長的偏愛有其深刻的邏輯。而經濟增長并不僅僅創造了財富的增加,同時還開拓著人類的文明。因為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給予人類文明不同的內容填充。人類文明的有序發展,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更為有意義的方向指南,相互影響,相互成就。但是,兩者并不一定可以保持絕對的協調。從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可以看出,生態文明與經濟增長的沖突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人們不得不努力確立一個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的社會。[1]世界經濟的增長已經為人類帶來了環境的嚴重污染,而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著人類生活以及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景。其中垃圾排放和處理的問題開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世界各國都在共同關注如何通過高效的垃圾分類來實現“物盡其用”和“變廢為寶”。[2]這些做法既能節省不正當處理垃圾的經濟成本,又能改善被垃圾圍城污染的環境,提升了人類生活質量,為人類發展經濟和文明提供最佳的環境條件。許多國家已經著手制定關于垃圾分類的相關法律體系,如鄰國日本,因措施得當管理到位加之日本公民從小受到處理垃圾的教育,已有了一套非常成熟且高效的垃圾分類系統,很大程度地保護環境不受垃圾的污染,節約了環境資源的開采與使用。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的垃圾分類相形見絀。尤其是當中國長期實行主要依賴增加投資和物質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導致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費,讓中國的生態環境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3]雖然垃圾分類試點迄今已推行了14年,做了屢次的嘗試卻還尚沒有實效。即使是推行了強制垃圾分類的上海,縱然人們十分接受垃圾分類的環保概念,但由于過于不人性化的分類標準等各種原因也是效率低下、分類混亂,降低了處理過程的目的性與“垃圾分類”的意義。由此,如何改善在中國施行的垃圾分類效率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本文主要研究如下三個問題:一是如何減少垃圾的排放;二是如何改善國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三是如何實現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2垃圾問題和環境保護

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消費者物質消費水平的提升和工業衍生品的大量產生,各類垃圾作為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產量也不可避免地大幅激增,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已然成為全球一大急需解決的環境問題。面對因為人類生產力和物質生活的提高而成倍涌現的垃圾,隨意丟棄、堆積的垃圾首先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其中未經過處理的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會滲入水土,揮發到空氣中,影響生物與生態的健康,由此更加影響到了人類自身的健康。中國的環境保護遠遠滯后于經濟發展。為了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無論對于環境的利用,還是增長副產品的出現,都已超過生態系統再生與自凈的上限,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例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干旱與洪澇災害等,威脅著中國經濟的平衡與穩定,更威脅著普通公民每日的飲食起居的健康。[4]在中國十大環境問題之中,垃圾分類問題一直位列前三位。而當下隨著國人生活水平提升迅猛與依靠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新產業繁榮,更是有日益突出的勢頭,使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不容小覷。中國每年垃圾制造量巨大,大、中城市共產生垃圾1.8億噸,累計城市垃圾堆存量已達到66億噸。縣城共產生生活垃圾8000萬噸,農村生活垃圾2.8億噸,建筑垃圾5億噸,全國垃圾年產量更是高達10億噸。[5]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國,并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我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帶包圍,且有1/4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6]在中國垃圾沒有正確分類的情況下,有毒物質更可能成倍增加。處理不當垃圾中的有毒物會直接對人體造成重則致命的傷害。在人類可見的未來,假設人類都因一時方便而隨意處理如此大量的垃圾,以現在垃圾增長的勢態,人類會天天從呼吸的空氣、飽腹的飲食中攝入塑料、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等導致各類疾病。在正常生理活動都勉強進行維持的基礎上,人類難以將其上千年積累下的文明與財富繼續發展。

3垃圾問題原因分析

人類如果不重視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伴隨著快速的經濟增長的是垃圾的快速增長。應該說,垃圾的出現在生產過程中是一種對原料的低效率使用,這本身是對資源的浪費。在巨量垃圾已經產生的情況下,找到合適的垃圾處理方法是需要大筆資金作為基礎的。以垃圾焚燒廠為例,雖然在垃圾處理的技術上十分先進高效,但是建造一座處理廠的價格十分高昂。而巨量垃圾的出現,其實可以首先從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得到解釋。3.1經濟增長盲目。目前中國各類垃圾的爆炸性涌現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強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報告中更是指出中國年度生產總值增長率與GDP增長率均表現十分有力。其中工業化進程發展越來越快,占GDP比重不斷升高;而在工業結構內鋼材、水泥、有色金屬、鋁合金這些重工業部門的比重不斷提高。雖然過程中國家擁有了可觀的財富,卻也不得不面對巨量的垃圾的出現。主要表現為各類工業廢料以及建筑廢料等。垃圾處理制度的建立和技術的發展趕不上如此爆炸性的生產速度而堆積如山,成為一個對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乃至經濟的持續發展都不可小覷的威脅。3.2技術創新不足。一直以來,我們都過度強調了生產性技術的創新和發展。而對于垃圾處理上的技術缺乏思考。而在產品創造的過程中,又過度強調了產品數量本身的增長,忽視了其副產品的出現,尤其是過程中垃圾廢料的出現。國內目前的垃圾處理技術還處于較低水平。因為處理技術的限制,垃圾重復使用效率低,導致了大量還可以被重復使用的垃圾成為沒有價值,需要處理的廢棄物。如此一來,垃圾處理的任務艱巨。雖然過程中也進行了某些垃圾的填埋和焚燒處理,但是還有更多垃圾無從處理只得隨處堆放。所以,試圖解決垃圾處理問題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3.3相關制度欠缺。與垃圾數量過快增長相對應的是現有規章制度的不完善。既沒有規范各類垃圾的排放,也沒有對排放進行最好的安置。各種垃圾分類的努力最后又會在最終處理階段混亂的堆積在一起。這種“先分后混”現象頻出,導致“垃圾圍城”在國內泛濫。[7]所以,制度建設在這個問題上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生活垃圾清運管理制度。國內大部分垃圾沒有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這一標準分類投放,而是采取混合投放。除了上海以及個別重點城市近期開始推行強制性垃圾分類,國內其他城市即使有分類這一規章制度的存在,也均沒有明確的懲罰機制,導致國民并未對正確的垃圾投放給予重視。垃圾處理的規章制度中沒有明確的獎罰機制、垃圾隨地亂丟、混合投放等現象的發生變得很自然。3.4國民意識薄弱。民眾對于垃圾的正確處理意識較為薄弱,在行為上沒能自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也導致了垃圾產量增多,處理難度增大,處理效率低下?!袄诸悺眱H僅是在上海開始推行強行分類之后才被國民所熟知,在此之前,國民對垃圾的分類知之甚少。南京市針對565位居民的調查問卷顯示,42.3%的居民無法辨識不同顏色垃圾桶應投放的垃圾類型,能夠正確辨識4種的僅1.4%。[8]

4垃圾處理和環境保護

雖然經濟增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垃圾,從而影響到了環境的保護。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經濟增長在當前階段應該放緩。經濟增長并不和環境保護截然對立。在事實上,經濟增長完全可以和環境保護協調進行,完全可以在經濟增長的時候,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實現經濟長期和持續的增長。換言之,不能單純的把經濟利益放在未來發展的目標,可以同時兼顧環境的保護。事實上,環境保護并不必然抑制經濟增長,因為治理環境的過程中會創造很多新的就業機會,甚至推動經濟的增長。當務之急,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有所考慮。4.1積極推進技術創新。技術進步是面對垃圾問題處理中最重要的舉措。這里包含了兩個方面:其一,解決垃圾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減少垃圾的出現。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垃圾的排放,更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這就需要技術的支持。實現從粗放型增長到集約型增長的轉變,關系到了垃圾的產生,同時還影響到了未來經濟增長的方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二,提高垃圾處理的技術??陀^地說,工業生產中排放的一切所謂垃圾,表現為它的不可利用。但是,這種不可利用也是在當前科技認定下的不可利用。比如石油,兩百年前就是黏稠的,容易引燃的讓人類避之不及的可怕的垃圾。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重新認定了這種無用的黏稠液體的價值,并為之每年付出巨額的資金購買和使用。現今的石油和之前的石油是沒有區別的,關鍵是擁有的技術發生了變化。所以,垃圾的處理,首先是有技術懂得變廢為寶。其次如何妥善處理目前技術水平下確實無法利用的垃圾廢物,也需要有技術支持,這樣才能做出最為合理的安排。4.2加快完善相關制度。垃圾排放的相關規章制度應該盡快得到完善和確立。[9]因為國內目前對于垃圾分類處理的規定與獎罰制度尚不夠明確,還不能做到有力的治理和管理。完整的規章制度可以有力地約束工業生產不合理的垃圾排放行為。工業企業應該按制度要求減少垃圾排放量,源頭性地控制過量垃圾的產生。同時,嚴格監督違規傾倒、堆放、焚燒混合垃圾的行為,并且給予罰款與政治記錄,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杜絕此類不負責任的垃圾隨意處理情況,減輕土壤和水體可能因此造成的污染。4.3努力提升國民意識。與規章制度的執行同樣重要的是提高國民對垃圾處理意識的提高。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民眾對于垃圾處理了解甚少,許多人連垃圾基本分類都不知曉。因此,普及多樣化的垃圾分類的宣傳和教育,促進公民參與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分類困難的關鍵。這一問題上,政府要加大宣傳的力度。對生活用品的宣傳應做到更加細致、親民,對正確進行垃圾分類的方法也應該有詳細的宣傳。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需要各個行業自上而下的配合。甚至在商品外包裝上印上使用完畢后正確的分類,以及正確的處理步驟。[9]垃圾分類教育也應盡早納入學生的必修課程,從小學習各式垃圾的正確投放,訓練分類的意識,從而耳濡目染影響到全家人的分類行為。

5結語與展望

隨著全世界經濟的增長,消耗大量資源滿足人類發展的條件下,各類環境問題相繼而出,越發嚴重,不僅從方方面面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更會在可見的未來反而抑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甚至是人類文明的延續。在眾多環境問題中,為了實現更快的經濟增長而出現大量的工業垃圾,普遍消費水平與能力的提升下產生的生活垃圾成倍的激增。沒有進行正確處理的垃圾不僅會產生大量塑料微粒、重金屬等干擾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有毒化學物質,生產和丟棄的垃圾所生產的化學物質還會進入土地以及水源,使人類付出隨意處理垃圾的健康代價。鑒于此,世界各國都在為“物盡其用”與“變廢為寶”設計高效的垃圾分類規章制度,已經有很多發達國家達到了環保意識的普及與有效的垃圾分類,證明了與成熟的生態問題解決體系是可以做到的。回到中國的實際。中國因為長期較為粗放的經濟增長,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大量消費資源,并創造了巨量的垃圾。與垃圾相關的技術也有欠缺,這一狀況反映了中國相關規則制度沒有對垃圾分類與相關事宜進行嚴格規定與管理,縱容了上述情況的普遍發生。當然民眾的的環保意識也跟不上,沒能自覺參與垃圾分類與環保活動,導致了垃圾產量更加巨大,處理難度也因此有所提高。面對著包括垃圾處理問題在內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接連不斷地涌現,且其嚴重性有增無減,環境與其資源的保護在21世紀及以后會變得更為重要。如果不改變對環境資源的盲目開采、使用與浪費,僅僅注重于一時的工業與經濟飛速發展,那么在人類可見的未來中,將面對的遠遠不僅是人體健康的損傷,環境資源的枯竭可直接影響經濟的增長。重視垃圾處理,重視環境保護,重視經濟增長,這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問題。尊重這一切并耐心地解決這一切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作者:魏嘉蕾 郭將 單位:1.石溪中學 2.上海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