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播環境下新農村報道思考

時間:2022-06-23 04:08:05

導語:新傳播環境下新農村報道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傳播環境下新農村報道思考

摘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要求,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但是就目前新傳播環境下對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宣傳,還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需要我們冷靜思考,轉變觀念,緊跟新農村發展建設步伐和農民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宣傳報道水平。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報道方法;社會責任

一、目前關于我國農村報道存在的問題

縱觀我國現有媒體對農村問題的關注程度,就會很容易發現存在的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開拓農村市場的力度不夠市場經濟中,由于受發行成本、廣告投放、讀者興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報業市場嚴重出現了重城市輕農村的局面,從而導致農村傳媒市場的發展遠遠滯后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v觀我國報業市場,目前中央級的媒體除了《農民日報》,就沒有其他比較有影響力的了,而省級報業集團中的“涉農媒體”也僅僅10來家。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的黨報黨刊發行工作未受到足夠重視,在村一級地方看不到一份黨委機關報的情況仍然存在。二是報道內容脫離生產生活實際農民受勞動時間與文化教育的限制,讀報的目的比較務實,多半是為了獲得與實際生產生活相關的信息來指導自己的工作,但目前的媒體關于農村報道,內容大都側重于對國家政策、黨建生活等的長篇論述,大量未經過濾的冗長、晦澀文字和說教性文章大大降低可讀性、趣味性,農業科技方面的內容也不夠通俗,引不起農民的閱讀興趣。三是宣傳效果不佳在關于農村題材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自下而上反饋的內容微乎其微,內容全都是自上而下的宣講和成果性的報道,盡管宣傳的是黨的農民政策、惠農措施,但在農民身上產生的實際宣傳效果卻并不樂觀。

二、做好新農村建設報道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改進報道方式方法現階段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報道,必須跳出傳統的“三農”報道的單一思維模式,而是用新的視角審視新農村建設,找準角度和宣傳的切入點,讓宣傳報道內容呈現出時代性和貼近性。從內容來講,就是要同時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農民讀報學習的目的,最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取與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有效信息來減少生產生活的盲目性和滯后性。首先,要多報道一些政策性信息,幫助農民了解國家方針政策,尤其是與他們密切相關的各項政策,比如致富信息、衛生健康、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小知識。其次,要多報道一些技術方面、市場方面和農民關注的健康娛樂信息,直接服務于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此外,還要多刊登一些通過通俗語言對法律法規和“三農”政策解讀的文章,抓住農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做一些釋疑解惑的深度報道。需要注意的是,農村報道應該根據農民的勞動生產周期策劃主題,提高指導的針對性。比如在農事時節,多刊登一些具有指導性的實用科技知識,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知識的新聞稿件和科普文章;每當有普遍性的畜禽疾病流行或農田病蟲草害發生時,應多組織一些講解治病、除草知識的稿件,或者訪談農業技術人員詳細介紹。而在農閑時節,可以刊登一些就業、農產品投資等相關的信息。通過有目的的策劃,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真正讓農民“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在語言和報道形式上,要注意與時俱進,多用農民的語言和說話方式,將新農村報道的深刻思想內涵寓于通俗淺顯、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進一步提高宣傳效果。版面也要圖文并茂,多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短稿,增強農民閱讀的興趣。二是加強從業人員職業修養與素質,深入田間地頭生動展示農村新面貌建設新農村的內涵豐富,題材廣泛,但要寫出農民所喜愛的報道,就必須遵循“三貼近”原則,深入農村第一線,深入田間地頭,融入農民中,和他們交朋友,了解農村的真情實況,傾聽農民的呼聲和要求。特別關注貧困村、貧困戶的生存狀況及脫貧情況,越是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生活困難的地方,越需要我們的關注,越要留下我們的足跡。另外,在新農村建設的宣傳上,還要切忌片面和盲目拔高的傾向。有些報道沒有客觀公正地反映新農村建設成果,而是過分夸大成績和成功經驗。也有些報道關注富裕村民多,關注貧窮村民少,對于那些條件不是很好,經濟不很寬裕的村民家庭避而不談,進而導致新農村建設情況的報道不全面、不客觀,既影響大家的判斷,也失去農民的信賴。三是以人為本,突出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新農村報道的主體。農民最需要什么,農民自己最有發言權。在宣傳報道中,要以普通農民為報道對象,采取平民化視角、體驗式報道,報道那些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普通農民,講述農民自己的故事,不僅增強了可讀性,也讓農民讀到的是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四是引入多元宣傳機制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農民對于新媒體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這為我們的宣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便捷優勢,創造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文化產品,建立起民眾參與新媒體的互動渠道。另一方面,加深農民對新媒體的利用層次,通過新媒體功能,進一步方便農民的生產生活,提高農民利用新媒體進行學習的能力。

三、結語

總之,對新農村報道的探索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過程,我們應掌握農村經濟發展規律,轉變宣傳方式方法,了解農民所思所想、所求所需,提高宣傳報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歐陽琦.新時期新農村建設宣傳策劃工作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5).

[2]任東芳.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做好新農村建設宣傳科學普及實踐[J].科技傳播,2017(11).

作者:邵志權 單位: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新知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