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農村的農民作用解析

時間:2022-02-19 10:35:36

導語:當前新農村的農民作用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新農村的農民作用解析

本文作者:王影工作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加強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技能

農村勞動力的技能普遍低,這是一個事實。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農村轉移的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18.6%。缺少專業技能使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面臨種種困難,也是新農村建設難以取得高效性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因此,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農業技能和科技素質,培養一大批生產能手、能工巧匠、經營能人和科技人員,既是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措施,又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具體地說,在培訓方式內容上,應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打破以往單純的“講課—聽課”教學模式,突出培訓的靈活性與實用性,變“一鍋式”培訓為“分灶式”培訓,變“被動式”培訓為“主動式”培訓,變“派出去”學習為“請進來”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教師還要采用多媒體教學、走進田間地頭現場示范等方式。農忙季節,還要采取見縫插針的方式,把農民最需要的農業技術送上門等等。

注重學習,提升農民自身科學文化素養

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調查研究,勞動生產率與勞動者文化程度呈高度正相關。我國有關的調查資料也表明,與文盲相比,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可使勞動生產率提高43%,中學文化程度者可提高108%,大學文化程度者則可提高300%。因此,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農村面貌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農民素質的提高,是農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沒有新觀念就沒有新農民,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而我國農民素質較低現狀則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速度和實效。首先,農民要加強學習,轉變落后的思想意識和觀念,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重農輕商、多子多福、小富即安以及等、靠、要思想,樹立勤勞加科技才能致富的思想。其次,通過學習,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學習專業知識,學習科技、歷史、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提高科技文化素質,進而駕馭市場,在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求生存求發展。再次,學習要因人而異,注重方式和方法。農民根據自身的條件可以選擇自學,也可以參加各種培訓,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話,也可以選擇進入職業技術學?;虼髮T盒W習,等等。

以人為本,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惠民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門在制訂發展規劃、安排建設投資和事業經費時,都要充分考慮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更多地向農村傾斜。而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支持,很容易成為某些政府官員搞“形象工程”資源,損害農民的利益。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讓農民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意愿,并使自己的意愿成為制約官員行為的重要因素;要建立真正的農民所有和農民所治的社會組織,以確保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要在實際工作中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實實為農民辦些緊要事,實在事;要關心、支持、鼓勵農民的創新行為,讓一切有利于創造財富的源泉競相進發,讓廣大農民分享社會進步發展的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建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農村”??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廣泛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愿望和熱情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動力和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