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效應探討
時間:2022-02-04 09:40:09
導語:農村商貿流通業經濟效應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居民消費需求提升引導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隨著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農村消費潛力被逐漸釋放,尤其是在當前宏觀經濟發展需求疲軟的背景下,農村消費成為拉動國內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我國農業總產值10.9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0.3萬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32元,人均可支配工資性收入為5498元,相關數據統計參考表1所示。農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拉升工業產品消費需求,以家電下鄉、互聯網信息技術進村為代表的新型消費方式大量興起,農村居民對現代城市生活的追求也在逐步增強。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化,國內大多數農村地區生活水平有較大幅度提升,通信網絡實現“村村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農村電商業務也在飛速發展,農村快遞物流效率也有較大程度提升,極大促進了城鄉之間的經濟互動往來,對促進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消費環境。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化程度加深。與以往單打獨斗方式不同,農村經濟發展逐步表現出專業化、組織化的趨勢,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增加,對凝聚農村經濟發展力量具有重大引領作用。近年來,我國農村商貿流通業在城鄉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取得了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供銷系統為主的農村商貿流通模式成為我國農村市場運作與發展的主要方向(孟立慧,2016)。目前,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04.4萬家,是2012年底的3倍。每個村平均有3個農民合作社,全國入社農戶11759萬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8.1%,成員出資總額46768億元,超過一半合作社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服務總值11044億元。農村經濟發展的專業化組織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優化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市場環境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組織力量。城鄉一體化為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打開市場。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導致了城鄉之間巨大的發展差距,城鄉不僅僅是經濟區別,也是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身份區別,經濟問題與國民生存的尊嚴問題交織在一起,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為此,國家大力推行城鄉一體化發展,希望通過城鄉之間的經濟往來逐步縮小發展差距,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社會進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立城鄉雙向流通的商貿流通體系是擴大內需、實現城鄉一體化、實現城鄉統籌、推進城鄉市場一體化、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任保平,2011)。城鎮和鄉村只是產業結構上的劃分,而非身份地位的劃分,農民是一種職業而非一種身份,城鄉一體化發展就是要消除身份區別,合理分配資源,促進城鄉之間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綜合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推動下,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也迎來新的機遇:一方面,優質農產品通過現代電商模式輸送到城鎮地區,為城鎮居民生活提供安全、衛生的食品、水等基本物資,農村現代旅游業發展也為城鎮居民提供了新消費選擇,參考表2所示;另一方面,城鎮地區工業產品,如電視、冰箱、洗衣機、電腦、汽車等不斷下鄉,為緩解日漸飽和的城鎮市場提供了新的市場渠道,也極大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社會進步。由此可見,城鄉一體化發展核心是城鄉之間的經濟互動發展,由此帶來的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對促進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意義重大。農村流通體系建設逐步趨于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建立在完整的交通運輸網絡和農村市場潛力得以開發的基礎之上,前者是硬約束,后者是軟約束,道路交通網絡的布局是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的根本。當前,我國農村地區交通運輸條件逐步改善,客運總量逐年增加,農村快遞物流業發展十分迅速。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到401萬公里,占公路網總里程的84%;截止到2016年,全國農村地區快遞物流覆蓋率已經超過60%。以河南省鄭州市為例,截止到2017年底,鄭州韻達公司有鄉鎮網點80多個、中通公司有鄉鎮網點101個,村鎮網點覆蓋率都達到了100%,順豐縣鄉網點覆蓋率也由2015年的60%左右提高到了80%左右;以京東農村電商、農村淘寶為代表的農村電商業務正處在快速發展當中,農產品物流發展相對穩定,見表3所示。
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對農民增收的經濟效應
就業效應。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催生出新的就業崗位,產生新的就業需求,進而促進了新型就業結構的形成。一方面,農村居民因商貿流通業發展,在農村電商、互聯網信息技術、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客運、農村旅游服務業等多個方面獲得更多就業機會,農民收入渠道大大拓寬,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促進了農村就業人口的重新分配,一部分具備更高勞動技能和素質的居民進入城鎮地區就業,通過返鄉創業及返鄉消費方式帶動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另一部分則為農村地區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基礎服務,如服務員、快遞員等。返流效應。商貿流通業逐步向農村地區擴展將引導城鎮地區的人才逐步向農村地區傾斜,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以及人們居住、消費理念的變化,進入農村地區工作、生活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這為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改變農村社會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甚至遠比簡單開設幾家工廠、淘寶店的作用要大。這種返流效應下,城鎮地區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管理技術、創業思維等都會被帶到農村地區,對現有農村發展模式產生沖擊,能夠對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產業效應。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與城鎮地區始終會形成一種互動機制,兩個區域市場本身無法分割,只能在互相交流與合作中才能實現全面進步。簡單而言,農村地區的優質農產品輸送至城鎮地區,鄉村旅游服務以一種反向方式反哺農村,城鎮地區優質工業產品實現下鄉,這種消費格局會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產生重大影響,對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產生積極作用,而且會在市場變化中不斷進行調整,形成正向或反向的調整機制。流通效應。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建立在農村地區流通體系基本構建完成的基礎之上,具體包括城鄉高速公路、鄉村公路運輸環境的改善,以及快遞物流網點的全面布局,批發和零售中轉中心的建設,進而所形成的系統化的流通網絡,以實現城鄉之間產品和服務的快速傳遞。隨著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增加,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反過來會進一步刺激增強農村流通效率,采用現代技術優化農村流通網絡,提高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層次。綜上,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從農村居民就業結構調整、農村人口返流、城鄉之間產業結構調整及流通體系優化四個角度產生相應的效應,對實現農民增收起到關鍵性作用,見圖1所示。
現階段我國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農產品流通主體缺失問題凸顯。計劃經濟時期我國農產品的流通主體是國有收購部門,農戶必須按照國家定價統一銷售農產品,農民收入與流通關系并不大。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60%-70%的農戶通過與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或農產品中轉商進行農產品交易(張如意、張鴻,2011)。農戶作為分散化的賣方,大多數農戶的規模比較小,組織化程度低,力量相對薄弱,交易次數和交易頻率增加但交易收益率低。而且,農戶在交易過程中因處于弱勢地位而喪失了議價能力,對銷售渠道沒有掌控能力,導致農戶只能被迫接受批發市場或中轉商的價格。由此,就會導致農戶利益受損,農戶生產積極性受到打擊,不利于農產品貿易的發展。農村商貿流通效率較低。雖然我國農村地區較以前相比其流通效率已有大幅度提升,但其提升空間并不能完全滿足農村居民消費需求,農民增收效應機制不顯著。隨著農村整體消費能力的提升,構建我國農村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體系、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已是當務之急(魏勇軍、彭新宇,2013)。農村商貿流通效率較低具體表現在:農村地區物流配送網點少,配送周期長,且綜合服務質量較低;農產品對外銷售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農民獲得價格低、通過農業生產增收效果差;農村居民在從事商貿流通業務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僅能獲得微薄工資收入。與城鎮地區發展存在較大差距。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落后于城鎮地區,農村商貿流通業在業務多樣性、產品多樣性方面均存在差距,抑制了農村居民增收空間。例如,城鎮地區擁有各式各樣的商店滿足居民日常消費需求,而在農村地區商貿活動則只能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城鎮地區擁有大量的工廠、企業滿足居民工作需求,居民收入來源渠道通暢,但農村地區可提供的工作崗位有限,農民收入增加有限。
政策建議
加大農村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建立貼近農村生產的經濟合作組織,增強農村市場主體地位,強化農村居民議價能力,讓農業生產者獲得更高收益,增強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一方面,推進農業生產現代化發展,逐步扭轉小而分散的農業生產向集中規?;a轉變,增強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強農業生產者的市場主體地位;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政策支持并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生產活動中來,吸引外流人口返鄉就業、創業,提高農村居民勞動技能。由此,在加強農業生產者市場主體地位后則能夠刺激生產者投入更多精力,促進農村地區商貿業務發展,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改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建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單純依靠農業經濟支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顯然力量不足,必須通過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互動往來才能創造發展機遇。城鎮地區商貿發達,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齊備,其商貿流通業發展遠超過農村地區,通過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互動往來,能夠實現雙向資源的重新配置,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具體而言,政府應當聯合地方企業加大城鄉之間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出臺更多優惠政策支持農村地區發展,鼓勵城鎮地區企業下鄉發展,在資金、技術、稅收、就業等多方面支持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為農村居民增收創造有利環境。出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各級政府應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將先進的技術、理念帶回家鄉,優化農村就業、創業環境。具體而言,應當在住房、稅收、戶籍、福利保障(如子女教育、養老、醫療等)等多個角度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年輕人回鄉工作。成立農村青年就業、創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向農村經濟發展傾斜,建立就業、創業保險保障機制,消除農村青年就業、創業顧慮。總而言之,農村大學生是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一大寶貴資源,應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吸引他們加入到農村經濟發展當中來。圖1商貿流通業發展下農民增收的經濟效應分解資料來源:本文作者自行繪制。
作者:王旎 王恩學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經濟學院
- 上一篇:生態環境構建法治保障路徑
- 下一篇:電網工程現場施工環境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