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時間:2022-07-19 11:01:48
導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教育近代一直處于不斷探索之中,期望通過嘗試不同的方法找出適合于中國孩子學習及發展的有效途徑,在這期間不同階段水平及城市發展情況也在影響教育的落實情況,其中農村與城市小學教育水平不同是我國存在的現象。如何提高小學教學水平,如何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教育從業人員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落實不到實處是農村教學發展受到阻礙的原因之一,想要將教學落實到實處,就需要找到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良現狀,針對這些不理想的現實問題進行不斷的修正,利用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將小學生引入高教育水平的階段,讓孩子們體驗到知識的魅力。
一、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分析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與數學課程教學實現融合的主要原因,關于生活化教學方法對于數學課程學習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有助于克服數學課程學習的抽象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是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困難感的,一方面,小學生的成長年齡階段,決定了其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從數學課程本身的角度上來分析,其中存在的公式、圖形等內容,本身也具有抽象性較強的特點。而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其日常生活存在的緊密聯系,并且通過生活中的事物結合學習數學知識,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的內容。(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從數學學科的學習意義來說,解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是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目的,而在課程教學的階段,就將數學課程的學習與日常生活連接起來,更有助于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科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將其與日常生活相聯系思考問題的意識,最終逐步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三)便于數學教學素材的取得。從日常生活中獲取數學課程教學的素材,不但在素材獲取的便捷性上更強,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理解也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來自生活的素材,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發揮其作用,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聯想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促進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的融合。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國家近些年一直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企圖讓大量的優秀教學人士投入廣大農村基層建設,這種高素質、高水平的教育模式讓農村小學生基本都受到了知識的覆蓋。但是數學教學知識并沒有落實到實處,孩子們學習到的內容不知道該怎么應用,同時也不知道學習的意義何在,這是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一)授課內容過于單調。大學生投入到農村基層教育是目前常見的解決農村教育的方法,這是一個良好的教育發展狀況。但是很多從事數學教學人員并沒有受到系統的知識培訓,在教課方式方面過于單一、枯燥,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打不起精神,感覺聽老師講課是一件特別無聊的事情,這是老師教育的失敗也是農村教育的失敗。很多老師只是千篇一律地將課本內容進行簡單的講解,很多孩子在聽課的時候不能理解這些知識的原理及應用,僅僅通過課本知識死記硬背來面對考試的壓力。(二)授課沒有與實踐相結合。吸引孩子們的關注,讓孩子主動進行學習知識是每個老師的責任。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授課很多時候只是通過自己認為的方法進行教育,沒有考慮到學生教學授課內容的程度,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進行思考,沒有與實踐相結合讓孩子們感受到知識的有效性及魅力。
三、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一)通過周圍常遇到現狀講解數學。農村教學落實不到實處,其中有一個方面是需要老師克服的就是設施的不完善,國家已經加大對教育方面的投入,但不是所有的農村小學都可以擁有完善的教學設施及教育環境,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小孩們周圍遇到的現狀來講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小學教學中學習到乘法口訣,老師通過讓小朋友幫助家長算錢來讓數學應用到實際中;或者通過讓小朋友幫助家長剝玉米、數玉米顆粒讓小朋友知道數學乘法的應用。(二)通過互動讓小朋友對數學喜歡。老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教學而不去觀察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容程度,老師可以在講到知識點的時候讓學生主動舉手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及看法,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來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例如:老師講到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之類的幾何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到生活中存在的這些形狀,讓學生說出這些形狀的物體給生活帶來了什么便利,進而老師通過不同形狀存在的問題來講解這些形狀的性質。(三)利用學生感興趣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很多時候老師認為自己的授課內容很幽默并且具有實際意義,但是學生并不能感受到老師教課內容的知識點,主要原因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受教育水平程度不同,對外界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老師想讓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并且讓知識得到運用,這就需要老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知識,讓學生成為教育中的主體,老師僅僅是引導者的角色。
四、將知識落實到實處
(一)通過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農村孩子在受教育過程中,老師要讓孩子們不斷地在生活中將知識進行實踐,這會讓學生家長體驗到孩子學習知識的好處,也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的魅力。例如:學生在學習“千克”“克”計量單位的時候,老師讓孩子自己進行稱量,在稱量物體過程中進行計算平常生活中經常吃的食物的價格,體驗到父母的不容易。在學習幾何體周長的時候,讓學生用卷尺對房子或者物體進行初步的測量,引入各種行業的工作性質及工作內容,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在實踐中會得到怎樣的應用。(二)感受數學給生活帶來的價值及意義。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廣泛,但是基于數學課程本身的內容體系具有顯著的專業性、邏輯性和抽象性特點,如果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觀察,則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很多時候人們并不會很留意。而老師就需要從生活中的細小點出發,讓學生從細微中觀察生活,從點滴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也漸漸地理解人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的價值意義何在。例如:舉辦感恩知識的活動,讓學生、父母及老師共同參與,從各個角度講解知識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了生活,生活中如何運用到這些知識,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來喜歡學習、喜歡數學、喜歡課堂。另外,關于價值探索的過程,實際上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和方法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三)通過數學的學習激發學生改變生活的信心。通過不斷深入的學習,學生必然能夠體會到數學對于日常生活的輔助和改變的作用,對于農村地區的孩子來說,其參與學習的動力除了興趣愛好,還有很大一部分可能來自于其改善生活,提升自我生活環境的意愿,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雖然數學課程的學習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但當學生意識到其對改變生活的重要作用時,就能夠更加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這對于提高農村地區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也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知識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程度是人們想象不到的,我們需要通過在教育中讓各個階層的人員感恩知識,喜歡知識,這是教育的意義,也是農村教育進行的一個核心內容。國家的繁榮離不開知識的屏障保護,讓每一代的孩子體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是每一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高曉微.如何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農業與技術,2016(9):170-171.
[2]潘伯道.如何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7(06):247.
作者:孔憲云 許有發 單位:1.甘肅省古浪縣塘坊完全小學 2.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
- 上一篇: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提升策略
- 下一篇: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