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市場供需調查及建議

時間:2022-04-03 10:23:19

導語:糧食市場供需調查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市場供需調查及建議

一、當前樂山保障糧油供需平衡的措施及效果

(一)不斷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樂山連續4年啟動稻谷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連續5年啟動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強化外調對接,深化糧食產銷協作關系,基本形成產銷銜接、適銷對路、優糧優價的樂山糧食流通新格局。2016年,全市從生產者購進糧食23.8萬噸、外購糧食70.5萬噸,購進菜籽油、花生油、調和油等食用油3.5萬噸。全年糧油市場總供給量達184.7萬噸,供需消費保障有力,多元化需求基本滿足,總體保持平穩。(二)提升儲備糧規范化管理水平全市有儲糧點51個,糧食儲備有效倉容42萬噸,現儲有中央儲備糧及省、市、縣三級地方儲備糧,常年儲糧保持在25萬噸以上;同時在沐川、峨邊、馬邊、金口河等4個區縣分別建立了1000-3000噸的縣級儲備,有效保障了邊遠地區的糧食供需。十二五期間,爭取涉糧項目資金1.93億元,完成“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及功能提升31.22萬噸倉容。當前正投資6092萬元實施全市11個低溫糧庫改造;爭取2200萬元資金推進糧庫智能化升級,擬建市級平臺1個,縣級終端10個,智能糧庫22個。全市糧食倉儲基礎設施明顯改觀,區域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三)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立省、市、縣應急小包裝糧油5050噸,確定應急加工企業20個、應急配送中心15個、應急供應網點232個。建立健全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的糧食預警、監測和動態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落實職責,加強演練,配備設施,確保糧食應急時能迅速調動、正常運轉。(四)深化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全市有國有或國有控股糧油購銷和儲備企業17家,糧油工業企業40家,其中27戶規模以上企業年糧油交易額51億元,工業總產值25億元,利潤6000萬元。市里引導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農村合作社+基地+加工企業+配送銷售”全產業鏈模式,簽訂優質糧油訂單60萬畝;大力創建糧油品牌,全市現有糧油品牌14個,其中著名商標4個,知名商標3個;積極打造“放心糧油”招牌,建成放心糧油示范店88個、配送中心9個、示范基地5個。糧食產業的穩步快速發展,為糧油供需平衡提供了豐富優質穩定的糧源。(五)規范糧食市場流通秩序當前行政審批糧食收購許可118個,全市11個區縣均設立了監督檢查機構,執法主體明確,責任落實進一步強化。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開展政策性糧食收購、糧油庫存、糧食統計制度執行、糧食質量等各類糧食流通監督檢查1845次,出動檢查人員5350人(次),檢查糧食企業3004戶(次),處罰違法違規案件87例。全市糧食流通秩序有條不紊。

二、樂山糧食供需的瓶頸與難題

(一)糧食產需矛盾仍然存在樂山地處丘陵,山多地少?,F有犍為、井研、夾江、市中區、五通、沙灣、峨眉山7個產糧區縣,其中犍為和井研為產糧大縣;有沐川、馬邊、峨邊、金口河4個糧食純銷區。雖然產區縣多于銷區縣,但據調查顯示,市中、五通、沙灣、峨眉4個區縣產糧自給并不足,而4個邊遠高寒山區90多萬人的口糧,需依靠外購糧食供應。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勞動力轉移,糧食剛性需求不斷增加,全市農業人口通過市場購糧的情況呈逐年上升態勢。2016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10.7萬噸,社會需求總量180.8萬噸,產需缺口70.1萬噸,糧食自給率為61%;油料總產量7.9萬噸(折合食用油2.7萬噸),社會需求總量5.9萬噸,產需缺口3.2萬噸,油料自給率45%。由此可見,樂山自身的糧食產量尚無法滿足本地糧食市場需求。(二)糧食結構性失衡較為明顯以2016年為例,全市糧食消費總量中占比最大的是飼料用糧95萬噸,占消費量的52.5%;口糧位居第二,消費76.1萬噸,占消費量的42%;其他為工業用糧和種子用糧,分別占消費量的4.8%和0.1%。在飼料用糧中玉米用量最大,而從全市出產糧食品種結構看,玉米年產僅23.4萬噸,遠不能滿足消費需求;轉化及工業用糧103.7萬噸,主要用于飼料和食品加工,消費品種為小麥、玉米、大豆等。因此,小麥粉、玉米、粳稻、糯米、大豆、食用油等多個品種需從全國24個省和川內9個市州調劑才能滿足全市口糧和工業用糧需求。(三)優質糧油增長量難以滿足消費需求調查還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從量到質的轉變,如:粳米消費由人均17.5公斤增加到30公斤以上,秈米消費由85%下降到70%;北方玉米油、葵花油、大豆油融入南方;進口大米、橄欖油進入普通百姓餐桌。粗糧、細糧搭配顯現;中高低端產品市場進一步細分,中高端消費群體逐步增多;科技帶動糧食用途廣泛,如副產物的利用、藥用價值、工業燃料的提取等用量逐步增加。人們對優質糧油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大,多元化的糧食消費市場已基本形成。綜上所述,既要保證口糧絕對安全,又要保證糧食市場供需平衡穩定是糧食安全保障的新要求。目前,樂山糧食供需處于銷區市場,糧食需求對外依存度極其明顯,全市糧食安全保障要通過不斷引進糧源,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樂山糧食流通及安全保障將面臨長期艱巨的任務。

三、樂山糧食供需平衡的對策建議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立足“大糧食、大產業、大創新、大發展”思路,以服務民生、服務經濟社會大局為目標,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糧食工作的主線,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深化改革、補齊短板、提質增效,縱深推進“糧安工程”,積極培育糧食產業經濟新動能,著力破解糧食流通難題。(一)在“建”字上下功夫,加速推進“糧安工程”全面實施一是以建物流區暢通渠道。以“引糧入川”、“引糧入樂”為著力點,以實現糧食“四散化”為目標,依托樂山便利的交通樞紐及區位優勢,加快推進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樂山10萬噸糧食物流園、峨眉山8萬噸中糧物流園、夾江豐收物流園以及井研、犍為、沙灣等區縣的省二、三級糧食物流區建設,形成糧食外聯、內通、下接互通網絡,把樂山打造成為“北糧南運”出入川糧食的重要物流集散中心,融入成-綿-樂糧油食品產業走廊,以穩固的糧源保障糧食供需平衡。二是以抓倉儲提升儲糧品質。圍繞糧食儲備能力提升,推進糧食現代倉儲體系建設,重點解決設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的問題。依托低溫庫、智能糧庫建設,推廣應用綠色生態智能儲糧技術,在市中區、峨眉山市新建2個總倉容18.25萬噸的低溫儲備庫,在五通、犍為、沙灣、沐川、馬邊、峨邊、金口河等區縣完成7個總倉容9.79萬噸的儲備升級低溫庫改造項目;以省定示范庫、儲備庫為重點推進現代智能糧庫建設。以科技信息化、管理精細化提升儲備糧管理,確保儲糧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品質提升。力爭全市重點糧庫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實現“作業流程標準化、信息采集自動化、倉儲保管智能化、業務管理集成化、經營管理智慧化”。(二)在“穩”字上下功夫,強化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建設首先是穩定糧油購銷。根據市場需求,重點抓好糧源的有效銜接:堅持糧食政策性和市場化收購并重,積極探索市場化收購資金保障的長效機制;創新經營方式,主動融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訂單農業,發展優質糧油充實儲備;拓寬購銷渠道,加強產銷區對接和合作,建立和完善穩定的糧油購銷市場網絡。其次是完善糧油質量監管體系。與依法管糧“放、管、服”結合,建立科學的行業準入機制和生產許可機制,促進流通,搞活經濟;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嚴把儲備糧、社會糧食、加工糧食質量關,與工商、質監等部門配合,做好監督檢查、庫存檢查、質量調查、供需調查以及品質測報,確保數量真實、質量合標,嚴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切實營造規范、誠信、自律的糧食市場流通秩序。第三是健全糧情監測預警機制。認真執行保供穩價政策,在糧價波動超過15%且價差較大時,啟動預案平抑糧價;在供需發生較大變化時,動用儲備平抑市場;在發生自然災害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全力保證救災供應;進一步加強應急網點建設和維護,健全供應網絡,確保供應網點全覆蓋;適當增加小包裝儲備,加快應急供應“儲加調送”一體化建設,重點抓好馬邊、峨邊、金口河、沐川等4個邊遠縣區的應急保障。(三)在“融”字上下功夫,激發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活力一是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國有資產經營和監管有效形式,逐步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推進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企業戰略性兼并重組,對個別規模小、換庫壓力大、抗風險能力差的儲備企業進行改革;正確處理好國有企業與多元市場主體的關系,發揮好國有糧食企業在流通市場中的主導和示范作用,有效利用資源優勢,采取股份合作、交叉持股制等多種形式,引入多元經濟主體融合發展,壯大資本,發揮效能;摒棄“坐、等、靠”思想,創新經營,盤活存量資產,融入現代農業產業經濟,拓展業務、延伸鏈條,做強做大做優企業,搞活流通,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推進糧食產業經濟轉型發展。引導企業通過產業合作方式與專合組織、新型糧食生產主體建立產銷合同,實現優勢互補,推動糧食經濟的快速發展;指導企業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減耗降成,增強內生動力,為企業增效添亮點;發揮好專合組織作用,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推優促新,擴大優質糧油基地,有效解決稻谷品種多而雜的問題,努力提高本地稻谷品質;以放心糧油建設、“中國好糧油”行動為契機,推進優質糧油工程,調優產品結構,開發綠色優質、營養健康、個性多元的糧油新產品,打造一批質量好、信譽度高、消費者喜愛的本地優質糧油品牌;大力實施“互聯網+糧食”行動,推動產購儲加銷有機銜接,培育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四)在“節”字上下功夫,促進區域內糧食節約減損一是幫助農戶科學儲糧。在現有4.8萬個標準化小糧倉的基礎上,繼續研制推廣適合農戶使用的新型儲糧用具和新藥劑、新技術;采用示范推廣的方式,指導“兩邊一川一區”等市內邊遠地區以及犍為、五通、井研等糧食主產區的農戶科學儲糧,幫助種糧農民減少糧食產后損失。二是廣泛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利用“世界糧食日”等契機,綜合網站、報刊、新聞等多種媒介宣傳方式,大力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教育活動;持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幫助消費者樹立科學的消費理念,強化愛惜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糧食的意識,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保障區域內糧食供需平衡,推動糧食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是糧食工作者在新時代的使命。樂山糧食人將進一步明發展大勢、強職責擔當、提業務技能,以更大的工作力度確保全市糧食保供穩價、推動糧食產業經濟振興發展,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口糧更高、更好標準的需要。

作者:吉春林 單位:樂山市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