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發展林下經濟探究
時間:2022-09-15 09:48:24
導語:生態農業發展林下經濟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都市生態農業是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都市生態農業的關鍵構成部分之一,林下經濟不僅能有效拓展農業的多方面功能,還能促進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綜合效益。在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進程中,林下經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與此同時,也必須注重選擇發展路徑,應考慮其所獨有的社會價值,進一步彰顯林下經濟的服務特色。本文分析和探究了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的林下經濟前景及路徑選擇。
關鍵詞:都市生態農業;林下經濟;前景;路徑
近年來,伴隨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林下經濟開始逐漸出現在農業生產領域,并受到諸多農業生產企業以及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目前,林下經濟已經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一大新動力。林下經濟實際上是一種立體復合生產經營模式,它將農、林、牧、副、漁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了資源的共同利用,對推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1林下經濟的概述
1.1林下經濟的內涵。我國相關領域的學者對“林下經濟”的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認識,2011年全國林下經濟現場大會上指出:林下經濟是指將森林生態環境與林地資源作為基本立足點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復合型產業,它既包含林上產業,同時也包含林中與林下產業,具體來說,主要涉及到森林旅游業、養殖業、種植業等。從該定義中可以看出林下經濟的2大內涵,其一是強調林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其二是強調立體復合型的經營發展模式。1.2林下經濟的主要發展模式。1.2.1畜牧型模式。畜牧型模式主要包括畜類林下放養與禽類林下養殖2種類型,前者主要指在林下放養肉羊、奶牛等動物;后者主要指在林下養殖雞、鴨等家禽。禽類林下養殖的模式可充分利用林下各種昆蟲、雜草多等優勢,滿足雞、鴨等覓食的需要,能有效減少人工飼料的用量,與此同時,雞、鴨等家禽的排泄物還能為土壤提供營養,最終構建起一個“養雞育林”的良性生態循環模式。相關部門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市場上的雞鴨絕大多數都是圈養,由此可見,借助禽類林下養殖模式能有效提升雞、鴨等的市場價格,從而顯著提升農民的收入。1.2.2種植型模式。種植型模式主要包括花卉種植、水果種植以及糧食類種植等,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糧食類種植,這類種植模式一般指農民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采用間作、輪作等方法在林間進行棉花、蔬菜、糧食等的種植。現階段,我國絕大部分采用林下種植模式的地區都在農作物產量上取得了顯著提升,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2林下經濟對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的主要影響
2.1林下經濟是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21世紀以來,我國林下經濟逐漸出現在都市生態農業中,并得到高速發展,現階段,林下經濟已經成為我國都市生態農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在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與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相比,林下經濟具有諸多方面的優勢,它能全面發揮生態資源、自然空間的作用,促進養殖業、種植業等進一步發展,有效提升我國農業發展的綜合效益,在我國農業發展進程中,都市生態農業有效實現了都市林下經濟與近郊區林下經濟的融合發展,借助其特有的優勢,還能進一步拓展林下經濟的發展前景。2.2有利于促進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近些年,林下經濟在我國諸多城市的發展中都備受重視,正因為如此,林下經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并實現了較高的綜合效益。與此同時,國家對都市農業發展的重視度也顯著提升,并針對各地區林下經濟的發展制定了相關法令法規,早在2012年,我國政府就已經頒布了有關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與建議,2013年又公布了林下經濟典型示范區域,可見我國對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并迫切希望利用這些示范基地來帶動我國林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林下經濟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城市都已經實現了其多樣化功能的開發與利用,為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推動力,林下經濟在不斷推廣和擴展的同時,將各種形態的農業結合成一個整體,借助多樣化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農業的全方位發展,進一步提升各種自然生態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為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有利條件。由此可見,林下經濟是促進我國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3都市生態農業中的林下經濟發展前景及路徑選擇
3.1發展前景分析。3.1.1林下經濟產業逐漸成為林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從我國中商情報網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截止到2012年,我國林下經濟的總產值就已經達到了3601億元,相比上年產值大約上升了73%左右,權威消息還預測,到2018年年底,我國的林業生產總產值將有望實現8萬億元。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林下經濟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大,其將逐漸取代傳統的林業發展模式,成為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主導推動力。3.1.2相關優惠政策越來越多,林下產業勞動力也將進一步增加。在集體林權制度全面改革實施以后,集體林地逐漸開始采用承包到戶的模式,國家林業局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直到2014年底,全國已經確認權屬的集體林地大約占據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5%。一直以來,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都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再加上我國一直有著農業大國的稱號,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家政策必然會朝著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的林下經濟傾斜,并將其與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等有機結合起來,所以,發展林下經濟的成本將會越來越低,國家財政在這方面的撥款也會顯著增加,隨著林下經濟收益的增長,其所擁有的勞動力數量也會越來越多。3.2發展路徑分析。3.2.1堅持特色化發展原則,構建林下經濟產業鏈。林下經濟的發展必須做到因地制宜,堅持特色化發展原則,綜合考慮城市獨特的社會功能與地理特征,加快形成林下經濟產業集群,樹立品牌效應,促進林下經濟產業市場競爭力提升。3.2.2增加投資,全面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都市林下經濟的發展必須具備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這就要求進一步增加資金的投入,為林業經濟產業的規?;l展奠定資金基礎。與此同時,還必須鼓勵廣大農民主動參與到林下經濟發展中來,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讓農民認識到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發展林畜、林禽等多樣化的林下經濟模式。3.2.3打造林下經濟技術支撐體系。都市林下經濟要實現進一步發展,最為重要的就是技術創新和突破,只有在科學技術上實現創新,才能為都市生態屏障功能的發揮、資源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等提供保障,尤其要注重對農林技術的創新,加快構建完善的農林技術支撐體系,最大限度開發出我國都市林下經濟的發展潛力。
4結語
總之,都市生態農業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流趨勢,而林下經濟作為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要實現林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構建林下經濟產業鏈,并適當增加資金的投入量,加快打造林下經濟技術支撐體系。
參考文獻
[1]劉君.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的林下經濟前景及其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16(3)
[2]張作祺.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的林下經濟前景淺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5)
[3]王瑞紅.多途徑發展林下經濟前景廣闊[J].科學種養,2016(12)
[4]徐瑋.內蒙古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北方經濟,2016(11)
作者:鄧炘凡 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林業局
- 上一篇:環境保護驗收與設計研究
- 下一篇:探討高校財務會計憑證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