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業發展潛力和發展對策

時間:2022-11-05 11:42:56

導語:淺談農業發展潛力和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農業發展潛力和發展對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青銅峽市農業生產優勢及發展潛力,并根據青銅峽農業生產優勢及潛力提出了做大做強農業產業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發展優勢;潛力;對策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直接關系國計民生。青銅峽市農業歷史悠長,農民人均收入中的40%的收入來自種植業,農業的發展帶動了全市經濟的發展,工業、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社會化服務等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農業為社會、為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青銅峽市發展農業的優勢

1.1氣候優勢

光能、熱能資源豐富,有利于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生長,優越的氣候資源為優質農作物生長創造了基本的條件。

1.2區位優勢

青銅峽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農業基礎設施配套,機械化水平較高,糧食生產保持全國高產水平。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青銅峽糧食總產量連續19年排在寧夏第一位,約占寧夏的1/10,提供的商品糧約占寧夏的1/6,被確定為全國商品糧基地市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和寧夏科技興農試點市。

1.3技術優勢

近年來,隨著“科技三下鄉”活動的深入開展,廣大農民掌握了大量的新型農業實用技術,他們懂經營,會管理,善栽培,能傳承傳統的耕作經驗,吸納先進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能適應市場的需求,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生產,與此同時,健全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安全有序的農資市場,逐步規范和發揮作用的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在農業產業化中起帶動支撐作用的涉農龍頭企業等都為農民發展農業解除了后顧之憂。

2青銅峽市發展農業的潛力

2.1政策扶持潛力

我國涉及農業的法律、法規、規章現在有幾十部,有國務院專門頒布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切實從法律的角度對農田實施保護;同時,國家針對農村的社會事業發展、村級政權建設、民生工程、社會化服務等給予極大地關注和支持,每年中央1號文件重點研究解決的是“三農”問題,國家不但取消了農業稅,而且還對農民種植糧食實行糧食直補。國家還拿出一定的資金支持農業生產,青銅峽市每年能取得國家各類支持農業的資金就達5000萬元以上,其目的就是靠農業的發展解決農村問題,靠農民的增收來解決農業的發展問題,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

2.2產業優勢潛力

青銅峽氣溫適宜,土質肥沃,排灌暢通,交通便利,各項條件很適合發展農業,種植有機、無公害農作物,發展優質、特色品牌產業?,F在,被國家認可的綠色生產基地有:1.2萬hm2的小麥生產基地,0.7萬hm2的水稻生產基地和0.3萬hm2的蔬菜生產基地。已經取得了23種蔬菜無公害認證、小麥水稻無公害和有機食品認證、玉米無公害產品認證。“塞外香”、“地三貢米”已成為青銅峽市一大品牌。成功引進中航集團投資3.7億元與塞外香公司合作建設糧機全價值鏈項目,建設年產5萬t有機大米、1萬t富硒掛面生產線,0.4萬hm2優質糧食基地。圣花米來、國雄飼料、法福來等一批涉農龍頭企業以品牌戰略吹響了進軍國際、國內市場的號角。0.3萬hm2的設施農業創造了農業生產的高效益。據測算,在不增加面積的情況下,僅靠品牌戰略和設施農業就可實現農業收入增加35%~60%。2.3人力資源潛力青銅峽市28萬人口中60%是農民,加上農業科技培訓工程的不斷開展,科技水平、市場意識貫穿于農民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每個農民均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村村都有科技帶頭人、示范戶,有446名農戶取得了農業技術職稱,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引領作用。

3青銅峽市農業發展對策

3.1強化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

嚴格實行“一個項目、一套方案、一名領導、一個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5個一”包保責任制,各單位“一把手”作為各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確定的農業工作目標任務、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進行逐項分解,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分管領導全力以赴,一線指導,加強督查,確保每項工作做到“安排及時、管理到位、措施有力、落到實處”。

3.2強化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全面落實自治區、青銅峽市特色優勢產業優惠政策,建立以項目資金為引導、企業投資為主體、優惠政策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激勵效應,對畜牧養殖、優質糧食、適水產業、設施農業、農作物制種等產業給予政策扶持,充分調動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農業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

3.3強化培訓,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立足產業結構布局及特點,根據農民群眾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水稻、小麥、玉米、蔬菜、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全年完成農村優秀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生態移民等各類農民培訓4.8萬人次以上。通過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科技技能,促進農牧業生產、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

3.4強化服務,加大科技指導力度

積極實施“農技人員+基地+科技示范戶+農戶”的農業科技服務機制和農業公共服務職能責任制,將服務片區和工作任務落實到每位農業科技人員身上,以抓村包點為重點,輻射帶動廣大農戶,針對在農業生產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進行現場培訓和指導,切實解決農民群眾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創新服務模式,將農業科技人員姓名、專業特長、聯系電話統一制作成服務卡發放到各服務片區,作到隨時聯系、全程指導,方便群眾解決困難。

3.5強化監督檢查,提供制度保障

圍繞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嚴格落實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責任制、限時制,明確時間表、責任人,采取定期匯報,跟進督辦措施,確保重點工作全面完成。同時將督查情況和平時考核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督查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進一步調動各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各項任務的落實。

參考文獻:

[1]鐘山.阜新市特色農業發展的原則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2):368-370.

[2]劉燕萍,吳青艷,李川,等.巴州特色農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J].新疆農業科技,2010(5):10.

[3]徐佩華.試論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J].農業考古,2006(6):237-241.

作者:陳海英 單位:寧夏青銅峽市峽口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