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休閑農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11-05 11:46:35
導語: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休閑農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麗鄉村建設是國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善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重大戰略部署。休閑農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休閑農業的發展,可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善農村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文章通過研究邢臺市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完善基礎實施、加強政府規劃、完善服務等一系列應對措施。
關鍵詞:美麗鄉村;休閑;農業
一、引言
“美麗鄉村”建設主要內涵是建設鄉村生態環境,包含建設鄉村基礎設施、保護鄉村環境和整治鄉村環境等內容。休閑農業則是指以農村生態、農業產品和農業資源為基礎推進鄉村旅游,農業和旅游規劃相結合,三大產業相融合,使其具備購物、度假、采摘、會展、旅行、療養及節慶等功能,從而使人們認知鄉村樂趣和現代化的新農業藝術。2013年中央1號文件鮮明地指出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培育休閑農業。報告明確提出,落實鄉村振興計劃,要堅持農村、農業率先發展,穩步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系列文件,為有效進行美麗鄉村文化建設、深化文明村鎮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供了制度保障。
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研究,陳秋紅等提出應采用政府主導、規劃先行、項目落實、產業保障的模式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徐文輝提出美麗鄉村規劃應遵循"安居、樂業、便游、厚文”的建設策略,以鄉村景觀的鄉土特色為根本依據,謀劃建設美麗鄉村。有關休閑農業的研究,伽紅凱等認為發展休閑農業可以培育地方特色鮮明的休閑農業旅游產品和項目,甚至可以使參觀者在園區里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租賃農場自主經營、親手制作一些手工產品和特色小吃;同時可以依據訪客多樣化的興趣定制個性化的休閑活動等。郭煥成等從產業的視角出發,將休閑產業定義為其是在完全發掘當地特色的農業資源的基礎上,將農事活動、農業生產、藝術加工、產品應用等融為一體,使其具備“三生一體”功能特征的新型產業。當前,以美麗鄉村為主題探討休閑農業發展的研究文獻并不常見,然而建設美麗鄉村與發展休閑農業有助于縮短城鄉差距、推動農村環境改善,同時使農民增收和調整產業結構,是推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必然途徑,對于扶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因此本文以邢臺市為例,以美麗鄉村建設與休閑農業關系為抓手,著重探討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邢臺市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模式及其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二、邢臺市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
1.轉變農村產業經濟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休閑農業的發展使農村經濟主要依靠第一產業轉變為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并重。同時,由于第三產業對服務人員的需求,大大的增加了農民的就業機會。據測算,第三產業每創造1個就業機會,將帶動3~5個間接的就業機會,進而可安置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同時,通過發展休閑農業,鄉村的交通狀況、生態環境、衛生條件、文化狀況、通訊質量、餐飲水平、金融服務等相關服務得到有效地改善,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可以延伸農業產業鏈,充分挖掘農業的生態效益
眾所周知,農業在生產果實的同時,還能產生大量的氧氣、凈化空氣、保持水土和提供美麗的風景。在沒有開發農業休閑業的時候,這些效益都不能轉變為經濟效益,白白的浪費掉。通過休閑農業的開發,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把人們引入到田間地頭,使人們吸吮大自然的氧吧、欣賞萬畝的花海和采摘生態的瓜果,享受農夫的歡樂。在服務游客的同時,美麗的鄉村也得到了經濟回報,彌補了農業產業鏈過短、生態效益不能充分挖掘的短板。
3.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目標
休閑農業重在休閑,通過開發農村和農業,把農村的山、水、居和土地充分利用。通過科學規劃、有效宣傳,吸引廣大游客到農村進行觀光和休閑。作為休閑農業的配套,鄉村的吃、購、住和娛就必須進行改造升級,充分滿足來自不同地區的游客的生活需要。通過環境改造,也間接地提升了農村的生活環境,實現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
三、邢臺市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
1.產業鏈不全,產業融合性差
邢臺市休閑農業主要分為生態觀光型、古村落型、民俗文化型、觀光采摘型等類型。其中傳統的資源有太行奇峽群、天河山、崆山白云洞、紫金山、前南峪、九龍峽、英談古寨、路羅小鎮等傳統觀光資源。近年來新出現的農業觀光資源主要有紅石溝、尚水漁村、玫瑰谷、百果莊園、前南峪生態園、富崗生態園、南和農業嘉年華等休閑農業園區,具體規模見下表??傮w來看,邢臺市休閑農業的發展質量較低,休閑主題單一,地域特色不突出,各產業之間的協調性差。邢臺市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總是圍繞著旅游業的發展進行規模擴張,對其休閑農業資源未能按照嚴格意義進行分層次、分人群的科學定位,只是重復性大規模地開拓景區資源,開發旅游路線,建設農家樂。休閑農業應該通過“游、購、樂、教”的模式,將農業、旅游服務業、加工制造業等多個行業充分地融合起來。但是邢臺市休閑農業產業鏈不健全、融合性差,未能有效發揮出農業優勢、生態優勢與文化優勢,導致大量的農家樂、生態觀光、采摘園、古村落等資源的重復建設與低品質的服務。休閑農業實現多產業的高度融合,實現其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是邢臺休閑農業的突破點 .
2.基礎設施落后,服務質量不高
邢臺地區由于歷史原因,整體基礎設施落后,邢臺市休閑農業的發展依賴于現代農業園區和著名風景景區,盡管邢臺境內景區資源繁多,農業特色資源豐富多樣,然而由于邢臺市經濟發展滯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普遍不健全不完善,未能與景區的休閑產業協同發展,甚至一些地方的住宿環境、交通狀況、衛生設施都嚴重落后。再者農村地區深受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在個人衛生方面有諸多陋習,品質服務低下,無法取得各種游客的認可,導致大量旅客在農村景區旅游、消費的動機減退,致使一些地區休閑農業收效不高,積極性受挫,難以有擴大再生產動力。
3.受季節限制較大,冬季經營慘淡
邢臺地處華北平原,太行山東麓,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由于氣候的影響,邢臺市休閑農業的經營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冬季則相對較少,因此冬季是冀南地區旅游業發展的一個不可避免的淡季,季節氣候決定了旅游資源匱乏的這一局面。邢臺的氣候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地凍天寒,降雪極少,不適合開展戶外活動,很難出現自然冰雪景觀,無法形成觀賞景點,難以吸引游客。同時在冬天,休閑農業也沒有什么觀賞項目,沒有旅游價值。因此,冬季的邢臺,是一個游客稀少的地方,除了節慶假日時有部分游客在景區游逛,其他時間難以產生任何的經濟效益。自然環境的限制使邢臺的休閑農業難以實現四季循環發展,這極大地制約了休閑農業的成長。如何扭轉冬季對休閑農業的不利影響是邢臺市休閑農業長遠發展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4.宣傳渠道單一,宣傳力度不夠
休閑農業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廣闊的鄉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邢臺市在涉及休閑農業宣傳上,未能很好地掌握信息傳播規律,宣傳力度不夠,主要依靠傳統的媒介報紙、電視、平面廣告和宣傳頁的形式,其信息涵蓋量單一,所涉及的范圍窄,宣傳效果較差。傳統媒體廣告效率低下,新媒體技術形式停滯不前,大部分休閑農業品牌的知名度較低。在品牌建設過程中,文化品牌和資源特色難以有機地結合,無法形成優勢。品牌宣傳一時間難以被外界所認可,其結果則是無特色、無品牌、無發展的低端休閑農業。此外,品牌意識薄弱,沒有主動將宣傳和促銷相結合的意識,也是導致宣傳力度不強的一大原因。
1.合理規劃,完善服務
休閑農業在布局上應有統一的規劃,使不同的休閑農業在空間上合理布局,每一個休閑農業項目都有其合理的服務群體。應錯位經營,減少相互之間劇烈的競爭保障休閑農業的經營效益。休閑農業的數量應當合理規劃,要體現特色和魅力。邢臺市可借鑒臺灣的成功經驗,推行“一鄉一品”的策略,集中區域力量,打造出一兩個有競爭力的休閑農業項目。此外,邢臺市在發展休閑農業時還應注重4個結合:要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要與生態旅游、民居旅游以及當地的其他景點相結合;要與農產品的深加工、聚集地相結合;要與本地人文環境、區域資源相結合。
2.保護生態,持續發展
休閑農業的建設應當遵循嚴格的生態紅線,貫徹保護生態資源、環境資源的開發理念。盡量利用自然生態資源進行建設,少建設人造實施,少改造環境資源,多保持生態原貌;支持和倡導利用荒山、丘陵、工礦塌陷區等地發展休閑農業,避免濫占耕地。
3.加大宣傳力度,打造經典品牌路線
加強內部宣傳,可以在城市建筑物立面上、公交車上、站臺櫥窗上張貼休閑農業經典旅游路線廣告,讓邢臺市民了解家門口的休閑農業,增強市民對本地區休閑農業的認可度,提升市民參與宣傳的積極性;發揮傳統媒體的宣傳作用,在各大門戶網站、電視臺、視頻網站播放宣傳休閑農業的推介短片,以舉辦高規格的旅游博覽會、體育賽事、經濟論壇等為契機,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增強知名度;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且傳播費用低廉的優點,構建微信、微博“營銷”工作團隊,通過微信、微博定期更新旅游資訊、最新政策等。
參考文獻:
[1]楊永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N].邢臺日報,2015-12-05.
[2]師曉華.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西安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8):219-223.
[3[劉社,張發民,張承.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1(03):10-13.
作者:來臣軍 王亞廣 單位:邢臺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淺談農業發展潛力和發展對策
- 下一篇:淺談有機農業發展方案
精品范文
6美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