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19 04:17:37
導語: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家將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寫入黨章,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農業升級發展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和攻堅難點。文章立足寧波區域農業發展實際,結合本行行業金融特色,借力大數據風控理念,以相關理論為基礎,以邏輯回歸實證為支撐,為探索開辟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建言獻策,為助力區域經濟民生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鄉村振興行業;金融邏輯;回歸
一、寧波地區金融支持農業現狀
(一)農業經濟發展概況。作為傳統農業強市,寧波地區農業發展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階段,浙江省寧波市各級政府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立足區域優勢和主導產業,大力推動“152211”工程,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1.農業產業組織化。寧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逐步形成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截止2017年末,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67家,聯系帶動農戶近40萬戶,農業組織化程度達到83.3%,居全省領先。全市有全國主食示范加工企業6家、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17家、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3個、省級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8條,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產值超過600億元,居全省第一。2.農業經營規?;?。立足規模經營,培育新型主體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健全。一是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創新土地流轉形式,通過整村整組委托流轉、跨村整片整鎮統一流轉和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動全市土地流轉從短期化、零碎化向長期化、規?;D變。截至2017年末,寧波市農村土地流轉率和適度規模經營率達69.3%,居全省第一。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2017年末,全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67家,農民合作社2658余家,入股社員5萬余戶,家庭農場4450余家,規?;洜I面積占比達40%,計劃2020年達到70%。3.農業生產技術化。一是堅定實施“種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雜交水稻、蔬菜瓜果和特色畜禽等育種平臺,甬優系列雜交水稻、微萌系列瓜菜、寧波獺兔、振寧黃雞等特色種業產業漸成氣候。二是加快推進農業“機器換人”。在鞏固、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蔬菜、茶葉、畜禽等產業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截至2017年末,全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89.4%,糧食機械化烘干保障能力達75%,居全省第一、全國領先。4.從業人員職業化。全市2018年計劃完成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培訓160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培訓3500人,農業職業技術培訓2500人,創業創新人才培訓3200人,農村后備勞動力培訓1600人,農村管理人才培訓1200人。截至2018年12月,寧波市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3000多人。5.生產要素產權化。一是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寧波被農業農村部列為第三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市,全市村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達99.5%。近3年來,全市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交易額累計達8.1億元。二是大力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成農村承包地測繪17.86萬畝,占應確權面積的99.8%,完成審核公示村1823個,占應確權村數的96.1%,完成合同簽訂59.69萬份,占應確權農戶數的72.8%。累計完成2803個村社的股改,占總村社數的99.4%。6.服務保障體系化。加快推進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和保險險種完善,進一步健全了農業支持保障體系。擔保方面,2017年成立寧波市政策性農業貸款擔保公司;保險方面,在全省率先開設氣象指數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險、價格指數保險、農旅融合綜合保險等新險種。綜上,寧波農業經濟規?;a業化水平快速提升,發展內涵更加多元,支持體系有力跟進,作為國家戰略,行業整體具有穩定向上的發展預期。(二)主要業務模式介紹。1.傳統獲客模式。即“銀行+農戶”的傳統信貸模式,主要針對特定地區、特定職業群體,依靠傳統陌拜方式實地逐戶了解農戶融資需求特點,通過制定個性化授信方案來實現為農戶提供貸款服務。該模式的缺點是前期調查較為耗時耗力,獲客及操作成本均較高,優點是該模式開辦門檻較低。2.銀擔合作模式。即“銀行+擔保機構+農戶”模式,通過引入擔保,構建有效的風險防控和分散機制,對于撬動銀行資金流入農業具有積極意義,但當前農業類擔保機構發展仍較薄弱,擔保覆蓋面依然較小,相關業務品種有限。3.供應鏈金融模式。即“銀行+核心企業+農戶”模式,依托核心企業對供應鏈上下游經營戶開展授信的一種模式,該模式的優點一是可提高獲客效率,二是通過核心企業掌握的上下游經營數據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提高貸前審批和貸后管理有效性。但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水平不足,對該模式的運用造成制約。4.大數據風控模式。即“銀行+大數據風控+農戶”模式,針對特定消費場景,依托大數據風控理念開展的自動化風險決策審批業務。該模式的優點一是貸款金額小,風險分散;二是客戶體驗高,提交資料少、審批時效快。
二、實證分析
(一)建模思路?;诒拘羞^往農村金融實踐數據,采用邏輯回歸模型(LogisticRegression),通過橫向和縱向對比,橫向即對不同業務模式分別進行回歸分析,比較各自變量對風險識別的影響程度以及各模式整體變量的解釋性??v向即在同一模式項下通過剔除外部大數據類變量,來分析對風險識別有效性的影響,進而推斷該類數據對各業務模式提升效果以及應用差異。(二)回歸建模。1.橫向對比。(1)傳統模式。(4)橫向對比結論。通過三類模式的回歸建模,對比結果可以發現,在模型擬合度上供應鏈金融模式最佳,大數據模式和傳統模式持平,這一結果也符合預期,即供應鏈金融其實是基于一般模式客戶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核心企業有效加強對客戶歷史生產經營的驗證,因而預測準確率最高。而大數據金融在保證預測表現不低于一般模式的情況下,業務效率更高、客戶體驗更好,也達到了初期嘗試線上化自動風控的基本要求,也初步驗證了大數據風控的有效性。2.縱向對比。在原建?;A上剔除外部大數據變量,得到模型最新預測結果分別如下:將模擬結果與包含大數據變量模擬進行對比,相關數據匯總如下表所示,可以發現剔除大數據變量對各模式的風控均有負面影響,表現在違約的預測正確率下降,模型的擬合程度下降。但同時發現不同模式存在差異,如一般模式下降幅度均最低,供應鏈模式次之,大數據模式最高,這也符合業務常識理解,從一般模式到供應鏈到大數據,是一個線下信息依賴度逐漸下降、線上信息交叉驗證逐步增加的過程,因此大數據決策的比重會逐步增加。
三、結論建議
(一)主要結論。區域農業發展方面。一方面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總引領下,寧波地區農業產業正在加快“組織化、規?;?、技術化、職業化、產權化、體系化”的發展步伐,龐大、持續的產業升級需求將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帶來重要的發展契機。此外產業鏈的逐步壯大、互聯網應用在農村的普及、從業人群的年輕化也為供應鏈、大數據等模式運用提供了更堅實土壤。另一方面也存在新型組織活力有待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有待提高、產權改革有待深化等問題。金融支持農業方面。一是區域現狀,寧波市農業金融支持總體呈現加速發展態勢,但由于評估流轉的不成熟、擔保保險的不完善而導致發展不及預期;二是基于模型實證,證明供應鏈金融模式業務效率高于其他兩類模式,大數據模式基于更精簡的線上流程和不輸于一般模式的風控效果,在業務綜合效率上更優于一般模式;通過縱向對比,證明引入大數據風控理念對于改善業務風控效率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對于特定業務、特定客群線上大數據的應用還存在數據維度和客群覆蓋面的制約。(二)主要建議。基于分析結論,相關建議如下:一是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發展。建議加快健全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進一步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明確各類產權抵押擔保的條件、程序,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探索股權繼承和有償退出的范圍、條件和程序,促進股權流轉,完善產權權能。二是加快農戶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建立農村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促進各類金融機構與政府有關部門、農村經濟主體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共同推進農戶信用數據的完善,以更有效支持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加大農業經濟產業化推進。一方面加強產業集聚,發展一批規?;?、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銷售基地,強化農業全產業鏈的基礎。另一方面加強鏈條延伸,要從農產品初級加工延伸到精深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鼓勵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開辟網店或自建電商平臺,為鏈上農戶打造供銷一體內生發展體系。四是加強農村金融保障體系建設。一是推動完善農業信貸擔保,積極引入民營資本,構建多層次的農業信貸擔保機制,對符合條件的信用擔保機構免征或少征營業稅、加大各級財政資金引導支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高農業擔保規模,降低農企、農戶的擔保收費。二是完善保險險種覆蓋,進一步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擴大諸如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天氣指數等險種試點范圍。
參考文獻:
[1]周文根,章志平,王強.浙江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報告(2015)[M].
[2]曲秉春,金喜在.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J].稅務與經濟,2012(3)108-112.
[3]彭越,吳彥惠.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考[J].征信,2016(11):41-43
[4]巴曙松,侯暢,唐時達.大數據風控的現狀、問題及優化路徑[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2):23-26
作者:甘駿 單位:寧波通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發展研究
- 下一篇:論農業經濟增長對會計模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