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工作措施

時間:2022-09-14 11:10:17

導語: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工作措施

[摘要]近年來,廣東省懷集縣探索推廣應用病蟲害監測和預警技術、農業防治技術、綠色防控技術、專業化統防統治、安全使用農藥技術方案以及高效藥械替代低效藥械,加強農藥使用量監測,開展技術培訓,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與質量提升等農藥減量控技術措施,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的科學安全用藥意識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促進農藥減量使用,效果顯著?;诖耍疚木蛻鸭h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措施進行總結,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藥;減量控害;懷集縣

懷集縣是廣東省農業大縣,平均每年約種植糧食4.87萬hm2(其中水稻4.20萬hm2、玉米0.23萬hm2、薯類0.31萬hm2)、花生0.33萬hm2、蔬菜1.27萬hm2、水果1.04萬hm2。懷集縣也是農藥使用大縣,施用農藥是防病治蟲、保障農業安全生產、促進糧食等農作物穩產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長期以來不科學、不規范、過量使用農藥現象突出,導致出現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作物藥害頻發、環境受到污染等諸多問題。根據農業農村部提出“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的精神,為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懷集縣大力推廣應用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措施,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能力和科學安全用藥水平,保障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懷集縣農藥使用概況

1.1病蟲害發生情況。懷集縣以種植水稻、玉米、花生、柑橘和蔬菜為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紋枯病、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等水稻病蟲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銹病、玉米紋枯病、玉米螟和玉米蚜蟲等玉米病蟲害,花生葉斑病、花生炭疽病、花生銹病、花生蚜蟲和花生葉螨等花生病蟲害,紅蜘蛛、銹蜘蛛、潛葉蛾、木虱、天牛、炭疽病和潰瘍病等柑橘病蟲害,小菜蛾、黃曲條跳甲、斜紋夜蛾、薊馬、煙粉虱、斑潛蠅、實蠅、豆莢螟、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炭疽病、軟腐病、枯萎病和疫病等蔬菜病蟲害,每年發生均比較重。2016—2019年,懷集縣病蟲草鼠害發生面積分別為56.79萬、34.18萬、35.40萬hm2、47.00萬hm2。1.2農藥使用情況。通過加強病蟲害預警監測,開展農業防治、綠色防控、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技術工作,2016年以來,懷集縣農業類農藥使用量(商品量)逐步減少,2016年為1886.30t,2017年為1885.64t,2018年為1884.67t,2019年為1592.36t。

2懷集縣農藥減量控害主要技術措施

2.1強化應用病蟲害監測和預警技術。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密切監測病蟲害發生動態,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病蟲害制訂不同的調查方案。根據不同作物病蟲害發生調查結果與監測數據,找出病蟲害發生規律,有針對性地制訂切實有效的防控方案。及時準確農作物病蟲情報與防控措施,懷集縣每年病蟲測報與防控措施8期以上,確保長期預報準確率在85%以上,中短期預報準確率在90%以上,指導農戶準確把握農作物病蟲防治適期,做到精準施藥,提高防治效果,避免盲目施藥、重復施藥,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數量。2.2推廣農業防治技術。懷集縣大力推廣高產、優質、抗病蟲良種,實行品種多樣化種植、農業生態調控、土壤處理、科學合理施肥及合理排灌等,采取多種措施創建有利于作物、天敵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危害的環境條件,實行不同作物的合理間作、套作和輪作,實行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合理修剪,避免病蟲危害,從而減少農藥施用量。2.3建立示范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懷集縣建設綠色防控示范基地50多個,推廣色板誘殺技術、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術、生物農藥使用技術、燈光誘殺技術、性信息素誘殺技術、食物誘殺技術和放養生物天敵技術等綠色防控技術,開展綠色防控核心示范面積0.33萬hm2。通過示范帶動作用,截至2019年年底,促進懷集縣綠色防控覆蓋率在30%以上。2.4推動專業化統防統治。通過組建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隊伍、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將植保信息與植保服務組織共享,加大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力度,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水平,實現精準、全面施藥,避免病蟲害來回遷移規避,從而減少病蟲害防治次數和農藥使用量。同時,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2018年開展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面積0.01萬hm2,2019年開展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面積0.40萬hm2,使懷集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率在40%以上。2.5制訂并示范推廣安全使用農藥技術方案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制訂具體的安全用藥技術方案,發放給廣大農戶,引導農戶嚴格遵守國家禁用限用農藥的有關規定,指導農戶抓住防治關鍵時期用藥,對癥下藥,輪換用藥,合理復配混用農藥,提高用藥準確性,減少盲目施藥、重復施藥。2018—2019年,懷集縣建立科學安全用藥示范區3個,示范面積0.10萬hm2,示范帶動農戶實行科學安全使用農藥,實現低風險農藥替代高風險農藥。2.6推動高效藥械替代低效藥械示范與新農藥推廣示范。在水稻、蔬菜、柑橘生產上,開展植保無人機試驗示范、高效新型藥械試驗示范。以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主要對象,舉辦藥械使用展示會,提高高效新型藥械使用水平[1]。大力推廣植保無人機、電動噴霧器、動力液泵噴霧器等高效率施藥機械,截至2019年年底,懷集縣中型施藥機械持有量達到7032臺,植保無人機持有量有20多臺,有效提高了病蟲害防控過程中農藥附著率,降低農藥飄逸損失,減少農藥跑冒漏,從而提高農藥有效利用率,使全縣農藥利用率在40%以上。2.7開展農藥使用量監測。在抓好農藥減量控害各項措施推廣應用的同時,根據農作物種植結構、區域布局,選擇代表性作物,以作物生長周期為主線,開展對農戶及種植專業組織的農藥種類、實際使用量、施藥器械品種的調查,全面掌握全縣農藥使用情況,客觀分析當前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有效開展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推廣工作[2]。2.8加強技術宣傳與培訓。一是通過電視媒體、新聞報紙、網絡、微信等媒體多角度多層次地宣傳,在農作物生產的關鍵期,大力宣傳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等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3]。二是通過組織召開會議、現場觀摩,舉辦博覽會、展銷會等方式,加強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培訓,讓廣大農戶掌握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等農藥減量控害技術。三是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農民田間學校等培訓項目,培育農業生產企業、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等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應用主體,從而達到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的目的。2.9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與質量提升。一是強化宣傳與技術指導,提高廣大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樹立農產品生產第一責任人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引導農戶、經營主體做好農藥使用管理記錄,引導經營主體自主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申報“三品一標”資格認證,提升農產品質量。二是推動各鄉鎮級加強農產品安全質量檢測,壯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隊伍。三是強化縣級對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抽查,及時掌握農產品農藥殘留情況,驗證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推廣成效,為進一步開展推廣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3結語

懷集縣通過推廣應用農藥減量控害技術,不斷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的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意識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截至2019年年底,懷集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至4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至30%以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覆蓋率在80%以上,農藥利用率在40%以上,農業類農藥使用量由2016年的1886.30t(商品量)降至1592.36t,促進全縣獲得“三品一標”、廣東省名牌產品認證的種植類農產品有30多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措施重點抓住“控、精、統、替”4個關鍵環節,以達到農藥減量使用、節本增效的目的,保證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閔紅.我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的現狀及展望[J].中國植保導刊,2017(6):83-85.

[2]張紹明,田子華,何東兵,等.江蘇省化學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2015(7):79-81.

[3]吳春柳,馬世龍,趙躍鋒,等.衡水市農藥減量控害的具體做法和成效[J].中國植保導刊,2016(4):75-77.

作者:莫倫碧 覃松生 聶曉年 單位:懷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