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綠旱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2 06:24:00
導語:稻綠旱栽培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水旱兩用稻新品種綠旱1號株型緊湊,生育期較短,結實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強,產量高,適宜在干旱少雨地區推廣。該品種可以進行條播、點播、撒播;旱直播栽培,重點在出苗、孕穗和抽穗3個時期灌透水;對氮肥較敏感,注意適當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除草以化學防除為主,輔以人工除草。
綠旱1號是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綠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兩用稻。1995年該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蓮子草(俗稱革命草)的基因組DNA,采用浸胚法將其直接導入優良常規水稻新品種“6527”中,經7年11代的系統選擇,于2001年育成了高產、耐旱節水稻新品系1DJ08。2001~2002年對該品系進行品比試驗,2002年定名為綠旱1號。2003~2004年參加國家旱稻長江下游組區試和生產試驗,2005年6月通過國家品種委員會品種審定,審定號:國審稻2005053。2005年12月申請國家品種權保護,公告號: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特征特性
1.1植物學特征株高100cm左右,每穗總粒數118.9~159.2粒,每穗實粒數100.9~130.3粒,結實率82.0%以上,千粒重25.0g左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成熟時稈青籽黃,后期轉色好,落粒性適中。
1.2生物學特性全生育期平均108.2d,比對照中旱3號早熟2.3d;有效穗304.5萬/hm2;分蘗成穗率63.9%;米質主要指標表現:整精米率55.7%,長寬比2.9,堊白率38%,堊白度5.4%,膠稠度50mm,直鏈淀粉含量25.9%。米質較好。
2產量表現
2.1區域試驗2003~2004年,參加國家旱稻長江下游組區試,在旱播旱管的情況下,試驗平均單產4737.45kg/hm2,較對照中旱3號增產22.96%。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單產4533.75kg/hm2,較對照中旱3號增產45.29%。2006年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稻區試,實際產量達9781.8kg/hm2。2006年9月在安徽省淮南農場和龍亢農場進行小麥茬機械旱直播栽培(在播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各灌1次透水),經實地測產,理論產量分別達到9391.5和8626.5kg/hm2,實際產量達7983和7332kg/hm2。
2.2田間試驗2006年安徽省肥東縣店埠鎮大郢村農民韋秀干在自家遠離水源的田塊試種了綠旱1號0.087hm2,播后進行無水層栽培管理,實收稻谷762kg,折合產量達8758.6kg/hm2,基本達到了水稻正常栽培的高產水平。2007年安徽省淮南龍亢農場示范栽培,連片種植面積4.67hm2,平均產量7500kg/hm2。安徽科技學院楊安中試驗的小區產量高達12000kg/hm2。
3栽培技術
3.1播種接冬季作物茬在前茬收割后立即播種,應在6月20號前播完。播種前,先將種子浸泡2~3h,然后淘洗干凈,將旱育保姆按1∶3比例拌種晾干,播種深度3~5cm。綠旱1號可以進行條播、點播、撒播。條播播種量45~52.5kg/hm2,點播40~45kg/hm2,撒播55~60kg/hm2。
3.2施肥綠旱1號對氮肥較為敏感,應注意適當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通常施純氮150~210kg/hm2(折合尿素330~450kg/hm2)、純磷75~105kg/hm2(折合過磷酸鈣750kg/hm2左右)、純鉀120kg/hm2(折合氯化鉀225kg/hm2左右);盡可能用有機肥、磷、鉀肥和70%的氮肥于旋耕前施入作基肥;20%的氮肥在孕穗期結合灌透水時施入;其余10%的氮肥在始穗期施入,施后灌水。
3.3水漿管理
3.3.1旱直播少水栽培。在旱播之后,立即灌1次透水齊苗;孕穗期灌1次透水,以增加穗粒數;抽穗期灌1次透水,增加結實率和千粒重;成熟期有條件時可以再灌1次透水。
3.3.2有水栽培。在插秧后淺水,以后可以不進行水層管理,緩慢退水,其他方法同水稻栽培。
3.4病蟲草害防治
3.4.1雜草防除。①可用20%丁·口惡乳油2250~3750ml/hm2對水750kg/hm2在播后出芽前噴霧,或拌細潮土1800~2250kg/hm2作毒土處理,兩種方法均需在雜草未出土前和土壤潮濕的條件下進行。②用20%丁·芐可濕性粉劑3kg/hm2對水750~900kg/hm2,于雜草1~2葉期進行噴霧。③用10%千金乳油1500ml/hm2對水750~900kg/hm2于雜草1~2葉期噴霧防治。④雜草5葉期以上時,應酌情增加用藥量。
3.4.2病蟲害防治。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方法與水稻相同,因為田間無水,在防治時相同的用藥量要注意增加用水量,一般用水量為750kg/hm2以上。
參考文獻
[1]蘇賢巖,徐瑞琳,胡宏云,等.旱稻主要病蟲害發生及對產量影響的初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9):2649-2650.
[2]黃立春,趙曉明,藺聰,等.沈陽市水稻地膜覆蓋旱管節水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383-384,387.
[3]許傳萬.中粳雜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8):159.
[4]胡潤,葉北朝,紀根學,等.水稻強化栽培大田基本苗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9):1578-1579.
[5]林志清,嚴淑華,艾樹民,等.香型水稻新品種新稻17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北方水稻,2007(5):62-64.
- 上一篇:血管縫合器患者護理探討論文
- 下一篇:林業造林現狀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