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番茄常見病害防治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27 06:51:00
導語:加工番茄常見病害防治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了加工番茄常見病害莖基腐病、細菌性斑疹病、臍腐病的癥狀及發病特點,并分別提出了防治方法,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加工番茄;常見病害;癥狀;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一、莖基腐病
1.1癥狀
主要危害莖基、根莖部,移栽地發病率多于直播,發病初期莖基、根莖部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病部迅速擴展繞莖基一周,潮濕時病斑緩慢蔓延、凹陷,皮層腐爛縊縮,病區3~6cm不等,維管束變色。植株感病后葉片為淡黃色,逐漸變成黃褐色,病株易從病斑處折倒于地面,由于導管輸送水分仍能維持生命,病害逐漸加重,最后全株萎縮枯死。
1.2發病特點
番茄立枯病和莖基腐病由真菌立枯絲核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絲體和菌核在土中越冬,腐生性強,可在土中生存2~3年;在翌年春季條件適宜,病菌發育適溫24℃,最高為40~42℃,最低為13~15℃,春季低溫天氣過程如霜凍或冷害造成葉片損傷,再遇高溫會加快發病,導致暴發流行,造成大量死苗,一般田塊死株率達30%~40%,發病重的可達80%,造成毀滅性損失。經觀察,在棉花前茬地發病較重,番茄重茬地發病就更重。另外,番茄定植過早、施用未腐熟糞肥、氮肥過量、澆水量過大、土壤板結通透性差、種植密度過大、管理不當、基肥不足等都有利于病害的發生與蔓延。
1.3防治方法
輪作倒茬,適期適法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與灌水,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整枝,增加田間通風透光。同時要加強田間調查,及時發現點片病株,對發病程度較輕的田塊,全田噴施立克菌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視病情每隔5~7d噴1次,連噴2~3次。為提高防效,可在藥液中加入少量洗衣粉。對發病較重的植株群體,要及時用藥防治,可選用40%拌種雙粉劑懸浮液800倍液,或20%的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1500倍液,或綠亨惡霉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80%乙蒜素1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莖基部,交替使用,每隔7d用藥1次,連續用3~4次。對重病田及重病株,可用80%乙蒜素1000倍液或藍怪(25%腐萎一灌靈)600倍液灌根或涂抹病部?;蛟诓〔客课迓认趸椒蹌?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為了增加粘著性,可配成五氯硝基苯福美雙油劑或加入0.1%青油,效果更好。還可在莖基部施用拌種雙或綠亨惡霉靈藥土,1m2表土施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9g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g,充分混勻后,在病株基部覆堆,把病部埋上,促其在病斑上方莖段長出新的不定根,可延緩壽命,獲得一定的產量。
二、細菌性斑疹病
2.1癥狀
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并自下而上蔓延,也侵染葉柄、花萼、果實。病菌初侵染時,病斑為暗綠色水漬狀小斑點,呈圓形或近圓形,然后變成深褐色斑塊,病部稍凹陷,果實感病僅危害果皮及皮下組織,不危害果肉組織,后期病斑硬化不再擴展。
2.2發病特點
一般先由葉片染病開始,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2~4mm,斑點周圍有或無黃色暈圈。葉柄和莖桿癥狀與葉部癥狀相似,產生黑色斑點,但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部變黑。危害花蕾時,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開花。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并有輕微凹陷。值得注意的是導致該病的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的種子,在幼苗期即可發病。幼苗發病后傳入大田,可通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傳播,造成流行。在溫度25℃以下和相對濕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發病,因此春季多低溫多雨天氣往往容易發病。植株葉片因遭受冷害造成葉部損傷后,易染病。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癥狀與番茄細菌性瘡痂的癥狀相似,應注意區分。番茄細菌性葉斑病的發病特點:一是發病時期從苗期開始就有表現,同一植株葉片先感病,莖和花后感病。二是發病部位葉片、莖、花均感病,發現一株感病后蔓延速度快。三是不同部位的表現葉片有黑褐色小圓點,周圍有黃色暈圈,病斑基本不擴大,但蔓延速度很快。莖上有黑褐色不規則條斑,病斑只侵染表層,不向里發展?;ㄝ?、花瓣上均感病,病斑黑褐色近圓形小點,花顏色不鮮艷,發銹,坐不住果。
2.3防治方法
適期適法播種,促進正常、快速出苗,促進幼苗茁壯生長,增強幼苗自身的抗病性。減免幼葉受低溫損害而出現傷口,減少被番茄細菌性葉斑病病原菌侵染的機會。苗期用銅制劑進行全株保護性噴霧,預防番茄細菌性葉斑病發生。發病始期,可對葉片噴可殺得1000~2000倍液,或鏈霉素3000~4000倍液。在定植、緩苗后進行第2次防治,間隔7~10d進行第3次,防止發生和蔓延。由于番茄細菌性葉斑病病原菌的適應性很強、個體微小、繁殖速度快,而藥劑的滲透力和抑制力有限,因此為提高藥效可在配藥時添加某些增加藥劑粘著、展布或滲透的物質,起著增效的作用。進入花期或結果初期的植株發病,首選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其次為鏈霉素3000~4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氫氧化銅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進行防治,3d噴1次,連噴3次,觀察5~10d后再酌情確定下一個噴藥周期。還可用18%菌克星(二氯異氰脲酸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灌根或1000倍液噴霧。為提高藥效、預防病原菌產生抗藥性,在噴藥時要有周期性節奏、輪換用藥、混合用藥,在無風無雨天氣和溫度降低、蒸發量小的時間段噴藥,可增強藥效。在雨后要及時補噴。噴藥時應該先對無病株群體和發病輕的群體進行預防性噴霧,再對發病重的植株和群體進行重點噴霧,對葉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均勻噴霧。公務員之家:
三、臍腐病
3.1癥狀
多在幼果和青果臍部形成水漬狀暗綠色病斑,逐漸變成暗褐色,嚴重時病斑擴展至半個果面,病部果肉組織腐爛,失水收縮,稍凹陷,病果健全部分提早變紅。在潮濕條件下,因腐生菌寄生,而形成黑色或紅色霉狀物。多雨以后突然干旱或較長時間灌水后缺水,氮肥過量,鹽堿含量較大,影響根系吸水,植株徒長,土層淺根系發育不良,均可促使發病。
3.2發病特點
發病時間在7月底至8月上旬,發病主導因素是灌水時間過長,接著陰雨連天就會大發生??墒?0%葉片枯死,是番茄8月早衰的主要原因。
3.3防治方法
覆地膜栽培番茄,可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增強吸水能力,并使土壤均衡供水和防止鈣的淋溶。加強肥水管理,多施腐熟農家肥,增強土壤蓄水能力,但要合理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長,提高耐病能力。及時適量澆水,結果期水應均衡供應。從開花初期噴灑1%過磷酸鈣或0.1%氯化鈣進行根外追肥,每隔10~15d噴1次,能增強青果的抗病能力。
- 上一篇:松材線蟲病防治措施論文
- 下一篇:農業植保生態環境中沼肥的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