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雞安全養殖設備調研與建設
時間:2022-07-19 02:30:07
導語:優質雞安全養殖設備調研與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10年我國肉類總產量為8080萬t,其中雞肉產量為1185萬t,占總產肉量的14.7%。優質肉雞飼養量已達肉雞飼養總量的50%,并有繼續增長的趨勢[1]。目前,我國的優質雞品種主要分為華南型、華東型和西南型3種,且我國優質雞的消費市場也正由南向北擴大[2]。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優質雞選育技術和飼養技術都有待提高。為了規范優質雞飼養行為,提高優質雞生產性能,筆者以江蘇省南京市為試點,進行了翔實的調查,發現優質雞設施養殖因其占用耕地少(多為丘陵、崗坡、林間),畝均效益高,尤其是大棚養殖,因其投資低、效益高、環境污染少[3],與傳統的房舍飼養相比具有降低建筑費用,提高房舍設備利用率等優勢,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養殖者所接受,呈現方興未艾的發展態勢。例如,在江蘇省南京市的溧水縣石湫鎮和浦口區石橋鎮等地,他們以設施建設為中心,大力推廣優質雞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技術,帶動了當地農民的增收。在調查中發現,目前由于沒有任何針對養殖設施的標準和規范可以借鑒,養殖戶所使用的設施建筑標準極為不規范,輕則漏雨影響優質雞的生長,若遇到極端天氣變化,很容易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特別讓人記憶猶新的是2008年初百年一遇的雪災,壓塌了(包括壓倒、傾倒)不少棚舍,壓死、凍死了大批優質雞只,造成舍“毀”雞“亡”。該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優質雞的設施大棚養殖情況進行詳細調查,通過對各類設施應對極端天氣表現的統計分析結果,著重剖析了制約設施大棚抗災能力的主要原因。同時,為指導農民規避自然風險,結合雞舍建設中的“三防”即防漏(漏、滲水)、防臺(臺風、龍卷風)、防雪(雪積壓)要求,提出了一套適合于江浙地區優質雞大棚養殖的設施建設方案,以供參考。
1優質雞設施大棚養殖概況
以江蘇省南京市為抽樣地區,根據筆者調查發現,優質雞設施大棚的棚寬為7~9m、棚長為15~30m,中間高度為1.7~1.8m,兩側高為0.8~0.9m,在棚頂上由內向外有油氈、稻草和薄膜3層蓋頂,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作為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支撐,整個大棚基本能滿足優質雞飼養的通風和保暖的需求。由于大棚建設簡單,成本低,已經成為南京市優質雞設施養殖的重要模式,已輻射到全市7個縣(區)65個鄉鎮,覆蓋面達95%以上,截止到2011年南京市設施大棚規模養殖場(戶)達到400多個,年飼養量達到3000多萬只,規模養殖比重約達90%以上。相繼出現了浦口石橋、六合橫梁、溧水石湫、洪藍、棲霞八卦洲等優質雞養殖基地,其中,南京赭洛山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小區建設設施大棚120個,年可出欄優質草雞500多萬羽,實現利潤2000多萬元,成為南京市設施大棚養殖較為突出的優質雞養殖基地。
2制約設施大棚抗災能力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在南京地區優質雞養殖大棚因災發生倒塌或損毀的情況時有發生,根據筆者的統計分析發現,主要原因是由于承荷載不足。調查發現,產生這樣的原因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由于設施大棚沒有行業標準和相應的技術規范。大多數養殖場(戶)都是自己想怎么蓋就怎么蓋,缺乏科學統一的標準和規范,蓋起的大棚從建起當天就存在隱患,缺失抗災能力。在調查中發現,眾多養殖場(戶)的設施大棚跨度過大,多為9m,但是在棚內缺少立柱,甚至在個別養殖場中,棚內一根立柱也沒有,這也是優質雞設施大棚倒塌損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養殖場(戶)的大棚看似相同,其內部構架卻千差萬別,有的棚頂每間隔2m就設置一個梁,有的卻是間隔3~4m才設一個梁;有的梁用直徑30mm的鍍鋅管焊制而成,有的則用50mm的管焊制;有的是一根管制成,有的卻是花梁。由此可以看出,養殖場(戶)在當初構架大棚時,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大,缺乏統一的建筑規范和行業標準的指導。第二方面是養殖場(戶)安全意識淡薄。大棚建設初期,養殖場(戶)考慮更多的往往是防風、保溫性能,對抗壓性能考慮較少。雖然許多養殖場(戶)的大棚用材好,地基、墻壁結實,但是均沒有在意棚頂的承重荷載,面對極端天氣的出現,例如暴風雪災,墻體沒有倒塌,棚頂反而全塌了。而且,倒塌事故就是在這種“沒想到”中接踵而至。同時,為了方便工作人員操作,很多養殖場(戶)在大棚內也通常很少設立柱,甚至不設立柱。筆者認為,跨度越大則棚頂的坡度就越小,越容易積雪,棚頂承受的壓力也越大,而當缺少立柱支撐,倒塌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更大。在調查中很多養殖戶都表示“早在自己大棚倒塌前,其相鄰的幾家農戶就已陸續發生養殖大棚倒塌的事故,”但這一切并沒有引起養殖(場)戶足夠的重視,進而導致大棚倒塌事故不斷發生。此外,設施老化也是大棚倒塌損毀的原因之一,在部分養殖場(戶)的設施大棚中存在支架斷裂、設施老化等問題,但是養殖者疏于管理未能及時修復或更換,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大棚因災倒塌的概率。
3優質雞安全實用大棚設施建設標準
結合優質雞養殖及防抗災要求,筆者提出以下一套適合優質雞養殖設施大棚建設的技術標準,以供廣大養殖場(戶)參考。
3.1棚舍的位置與方向優質雞設施大棚設計必須考慮全面,這對發揮塑料大棚的作用很重要。棚址最好選擇地勢開闊、通風良好、靠近水源、土質無污染、遠離主干道、無噪音的地方。凡符合上述要求的,如田間地頭、村間空地、果園菜地、河灘荒坡等都可利用。棚舍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向為宜,根據地勢、主風向和采光要求,可選擇南向偏東或偏西,但最多不要偏離15°。
3.2建筑規格大棚支架斷面采用鼓形,整體結構采用拱形,具有較好的抗風、抗壓載荷能力,棚長20~30m,寬6~7m左右,建設面積120~210m2。
3.3建棚用料塑料薄膜比棚長1m左右,比棚寬多2米左右。按棚長30m飼養1500只雞計算,需長4.5m左右的竹竿200根,長8m左右的竹竿20根,磚2500塊左右。
3.4大棚建設大棚兩端壘磚墻,在兩磚墻之間每隔2m埋植1排立柱,中間1根(與棚頂部同高),左右兩側各2根(其中外部2根與棚外側同高),共計5根,這樣縱向立柱共有5排。在每一排縱向立柱頂部用8m長竹竿連接其上就構成大棚縱向支架。然后用長4.5m的竹竿一組對節綁牢,橫向每間隔30~40cm,圍綁在縱向立柱之上,構成大棚頂部的橫向支架。為增強大棚抗壓和抗倒伏性能,在條件許可時,可用少量鐵條(建議2m之間)穿插其中,則效果更好。塑料薄膜按長和寬的規格事先粘好,蓋膜時選擇無風雨天氣,將膜直接搭在棚架上。然后在塑料薄膜上加蓋10~20cm厚的麥秸或其他雜草(為了防止草下滑,可用塑料網罩?。?。其上再加一層草苫子或油苫紙,縱橫加鐵絲埋地錨加以固定。棚的四周挖上排水溝,以利雨季排水。
3.5門、窗及通風換氣口的設置大棚一端山墻中間留門,兩側留通風孔,另一端山墻只留通氣孔或安裝窗戶,還要留1~2個煙爐筒孔以供育雛或加溫時使用。排氣口應在棚頂的背風面,并高出棚頂30~50cm,排氣口的頂部要裝防風帽。進氣口設在南墻或圈門處,進氣口的面積為排氣口的1/2為宜。排氣口與進氣口大小應根據大棚的大小而定,大規模棚舍可多設幾個排氣口。
4結語
從近年設施大棚養殖發生的災害來看,設施大棚并非是完美無缺,其最大的弱點是抵抗意外性災害的性能差。在進行優質雞設施大棚的養殖中,除了按照一定的技術標準建設養殖設施以外,養殖場(戶)對于意外災害要有高度警惕性,在飼養過程中應將收聽天氣預報及時了解寒流等信息列為日常重要工作,以便在自然災害到來之前采取預防措施,特別是對于一些在某些特定季節頻繁多發的災害,更要常抓不懈。對于規模化養殖場(戶)而言,在大棚以外,要建造相應數量的普通雞舍,配備必要的防災、抗災器材,以備大棚遇災時轉移、搶救受災雞群使用。另外,養殖場(戶)在飼養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次生災害的發生,例如大棚內如采用火爐供暖,爐灶和煙囪都要遠離塑料等易燃物品;棚內嚴禁堆放秸稈等易燃物品;備足消防器材,并設置能夠隨時啟用的消防水龍頭。
- 上一篇:水產養殖使用益生菌思索
- 下一篇:民企融資瓶頸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