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現狀及發展策略
時間:2022-07-12 11:36:50
導語:水產養殖現狀及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汾市是山西省第二大水產養殖主產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全市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漁業經濟總量和規模大幅增加,在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水產養殖業發展現狀
在水產養殖業發展進程中,臨汾市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加強名優特品種和池塘養殖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水庫和淤地壩漁業,拓展漁業市場,實現了水產養殖業發展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的轉變。一是引進優良品種,加快結構調整。先后從北京、石家莊、青島、天津等國家良種場引進“新吉富”羅非魚、鱘魚、甲魚、烏克蘭鱗鯉魚等優良品種,“新吉富”羅非魚魚種經過培育和飼養取得了良好效果,烏克蘭鱗鯉魚也形成規模生產。目前全市推廣面積達到130.8hm2,名特優產量達2000余t,占全市水產品總量的50%左右。二是發展水庫精養、推廣網箱養殖。充分利用全市水庫漁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增加對中小水庫的魚苗投放量,如堯都區的澇河水庫、曲沃縣澮河水庫和天河水庫、侯馬二庫在苗種投放上增加了50%~100%,魚產量增加到4500~4650kg/hm2,不僅增加了經濟效益,而且提高了水體利用率,同時通過開發垂釣、餐飲、觀賞等休閑漁業,促進了全市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2011年,全市休閑漁業產值達到720萬元,年效益超過300萬元。三是搞好技術服務,提升產品檔次。臨汾市把漁業科技入戶作為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工作,確立了堯都區茂金甲魚養殖專業合作社、侯馬市秦村水產養殖場、洪洞縣辛村水產養殖基地3個科技養殖示范點,引導和推進漁業科技化進程。同時,通過舉辦漁業技術培訓班及水產養殖專家現場指導等形式,提高漁民的知識水平和養殖技術。四是加強質量監管,確保產品安全。加大電視、電臺、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讓群眾和養殖戶了解和樹立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在養殖場建立養殖記錄制度,規范生產記錄和銷售記錄,杜絕違禁藥品和其他違禁投入品的使用。同時把水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對縣(市、區)漁業工作的年度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大大提高了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市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100%。五是抓好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帶動產業發展。全市積極推進無公害養殖基地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培育打造無公害水產品品牌,以品牌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漁業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市農業部級水產養殖健康示范場達到3個,省級水產健康示范場達到5個,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2存在問題
雖然臨汾市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如行業建設規模偏小,資源利用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低,產品質量不高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監管機制不健全,生產環節缺乏全面監管目前,不少漁業管理仍沿用計劃經濟下的管理模式,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漁業發展的要求。如:漁政執法管理體系建設滯后,大部分縣(市)漁業工作機構不健全,部分工作落實不到位,尚未形成養殖管理與漁政執法的有效聯動機制,對漁業監管工作造成一定影響。
2.2缺乏總體規劃,難以形成產品優勢在規劃和開發水產養殖區域時,缺乏整體布局和發展規劃,只注重于“大而全”發展模式,對區域性特色養殖、漁業養殖和其他產業的相互配合促進、合理利用養殖水域灘涂資源、名特優品種的推廣發展等研究不夠,漁業養殖的規模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2.3優良苗種覆蓋率低,苗種管理問題突出盡管近年來臨汾市加大了對水產苗種的整治力度,但總體來說,全市的水產苗種仍存在生產企業建設無序、布局不合理、規模較小、生產條件較差、不能形成體系等問題,原良種生產與苗種生產不同步,水產良種覆蓋率低,親本長期使用,致使大量劣質、低價的苗種充斥市場,造成經濟效益下降的惡性循環。
2.4缺乏產品質量意識,產品存在安全隱患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品種的增加以及氣候環境的變化,導致水產養殖的突發病增多。如果養殖用藥缺乏嚴格管理,不但造成水域污染,而且還使養殖品種不明原因的病害種類增多,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已成為水產養殖業發展中的潛在風險。
2.5養殖池塘老化,不能適應健康養殖需求池塘養殖是全市漁業的主體,其養殖產量占全市水產品總產量的67%以上。大部分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一直處于超負荷生產狀態,未得到有效整治改造,池底污泥淤積較多,各種有害物質、病菌多年大量累積,經常引起魚類病害的發生,給漁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3幾點建議
3.1更新觀念,轉變職能,不斷規范水產養殖業管理進一步理順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能,健全機構,更新設備,培訓人員,不斷增強漁政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延伸漁政執法范圍,執法重點向水產養殖業執法方面拓展和延伸。用現代漁業發展理念和經營理念,逐步從抓生產經營管理轉移到抓政策制訂和宏觀管理上來。加強宣傳教育,讓“依法治漁、依法興漁”觀念深入人心,提高自身保護意識,營造健康有序的水產養殖發展環境。
3.2搞好規劃,完善措施,科學推進水產養殖管理堅持科學發展、合理開發、考慮當前、兼顧長遠的原則,在搞好水域灘涂資源環境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上下功夫,掌握全市漁業資源狀況及潛在的資源優勢,盡快制訂臨汾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在大力開發大水面養殖的同時,積極促進池塘標準化改造,提出科學合理的環境容量實施方案,指導養殖生產,優化養殖業結構。
3.3抓住關鍵,技術先行,大力推廣健康養殖大力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為現代漁業建設和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積極推廣健康養殖新技術和生態漁業發展模式,積極引導養殖企業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實現質量和效益、資源和環境和諧協調;加強品種的選育工作,培育抗病、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認真做好防疫檢疫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生動物防疫體系。
3.4以人為本,強化監管,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一是加強投入品管理。建立水產品生產經營檔案,推行漁藥、飼料網絡化動態管理模式,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技術指導,指導從業人員科學用藥,嚴厲查處違禁用藥。二是加快推動無公害產品認證,打造自己的品牌。三是加強流通領域監管,進一步完善流通環節水產品監測制度,開展水產品批發市場執法檢查,嚴禁不符合標準的水產品進入批發市場等流通環節。四是強化外來水產品監管。積極探索水產品產銷聯建工作,建立健全聯防聯控的追溯監管機制,實行聯手共建、聯手阻擊、產銷對接、防檢監管、憑證進入,強化監督,全程監控,全面提高外來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5創新機制,擴大服務,提高漁業整體競爭實力貫徹“狠抓水產養殖業,拓展休閑漁業”的方針,圍繞綠色、特色、生態養殖發展戰略,以漁業增產、增效和漁民增收為目標,加快轉變漁業經濟增長方式,保護水生生物資源,注重漁業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進一步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建設平安漁業,強化水產品安全,實現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同時,加強漁業協會或漁業合作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能夠為漁業生產、漁民增收、漁業管理及結構調整等工作提供服務的機構體系,為全市水產養殖管理提供支撐和保障。
- 上一篇:交通運輸能力預測量子神經網絡應用
- 下一篇:市場中心目標管理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