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基層農業技術論文2篇
時間:2022-02-15 11:09:32
導語:推廣基層農業技術論文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1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建設總體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截止到2013年,我國的種植業、水產業、農機生產業、獸醫畜牧業以及經營管理業分別有2.78萬、0.65萬、1.93萬、4.25萬和2.83萬個??茖W技術在基層農業生產中所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由原先改革開放時的27%提升到如今的51%。目前,我國的農技人員數量較為充足,我國的5個基層農技站共有農技人員89.84萬人,但農技人員的受教育水平總體偏低,大專程度的占到了43.5%,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的基層農業的推廣。
2影響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因素
2.1農民對新技術態度保守農業作為一種弱質生產行業,其本身在使用新技術時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加上容易出現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民們在沒有使用經驗的情況下往往不敢輕易的嘗試新技術,更多的人會對其具有保守的態度。同時,受到農產品市場經濟調控作用的影響,農民在使用基層農業技術更多的會先采取觀望的方式,從而不容易接受基層農業新技術。
2.2新的基層農業技術存在使用風險如今,若一項新的基層農業技術在進行推廣前,農技部門或科研單位會進行一系列的試驗,但當其真正推廣到農民的農業生產中時,由于受生產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或由于某些操作方法出現了改變,往往最后使用新技術的結果差強人意。另一方面,現階段在我國農村的農業生產大多采用家庭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方式,農業生產規模較小,農業的生產技術推廣時受到較大的限制,使得農民難以從中得到明顯的增產效果。
2.3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困難目前,農村中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學習能力較差,在接受先進的生產技術時往往存在著力不從心的狀況,不能夠良好地掌握關鍵的技術?;鶎愚r技推廣人員的推廣積極性較差,在為農民講解先進的基層農技時缺乏熱情,未能夠充分認識到基層農技推廣的重要性,同時領導未能做好領導工作,不能為基層農技推廣提供足夠的物質及資金支持,使得基層農技推廣工作難以正常地發展,制約了基層農技的推廣。
2.4研究與實際基層農技推廣斷層我國的農業科研成果在不斷地出現,但卻存在著轉化率不高的問題,許多的新農業技術未能夠得到實際的應用,如今我國的基層農業技術轉化率僅僅只有30%~35%。而這種研究與實際基層農技推廣的斷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基層農業技術整體水平的提高。
3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策略
3.1國家財政設立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為促使基層農業技術在農村得到良好的推廣,解決農村地區存在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國家必須建立專門的推廣項目與推廣機構,確保農村能夠對基層農業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從而使得農業技術在農業地區得到切實的推廣。
3.2健全農業社會保障措施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為有效促進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國家及政府部門應健全農業社會保障措施,減少農民采用先進技術時的風險,使農業生產有一定的資金保證,農民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能夠放心地使用新農業生產技術,解決其擔憂問題,從而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3.3進行農民的技術培訓工作為使基層農業技術能夠在農民的日常農業生產中發揮作用,農業生產部門必須在農業生產前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工作。技術是農業生產的動力,為不斷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需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到農民手中,使農民能夠認可與掌握,同時將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具體可在田間手把手地使農民掌握生產技術、邀請農業的科研專家來對農技推廣進行指導、農業生產部門現場演示等方式。通過對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基礎技術的培訓,加強農民對新基層農業生產技術的認識,從而促使基層農業生產技術得到更廣泛地推廣。另外,目前許多地區的農民對基層農業生產技術的了解往往是來源于農民之間的互相交流。為此,可以鼓勵農民通過日常的技術交流來改進生產方式,促使農民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斷進行調整與發展。
3.4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為使農民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應鼓勵農民能夠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并根據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技術指導與技術推廣。此外,還需促進農業生產整體水平的提高,通過解決高校農業專業學生的就業編制問題與任職待遇問題,鼓勵他們到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進行任職,促進農業的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此外,還需提高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轉換率。只有將我國的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農業生產的生產力,才能將農業科研成果為農業的生產創造便利,增加效益。有關部門在對科研項目審核時,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的分析,充分考慮資金的分配問題,充分發揮出有限的科研資金的作用,拓寬研究成果的轉化方式。為此,不能夠僅僅只是進行實驗的研究,而應更多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科研成果和生產發展進一步結合起來,從而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序進行。
3.5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時的監督機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基層農業的發展不但要緊緊地依靠媒介的宣傳,而更應使得農業生產部門與農民團體參與到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當中,讓農民能夠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先進農業技術的優勢,確保農業技術得到有效推廣。目前,我國的農業推廣機構組織結構較為穩定,基層農業推廣機構配置較為合理,但仍需做好對農業技術的監督工作,對資金的使用問題進行綜合的考慮,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使得農業生產技術在實際的操作工作中能夠物盡其用,從而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切實有效的開展。
4結語
基層農技推廣作為我國農業的一項長期而繁雜的巨大工程,關系著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將該項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調整與深化,合理調整農村的生產結構,使基層農技的推廣符合農村的生活水平,進而減少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差距??傮w來講,現代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與農業技術的推廣改進有著極大的聯系,為此,通過國家財政設立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健全農業社會保障措施、進行農民的技術培訓工作、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時的監督機制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共同促進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作者:許永軍單位:廣西那坡縣百省鄉農業技術推廣站
第二篇
1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建設總體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截止到2013年,我國的種植業、水產業、農機生產業、獸醫畜牧業以及經營管理業分別有2.78萬、0.65萬、1.93萬、3.25萬和2.83萬個??茖W技術在基層農業生產中所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由原先改革開放時的27%提升到如今的51%。目前,我國的農技人員數量較為充足,我國的5個基層農技站共有農技人員89.84萬人,但農技人員的受教育水平總體偏低,大專程度的占到了42.5%,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的基層農業的推廣。
2影響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因素
2.1農民對新技術態度保守農業作為一種弱質生產行業,其本身在使用新技術時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加上容易出現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民們在沒有使用經驗的情況下往往不敢輕易的嘗試新技術,更多的人會對其具有保守的態度。同時,受到農產品市場經濟調控作用的影響,農民在使用基層農業技術更多的會先采取觀望的方式,從而不容易接受基層農業新技術。
2.2新的基層農業技術存在使用風險如今,若一項新的基層農業技術在進行推廣前,農技部門或科研單位會進行一系列的試驗,但當其真正推廣到農民的農業生產中時,由于受生產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或由于某些操作方法出現了改變,往往最后使用新技術的結果差強人意。另一方面,現階段在我國農村的農業生產大多采用家庭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方式,農業生產規模較小,農業的生產技術推廣時受到較大的限制,使得農民難以從中得到明顯的增產效果。
2.3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困難目前,農村中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學習能力較差,在接受先進的生產技術時往往存在著力不從心的狀況,不能夠良好地掌握關鍵的技術?;鶎愚r技推廣人員的推廣積極性較差,在為農民講解先進的基層農技時缺乏熱情,未能夠充分認識到基層農技推廣的重要性,同時領導未能做好領導工作,不能為基層農技推廣提供足夠的物質及資金支持,使得基層農技推廣工作難以正常地發展,制約了基層農技的推廣。
2.4研究與實際基層農技推廣斷層我國的農業科研成果在不斷地出現,但卻存在著轉化率不高的問題,許多的新農業技術未能夠得到實際的應用,如今我國的基層農業技術轉化率僅僅只有30%~35%。而這種研究與實際基層農技推廣的斷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基層農業技術整體水平的提高。
3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策略
3.1國家財政設立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為促使基層農業技術在農村得到良好的推廣,解決農村地區存在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國家必須建立專門的推廣項目與推廣機構,確保農村能夠對基層農業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從而使得農業技術在農業地區得到切實的推廣。
3.2健全農業社會保障措施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為有效促進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國家及政府部門應健全農業社會保障措施,減少農民采用先進技術時的風險,使農業生產有一定的資金保證,農民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能夠放心地使用新農業生產技術,解決其擔憂問題,從而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3.3進行農民的技術培訓工作為使基層農業技術能夠在農民的日常農業生產中發揮作用,農業生產部門必須在農業生產前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工作。技術是農業生產的動力,為不斷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需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到農民手中,使農民能夠認可與掌握,同時將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具體可在田間手把手地使農民掌握生產技術、邀請農業的科研專家來對農技推廣進行指導、農業生產部門現場演示等方式。通過對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基礎技術的培訓,加強農民對新基層農業生產技術的認識,從而促使基層農業生產技術得到更廣泛地推廣。另外,目前許多地區的農民對基層農業生產技術的了解往往是來源于農民之間的互相交流。為此,可以鼓勵農民通過日常的技術交流來改進生產方式,促使農民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斷進行調整與發展。
3.4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為使農民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應鼓勵農民能夠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并根據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技術指導與技術推廣。此外,還需促進農業生產整體水平的提高,通過解決高校農業專業學生的就業編制問題與任職待遇問題,鼓勵他們到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進行任職,促進農業的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此外,還需提高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轉換率。只有將我國的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農業生產的生產力,才能將農業科研成果為農業的生產創造便利,增加效益。有關部門在對科研項目審核時,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的分析,充分考慮資金的分配問題,充分發揮出有限的科研資金的作用,拓寬研究成果的轉化方式。為此,不能夠僅僅只是進行實驗的研究,而應更多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科研成果和生產發展進一步結合起來,從而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序進行。
3.5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時的監督機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基層農業的發展不但要緊緊地依靠媒介的宣傳,而更應使得農業生產部門與農民團體參與到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當中,讓農民能夠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先進農業技術的優勢,確保農業技術得到有效推廣。目前,我國的農業推廣機構組織結構較為穩定,基層農業推廣機構配置較為合理,但仍需做好對農業技術的監督工作,對資金的使用問題進行綜合的考慮,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使得農業生產技術在實際的操作工作中能夠物盡其用,從而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切實有效的開展。
4結語
基層農技推廣作為我國農業的一項長期而繁雜的巨大工程,關系著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將該項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調整與深化,合理調整農村的生產結構,使基層農技的推廣符合農村的生活水平,進而減少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差距??傮w來講,現代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與農業技術的推廣改進有著極大的聯系,為此,通過國家財政設立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健全農業社會保障措施、進行農民的技術培訓工作、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時的監督機制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共同促進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作者:許永軍單位:廣西那坡縣百省鄉農業技術推廣站
- 上一篇:供銷社機關黨建工作要點
- 下一篇:信息化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