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對策

時間:2022-06-18 03:56:51

導語: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對策

1興寧市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狀

1.1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該技術于2010年獲梅州市科技二等獎、興寧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曰有機沙田柚標準化管理技術、桑蠶小蠶共育配套技術分別獲廣東省農業科技推廣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機蔬菜種植的技術獲得梅州市科技三等獎。為興寧市糧食生產做出了巨大貢獻。2011要2014年連續4年實施的國家糧食高產創建項目獲廣東省科技二等獎,并獲得國務院評定的糧食生產先進光榮稱號,全市2008要2014年,共獲得農業科技獎項12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2個、地級市6個、縣淵市冤級3個[1-2]。

1.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

大力推廣超級雜交稻高產栽培技術、水稻塑盤育拋秧新技術、塑盤免耕拋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綠色防控技術、有機茶葉標準化生產技術、油茶標準化管理技術、沙田柚標準化管理技術、龍眼標準化管理技術、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科學養殖技術、農業機械化關鍵技術等一大批新技術得到重點應用,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環保、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狠抓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標準化產業基地、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科技載體建設。先后高標準建成了1.33萬hm2優質稻生產基地、66.67hm2沙田柚示范基地、666.67hm2優質茶葉基地、66.67hm2火龍果基地、韭菜花基地、有機蔬菜基地等,輻射帶動了全市各種現代基地的建設,突出科技創新、示范和帶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發展。

1.3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為了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市委、市政府把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提高科技服務水平和推廣能力的重要工作來抓,逐步建立完善了各級農技推廣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與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專家教授及各類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單位長期建立服務合作關系曰建立了以企業銷售帶動市場銷售外加物流倉儲的市場銷售服務體系,開展電商活動,成立了農業野八大冶科技協會。形成了集農情信息、病蟲測報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村技術咨詢、基點調查信息于一體的農業信息工作體系,使全市在農業科技服務形成了功能比較完善的網絡體系,農業實用技術推廣普及率達到90%以上,從而輻射帶動了全市農業科技工作。

1.4財政資金投入加大,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

近年來,市財政逐步加大對農業科技發展的引導性資金投入,再加上農業科技部門主動爭取上級科研項目經費的支持,市農業科技部門用足用活科研經費,重點支持發展養殖業、優質稻、有機蔬菜、龍眼、茶葉、沙田柚等主導產業,支持名優新品種和優質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等項目,有力地推進了全市特色農業的經濟發展,為農業科技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2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不能滿足發展的要求,科技人員結構不合理

由于興寧市財政收入薄弱,農業推廣經費投入尚未建立,農業科技投入小,企業自籌資金不足,缺乏科技創新?;鶎愚r業科技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科技人員知識結構老化,很難適應當前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的需要。

2.2市級農業科技研究開發能力薄弱

全市農業科技研發人員總量少,學科結構、專業結構均不適應調整產業結構和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環保、安全支持農業發展需求,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科技信息缺乏,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3發展對策

3.1依靠政策和科技發展現代農業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農業發展思路,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抓龍頭、興科技、重質量、深加工、樹品牌、精包裝、促營銷,推進農、林業休閑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做強、做大現代農業。只有依靠政策抓好糧食生產,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曰依靠科技降低成本、提高農業附加值和經濟效益,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循環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不斷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保護好綠水青山,抓好農業環保,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繼續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要建立完善機構,明確農業技術推廣公益性職能和定位,推進鎮級農業技術推廣,加強農技推廣人員的專業培訓,選派技術骨干到科研機構深造,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提高隊伍素質。鼓勵技術人員深入農業第一線,立足于農村基地,開展農技試驗、示范、推廣、培訓、農業電商咨詢等服務。并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野產學研冶野農科教冶結合,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農技推廣水平。

3.3樹典型、組團隊、強培訓、抓優勢、促發展

首先要重點培養新型農業企業,如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濟組織,幫助他們優先推廣應用新技術,組成科技創新團隊,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面發展,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通過現場會、技術講座會、廣播、廣告等形式,向農民宣傳科技知識,圍繞野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冶要求,以實施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充分利用電商活動,使各種農業科技成果盡快適應農村電商活動工作,努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帶動農戶放心使用新技術、新品種來增加效益收入。

3.4整合資源優勢,加快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基地建設

整合資源就是把興寧市農科示范基地,如院永和、熙和園、生態園、徑南明珠養生園、石馬沙田柚試驗基地、龍田韭菜花基地、合水龍眼基地建成集農業研發與推廣、休閑生態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整合資金資源,突出重點,突出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基地,生產出無公害農產品為旅游商品,通過樹品牌、培訓特色農業品質的效應,以生態農業品牌開拓旅游產品進入興寧市的旅游市場,提高農業發展新業態。

3.5創新驅動,發展特色精致高效農業帶動旅游產業

實現農旅融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精致高效農業和集生產、觀光、旅游為一體的新產業的休閑游,將美麗鄉村游古民居與農家樂等農旅結合,把生產出的農副產品作為旅游商品。打造興寧合水龍眼、荔枝休閑度假采摘旅游基地,石馬沙田柚、徑南李果采摘旅游基地,進一步推銷興寧茶葉、布驚茶、山茶油、柿餅、山枇杷、樂仙腐竹、牛肉干、客家娘酒、羅浮陽天酒、石馬洞藏酒等名牌產品作為旅游商品銷售,僅僅圍繞野致富農民冶、幸福市民、快樂游客目標,發展休閑、觀光、現代旅游農業。

作者:曾利玲 曾紅 黃玩輝 單位:廣東省興寧市寧新街道辦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興寧市葉塘鎮經濟發展中心 興寧市水口鎮生態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