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壤肥料分析

時間:2022-09-07 11:27:03

導語: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壤肥料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壤肥料分析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一)土壤肥料資源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農業資源和環境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合理利用密不可分。作為農業自然資源的重要構成部分,土壤是農業生產活動得以實施的重要載體,而肥料是提高農業生產產能的基礎資料,是農作物生存、生長的營養劑。在農業發展的綜合體系內,不斷提升土壤肥力,不僅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還是促進其他相關行業發展的重要橋梁。因我國存在嚴重的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資源占有率低等現狀,為有效解決糧食問題,必須實現單位面積土地產量的有效提升。在我國耕地極為有限的前提下,中低產田比重就超過了60%,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土壤養分貧瘠等,同時因施肥技術水平低、肥料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對進一步提升農作物產量造成了嚴重制約。基于此,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到持續培肥土壤、有效施肥。

(二)土壤資源是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必需品

作為農業最根本的生產資料,土壤是各類農作物生存、生長的,土壤的作用主要包含營養儲存庫、養分轉化、循環、雨水涵養、生物支撐等。相關數據顯示,人類消耗的80%以上熱量、75%以上蛋白質及大多數纖維都是與土壤密切相連的。因此,為從本質上處理好人類吃飯、生存問題,必須重視以土壤資源為根本的糧食生產。作為可再生性資源,土壤是人類可重復利用的珍貴財富,通過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是農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同樣,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土壤資源質量,只有保證土壤肥沃,才能為農作物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才能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為此,必須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充分重視土壤肥力問題,綜合治理土壤退化問題。

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常見問題

(一)土壤養分不足,質量下滑

因有機肥、化肥等不合理使用,導致耕地質量大幅下滑,具體表現為土壤養分含量降低,如土壤有機質、有效氮、速效鉀等含量減少;土壤物理性狀減弱,如耕層變淺、容重增大;土壤緩沖能力低下及污染加重等,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影響較大。

(二)耕地退化、流失現狀較為嚴重

目前,我國受到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面積已經達到30%左右,同時,全國因工業三廢、農藥等污染耕地的面積達到16%左右。近年來,伴隨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因城鎮規模擴大,住房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我國每年耕地減少量已經達到82.2萬km2。相關數據顯示,當人均耕地面積在0.4hm2以下時,無法長期解決糧食問題,目前我國土地承載力已經遠遠低于該極限值。作為最為重要的國土資源,耕地正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耕地承載力已經遠遠低于極限值,二是耕地面積仍在不斷降低,這將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制約。

(三)有機肥料浪費現象較為嚴重

伴隨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養殖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規模化養殖場的建立,產生了大量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資源,但只是任意堆放,利用率極低,嚴重浪費了大量養分資源,且嚴重污染了環境。

(四)施肥比例不科學、不合理

現代農業不斷發展的今天,仍面臨著有機肥、化肥使用比例不合理、不科學的現狀,特別是肥料中氮、磷、鉀應用比例嚴重不調。從長期實踐來看,我國存在嚴重的氮磷超標問題,且相比氮、磷等肥料的施肥量,鉀肥施肥量極低,化肥用量最多的為單一化肥與濃度較低的化肥,濃度較高的化肥用量嚴重缺乏。于大量農民來講,為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施用化肥的占絕大部分,而有機肥用量所占比例少之又少,長此以往,對保持及提高土壤肥力極為不利。

(五)施肥不合理將加大生態環境破壞力

在農作物種植環節,大部分地區都會選取大量施用化肥的途徑來增加產量,特別是氮磷肥應用最多,這種情況下將導致地表水氮磷含量過多,出現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同時,因大量施用氮肥,向土壤內添加的氮素極易以NH3形式揮發出去。此外,農田氧化亞氮排放量也會進一步增加,進而污染環境。如磷肥內具有砷、銅、鉻等有毒物質,也會污染土壤。而有機肥內如含有病原體,即沒有經過腐熟的人蓄糞便內含有的大腸桿菌、蛔蟲等,向土壤內添加后還會出現生物污染,上述污染都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三、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規,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

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耕地保護法,耕地保護法主要是在開發、利用及保護管理耕地資源中產生的,通過土地法律規范予以確認的具有權利和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我國對耕地資源保護立法工作極為重視,但當前并不具備完善的制度及政策法規,致使耕地保護工作開展難度加大。為此,必須充分了解到耕地資源保護立法的重要性及價值意義,對耕地保護法律關系進行合理調整,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建設體制,制定合理、有效的農地發展權制度。同時,要求國家及各個部門加大耕地保護意識,嚴厲處罰非法破壞農地行為,提高耕地利用率,做好耕地資源保護工作。

(二)增加有機肥施用量,做好耕地保育工作

耕地土壤肥力、環境及健康質量提升是耕地保育的目的,要求做到耕層深厚、物理性狀良好、水肥氣熱協調、保肥供肥能力佳等。在耕地保育實施過程中,應對土壤均衡供應各類養分的能力加以提升,進一步增強土壤-作物體系物質、能量循環的容量及強度。我國具有大量有機肥料資源,長久以來,我國農戶保持土壤肥力都是以農家肥、種植豆科作物為主,未來也應以有機肥作為肥料供給的基礎,做到有機肥充分結合化肥。將有機肥料充分應用到低肥力土壤中,提高利用率。同時,還應進行有機結合無機施肥體系的科學設置,將源源不斷的物質、能量輸入到土壤-作物體系內,提高其容量與強度,將大量養分提供給土壤。而肥力較高的土壤應重視投入、產出養分的比例,處理好平衡關系,提高農田系統物質與能量循環水平,保證土壤養分供給能力充足。

(三)加大土壤肥料研究力度,降低農業生態環境污染

作為農業科學長期研究的基礎,土壤肥力監測研究結果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為此,必須加大建設土壤肥力監測基地的力度,對我國各個區域土壤養分、生產力狀況進行隨時掌控,完善國家肥料效益試驗網,對農產作業區各類農作物對氮磷鉀及其微量元素的反應、增產效益等進行全面了解,且利用各類先進技術,確保施肥的科學性、可行性。此外,因傳統施肥方式較為單一,將導致應用過程中肥料、能源大量浪費,進而會嚴重破壞現代農業生態環境,如土壤酸化、土地大面積板結等,土壤質量的大幅降低,將嚴重阻礙農業可持續發展進程。為此,必須選取現代化施肥方式,保證施肥科學性、有效性,降低對植物及附近生態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在降低土壤有害物質滯留方面,作用極大。不僅能夠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還能提升肥料利用率,減少污染農業生態環境的程度。

四、結語

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增長。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土壤肥料極為關鍵。糧食生產中土壤肥料可為其提供基礎性保障。為此,必須在充分了解土壤肥料重要性的基礎上,全面了解土壤肥料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提出的措施切實可行,才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秀青 單位:河南省輝縣市百泉鎮人民政府

參考文獻:

[1]史德軍.從農業可持續發展看土壤肥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農業,2012(4):84.

[2]張鳳.農業可持續發展視閾下的土壤肥料問題剖析策略[J].農業與技術,2017(8):30.

[3]江岱恒.新形勢下土壤肥料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析[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6(4):67-72.

[4]劉記強,段志堅,馬君珂,等.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訪國家測土配方施肥中心實驗室主任白由路[J].農家參謀,2010(5):4-5.

[5]劉金和.測土配方施肥與農業可持續發展[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1-42.

[6]文星,李明德,涂先德,等.湖南省耕地土壤的酸化問題及其改良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13(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