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農業發展戰略及未來政策

時間:2022-02-22 03:32:54

導語:俄羅斯農業發展戰略及未來政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俄羅斯農業發展戰略及未來政策

摘要:近年來,受播種面積、生產效率、替代政策等影響,俄羅斯農業發展迅速,為俄羅斯糧食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俄羅斯農業存在生產結構不均衡、生產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后、土地政策不完善等問題,為了提高競爭力,需要改善現存問題并調整農業發展戰略,推動農業由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轉變。

關鍵詞:俄羅斯農業;發展戰略;契機;挑戰;對策

對近10年俄羅斯農業生產數據的調查和研究發現,俄羅斯農業取得了根本性進步,基本由過去的糧食進口轉變為自給自足,有效保障了俄羅斯糧食安全。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俄羅斯設定了由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轉變的農業發展戰略目標,向農業大國邁進[1]。

1俄羅斯農業生產現狀

1.1農業科教水平低。雖然俄羅斯地域遼闊,但是農業生產技術裝備投入不夠。相關調查顯示,俄羅斯1000hm2耕地僅配備約2臺拖拉機、1.5臺聯合收割機,這與發達國家平均35臺拖拉機和15臺聯合收割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俄羅斯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僅占科技總投入的1.5%。俄羅斯農業教育相對落后,農業類大學僅54所,每年畢業的農業專業學生約2萬人,無法滿足農業科技教育需求。1.2農業生產結構不均衡。俄羅斯對農業生產者的分類是農業企業、農場及農業個體經營者、農戶。調查發現,在農業企業層面,其創造的社會產值約占全部產值的53%,但俄羅斯農業企業分化嚴重,其中40%的農業企業產值僅為農業總產值的1%,有2.7%的農業企業產值為農業總產值的45%,4家最大的農業企業產值為農業總產值的5.7%。雖然農場及農業個體經營者數量多,但發展力量不足。農戶自給自足,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雖然生產效率低,但其生產總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3%。因自給自足的農戶在農業生產結構中占比較高,使俄羅斯農業生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1.3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俄羅斯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碼頭、倉儲等基礎設施配備嚴重不足,運輸難成為制約俄羅斯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俄羅斯農業科學院調查發現,因倉儲、物流等運輸體系落后,導致每年農產品的谷物損失量約1700萬t、肉類損失量約100萬t、牛奶損失量約700萬t。俄羅斯農產品過剩,卻無法出口,引發俄羅斯相關農產品價格下降,打擊了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1.4農業土地制度不完善。在俄羅斯,土地的最早使用分配是以集體農莊社員形式和國營農場職工形式進行的。這種土地分配制度的弊端是無法將土地集中到生產效率較高的生產者手中。雖然在制度上土地已實現私化,但實際上只有少部分人完成了土地權利登記,并依托手續成為土地擁有權人。目前,大部分土地還是集體所有,雖然進行了土地分配,但由于執行力較弱等原因,導致土地流轉成本高,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3]。1.5農業生產政策弱化。政策是農業生產順利實施的有效支持,但是俄羅斯農業生產政策缺乏穩定性,對農業生產資金的支持變更頻繁,農業生產規劃調整頻率高。雖然俄羅斯重視農業生產,給予農業生產者一定補助,但約有45%的補助給了2%的農業生產者,這種明顯的差距導致貧富分化嚴重。俄羅斯補助資金在不同農業生產項目中的分配也不均衡,導致農業生產結構不均衡。

2俄羅斯農業發展戰略制定的契機

2.1種植面積和農業生產效率提升。俄羅斯登記的土地面積中,耕地面積為1.25億hm2,根據人口核算,人均耕地面積約為0.84hm2。俄羅斯農業生產特點是地多人少,土地經營成本低,為農業現代化生產和向農業大國跨越提供了有效支持[4]。近年來,俄羅斯政府通過各種政策刺激耕地面積增加。2013—2017年,俄羅斯耕地面積增加了約2.7%。在耕地面積增加的同時,俄羅斯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約53%。耕地面積增加和生產效率提升,使俄羅斯小麥、甜菜、玉米、牛奶、羊肉等產量明顯增加,為農業發展戰略制定提供了基礎支撐。2.2農業發展規劃體系的牽引作用。俄羅斯為了推動農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規劃,包括農業發展規劃、農村地區發展規劃、土地法律規劃、農業科技規劃等,目的是依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農業生產處于合適的環境中。監控耕地使用情況,依托農業用地信用系統進行耕地管理,可防止土地流失;增加農業生產投資,提升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應用農業生產現代化設備,培養農業生產人才,為農業生產創新提供支持。在俄羅斯,受國家資金支持的農業生產項目超過30種;政府鼓勵農業生產企業進行創新性重建,鼓勵新建農場,鼓勵實施農業保險制度。以上各種規劃都是農業戰略性發展的牽引力量,推動俄羅斯向農業大國邁進[5]。2.3進口替代政策的推動作用。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明確俄羅斯的農業發展到2020年要實現自給自足的水平。2014年普京政府簽訂總統命令,并明確規定禁止從對俄羅斯制裁的國家進口農產品。隨著歐美等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升級,俄羅斯農產品進口禁令也一直延續,這個禁令為俄羅斯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轉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3俄羅斯農業生產的未來發展方向

3.1依托綠色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2017年,俄羅斯依托法律的頒布,禁止國內飼養轉基因動物和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禁止進口轉基因食品,目的是構建俄羅斯綠色農產品品牌,依托綠色形象提升俄羅斯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2018年,俄羅斯農業部門與農業企業聯合,將中國、東南亞國家等確定為農產品主要出口國,并依托關稅降低等進行協調,目的是保證俄羅斯出口農產品符合出口國家的檢疫標準,進而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多國家合作,實現俄羅斯農業發展[6]。3.2依托農業保險支持農業生產。農業保險覆蓋率低是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2014年俄羅斯政府修訂相關法規,明確農業生產要建立聯合保險制度,并依托聯合保險機制成立農業保險聯盟會。聯盟會成立后,要求參加農業保險的公司才能簽訂聯邦政府支持的農業保險合同。目前,此聯盟保險方案已獲得官方批準,并在俄羅斯近22個地區試用,已取得初步成效。3.3快速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在科技時代,為了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要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依托生物育種技術,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調整農業生產格局,關鍵是要提升科技水平。俄羅斯在2017年推出了相關規劃,目的是提高農業技術研發水平,在降低對其他國家技術依賴的基礎上增強農業生產競爭力,明確了俄羅斯農業科技研究的主要方向,即農作物及畜牧業的科技育種;利用先進技術實現飼料的優質生產;發展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疫病防治技術,完善農業產品現代加工技術和存儲技術。3.4完善土地制度政策。為了有效防止土地流失,俄羅斯制定了與農用土地監控及資源構想相關的政策,依托政府的專項法案規定,簡化了農業閑置土地的認定程序,即土地使用者3年內未使用土地,政府有權通過法律程序收回;上調了土地稅率,目的是提升閑置土地利用率;簡化了程序,使無人認領的土地劃分到區域集體機構管理,并轉讓給可耕種的農戶使用。3.5改善物流配送等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的發展離不開加工業的輔助,離不開市場的開拓。倉儲、物流等環節是農產品走向市場的關鍵,俄羅斯為了實現農業大跨步發展,正在加快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建設,打通鐵路、陸路、空運等關鍵運輸環節,增加倉儲和碼頭的數量,為農業生產發展提供硬件支持。官方提出,2024年碼頭港口谷物轉運能力要達7770萬t;到2022年建成3個農產品配送中心,依托配送中心完善數字技術物流服務,提升農產品運輸能力。3.6鼓勵發展農業消費合作社。農業消費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者的市場談判地位和銷售能力,使農業生產者依托低成本,基于標準化生產和銷售、更廣泛的技術、營銷和信息服務提高農產品質量。針對僅有2%的農場加入到農業消費合作社的現狀,俄羅斯依托政府資助,鼓勵建設農業消費合作社,鼓勵農民加入農業消費合作社。農業消費合作社依托政策幫助俄羅斯在解決農村居住環境問題的基礎上留住人口和人才,進而實現配套措施跟進[7-9]。

4結束語

雖然近年來俄羅斯其他產業受世界經濟影響比較大,但農業是唯一未受影響的產業,發展狀況良好。俄羅斯在農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依托相關制度、政策,調整農業發展方向,為向農業大國邁進提供了契機,為農產品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轉型提供了平臺。

參考文獻:

[1]曲亞楠.中國與俄羅斯農業產業合作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4):173-174.

[2]李秀蛟.俄羅斯發展有機農業與中俄在該領域合作前景初探[J].北方園藝,2020(2):162-169.

[3]蔣菁.普京第三任期以來俄羅斯農業的發展狀況與政策調整[J].歐亞經濟,2020(3):59-73.

[4]劉怫翔,AлёнaФeдopчyk.俄羅斯農業發展現狀及中俄農業合作前景分析[J].當代經濟,2019(1):14-16.

[5]王宇婷,宋繼華.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0(8):133-134.

[6]張紅俠.俄羅斯農業:經濟增長的新亮點[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8(3):37-51.

[7]陸南泉.俄羅斯農業改革及其啟示[J].理論導刊,2008(1):71-74.

[8]王志遠.俄羅斯農業用地私有化改革后的農業主體研究[J].歐亞經濟,2010(10):6-13.

[9]陸南泉.俄羅斯農業改革鏡鑒[J].財經,2013(30):122-127.

作者:方超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