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養羊配套生產技術應用效果
時間:2022-08-02 11:29:36
導語:林區養羊配套生產技術應用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林區養羊及配套生產技術,主要內容為“兩改四推廣”:改牛、羊(豬、羊)合圈為分圈,改地圈為樓圈;推廣適度規模養羊,推廣種羊異地交換,推廣種羊、羔羊和育成羊季節補飼,推廣疫病綜合防治技術。通過林區養羊及配套生產技術應用推廣,拓展林下經濟,促進林區經濟發展。
關鍵詞:林區養羊;生產技術;經濟效果
錦屏縣發展山羊養殖具有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是我國南方林區重點林業縣之一。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水熱同季,土壤肥沃,植被繁茂,牧草豐富。境內林地面積為186.39萬畝(1畝≈667m2),草地面積8.16萬畝。山羊為節糧型草食家畜,具有生產成本低、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高等優點。因此,充分利用林地間牧草,發展山羊生產,有利于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發展并進戰略,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主要推廣技術
“林區養羊及配套生產技術”關鍵技術措施為“兩改四推廣”及實行分區、分期輪牧。“兩改”:改牛、羊(豬、羊)合圈為分圈,改地圈為樓圈。“四推”:推廣適度規模養羊,推廣種羊異地交換,推廣種羊、羔羊和育成羊季節補飼,推廣疫病綜合防治。
1.1改牛、羊(豬、羊)合圈為分圈,改地圈為樓圈推廣
農村牛(豬)圈多為地圈(牛圈全為地圈),圈內四季墊草積肥,既濕又臟。牛、羊(豬、羊)合圈關養,一方面常因“擠、壓、踩”而造成羊的傷亡;另一方面極易感染各種疾病和造成疫病的相互傳播。用樓圈分開關養,則可克服這些不足。即選擇向陽背風,地勢稍傾斜(坡度在36°左右)的地段。用木材修建樓圈(樓高離地1~1.5m),墊板用邊板鋪墊,板間間隔1.5~2cm縫隙,以利糞尿從縫隙中自行漏下而排除。建設沼氣工程,實行圈、廁、沼氣池三位一體建設,人、羊糞尿直接自流進入沼氣池,通過沼氣池發酵后,將寄生在人、畜糞便里的細菌性病源、寄生性病源及蚊蠅蟲卵沉降殺滅,減少疾病發生和傳播,保證山羊身體健康,同時,羊糞尿進入沼氣池,經過微生物分解代謝生產清潔能源沼氣,生產有機肥沼液、沼渣,減少羊糞尿對環境土壤、水源的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1.2推廣適度規模養羊
推廣適度規模養羊,散養戶飼養規模一般每戶基礎母羊在10只左右,年飼養量達50只左右;養殖場飼養規模一般每場50只左右,年飼養量200只左右。
1.3推廣種羊異地交換技術
為防止山羊長期的近交、混交,品種發生退化,生產性能低。應引進優良山羊品種進行雜交改良和建立純種繁殖場。做好山羊繼代培育工作,每隔2年應從外地引進優良種公羊更換原有種公羊。
1.4推廣種羊、羔羊及育成羊季節補飼
林區林間牧草主要是禾本科牧草,且生長態勢為“春發、夏茂、秋實、冬枯”。以放牧為主的山羊,普遍存在夏秋季節羊體肥壯,冬春季節羊體掉膘的現象,應采取季節性補飼措施。即︰除常年喂給食鹽外,在飼草不足季節,種公羊配種繁忙季節,母羊臨產前后10~15天,羔羊產下1周后10~15天,育成羊出欄前20~30天,根據山羊品種、用途、年齡、個體體況等,酌情給予補飼。
1.5推廣疫病綜合防治技術
疫病綜合防治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的方針,對發病突然、傳染迅速、危害性大的疫病,如小反芻獸疫、傳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等疫病進行預防接種,對體內、外寄生蟲進行定期驅蟲,常見病進行及時診斷治療,春秋季對羊群(只)各進行1次藥浴,驅除體表疥螨、虱等寄生蟲,同時每3個月1次定期對圈舍內和圈舍周圍進行常規消毒。把握好山羊放牧時間。放牧山羊,要避開吃露水草葉和霜凍、冰凍草葉,以免產生應激反應而發生口瘡。
1.6實行分區、分期輪牧
根據山羊的習性和林間牧草的生長規律,放牧山羊實行分季節、分場地、分時期劃片輪牧,對幼林地牧草進行刈割飼喂。實行分區、分期輪牧,有利于提高林間牧草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
2推廣效果
2.1測產情況
錦屏縣林區養羊及配套生產技術應用效果測產情況見表1。
2.2效果分析
2.2.1經濟效益根據測產計算分析,應用后平均單產27.66kg/只,新增單產6.61kg/只,單位新增產值330.5元/只。2.2.2社會效益通過發展林區養羊,不但使養羊戶的技術得到提高,而且縣、鄉畜牧技術骨干的養羊知識和技能也得到了提高,為林區剩余勞力,尤其是鄉、村林場剩余勞力找到了一條致富之路,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優質羊肉,豐富“菜藍子”,繁榮市場經濟。2.2.3生態效益山羊采食能力強,具有一邊采食一邊排泄的習性。適度規模飼養,在成熟林地放牧不僅不會毀壞林木,還會起到“羊以林間草為食,林以山羊糞作肥”的雙重效應,提高了林業綜合效益,促進林下經濟發展。采用微貯技術,利用農作物秸桿(稻草、玉米秸桿等)制作微貯飼料飼喂山羊,既解決了季節性飼料不足的問題,增加了羊肉產量,提高了經濟效益,又使農作物秸桿過腹還田,增加了肥效,培肥了地力,變廢為寶。
3結論
通過應用“林區養羊配套生產技術”效果證明,只要加強管理,在近熟林、中熟林、成熟林、過熟林、杉木林和馬尾松林林地放牧山羊,不僅不會毀壞林木,還可起到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區綜合效益,增加林農經濟收入,解決“人畜爭糧”矛盾的作用。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是促進養羊生產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加強“林區養羊配套生產技術”應用的同時,還應抓好養羊產業化的建設,使林區養羊得到更大的發展。全縣山羊良種覆蓋率、繁殖率、羔羊成活率顯著提高,群體死亡率明顯降低,出欄商品率、出欄商品羊個體活重、經濟顯著增加,效果顯著。
作者:姚源海 李上星 趙華彪 陳祎寧 馬榮江 單位:貴州省錦屏縣農業農村局 貴州省黔東南州農科院
- 上一篇:農業園精細化氣象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 下一篇:顆粒飼料在家兔養殖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