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探討

時間:2022-08-05 08:52:29

導語: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探討

摘要:我國近些年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對環境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傷害,僅以目前熱議的“霧霾”天氣就能發現我國環境質量狀況。此外,水質惡化、土壤污染等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生態環境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應當加強對環境狀況的監測,從而保證經濟,加強環境治理,保證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環境監測

1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現狀及問題

1.1政府對環境監測服務市場的監管滯后

質監部門統一監管社會各類檢測機構的計量認證。檢測機構不但要提供專業化的環境檢測服務,同時受到國家政府部門的監管。目前在環境檢測服務市場上存在一些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①環保部門和質檢等部門在行使自身的權利和職能時存在不協調的現象,工作內容存在交叉沖突;②在對社會檢測機構行使監管權時,監管部門并沒有強有力的法律依據;③專業部門缺乏合理的管理體系。

1.2監測技術待提高,數據互聯存瓶頸

目前我國基本采用連續自動監測的方式對環境空氣質量和大氣污染源排放狀況實施實時監測,但是在水體方面卻難以實現自動監測,我國的972個地表水監測中只有149個點位能夠進行連續自動監測,而其他絕大部分是人工取樣檢驗的方式對當地水體進行檢測,然后定期向上級報告。我國地下水自動化檢測井數量占有比例僅僅為14%。在土地利用方面,通常是幾年才進行一次監測,所以對水土流失、草原損害等生態破壞行為的監管力度不夠。

2統籌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議

2.1建立獨立的國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

(1)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布置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宏觀決策可以以此監測網為基礎,為國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檢測預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評價、責任的考評、公眾參與等政策的落實和執行服務。開展全國性的環境質量監測網能夠提高國家對環境實時狀況的掌握情況,具有全局性和區域性,有助于監督監測國家重點污染源,可以實現跨國界生態環境的監測,同時有助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環境質量預警工作。

(2)可以將各個部門和地方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進行有機整合。在國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中,加入各個地區和部門在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地利用、草原狀況等生態要素的監控,有效提高全國在環境方面的監測,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優化網絡技術,逐步實現監測網絡的拓展和擴大,這樣有助于加強對環境的實時檢測,統一管理。

(3)由獨立機構管理國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全國性的環境監測是一項龐大的工作,同時為了避免不同部門之間出現工作的交叉重復或者職權上的矛盾,可以成立專門的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部門,該部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直接由國務院進行管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權責分離的狀況,保證國控生態環境質量檢測體系具有公平、公證、獨立和權威。

(4)在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部門后,可以將其他大量的各個部門和政府的職能進行整理分析,進而可以根據整理得到的結論針對不同的管理需求設立專門監測職能,設立專門用于監測生態環境的監測網,提升環環境監測時效。

(5)應當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在專門監測職能領域的權利和責任,根據不同項目內容監測標準要求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基礎對中央責權、地方責權等列出詳細的清單,將中央和地方的責任權利明確劃分,避免出現工作重復和沖突。

2.2創新政府監管方式和手段

政府應當在購買環境檢測服務上加大力度,提高社會檢測機構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水平,提高相關部門環境監管的整體實力,應當以國家層面加強設定和管理生態環境檢測機構的資質。環境檢測市場可以朝著多種類方向發展。對于人煙稀少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需要加快培育監測市場,政府需要發揮主導作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金開展環境檢測。東部地區同時也應當提升自身的環境監測水平,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加快發展政府環境檢測機構的發展。不斷完善環境保護問責機制,保證政府能夠對環境進行有效的管理。

2.3加強構建生態壞境監測大數據體系

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強對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體系的構建,規劃制定生態環境監測的“互聯網+”專項,加強匯交、集成、共享和應用監測信息。還可以以管理為目的構建國家生態文明平臺,分析生態環境監測的數據,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化支持和基本數據,從而全面提升監測技術和水平,加強先進設備的應用,不斷在環境監測領域推廣和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在線監測等先進的技術。支持重點監測設備的研發。建立健全數據信息生產的技術標準與規范,實現各類儀器設備的互聯互通、實時接入。

3結束語

目前世界環境狀況低下,生態環境監測是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的重要基礎技術支撐,在新形勢下深化生態環境監測、加強生態文明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建立、爭取實現信息共享是實現環境統一管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是保障我國可持續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重要途徑。

作者:鐘小容 單位:重慶市合川區環境監測站

參考文獻:

[1]羅毅,高鋒亮.加快推進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改革為生態環保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J].環境保護,2015,(20):16-19.

[2]王海芹,程會強,高世楫.統籌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的思考與建議[J].環境保護,2015,(20):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