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人類活動對水域景觀的影響
時間:2022-09-08 04:41:08
導語:疫情時期人類活動對水域景觀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水域景觀為自然界的重要構成部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過度的城市建設與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已成為我國首要解決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今人類活動是造成環境惡化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而一味的索取卻不懂得貢獻與責任,最終的結局將會走向消亡。人類應該停下腳步認真思考,在疫情期間因人員流動的減少,水域景觀出現水質清澈見底、水生動物浮出水面的奇觀現象。通過研究疫情期間人類活動對水域景觀的影響程度,運用知識儲備和網絡信息檢索結合當下社會實際情況以及對水域景觀投入的力度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規劃建議,有效減輕自然界的負擔,實現水域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肺炎疫情;水域景觀;人類活動;規劃建議
1、引言
繼03年SARS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再一次給全國以及全球帶來巨大的影響,威脅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疫情的爆發體現了我國戰時響應以及動員速度,為防止疫情蔓延危害人民健康,政府迅速采取“封城”、限制出行、停業等隔離措施。疫情期間,人類被按下了暫停鍵,而自然界則利用這一短暫的時間來休養生息,水域景觀便是其中之一。因各地人群外出活動的減少,水域景觀出現很多罕有的自然現象,水面變得十分清澈,正如南朝吳均所寫“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這也提醒了我們,人類活動對水域景觀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值得去深思熟慮。
2、水域景觀概述及分析
2.1水域景觀概述。水,生存之本,萬物之母。從我國的歷史可知,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自然界的產物。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心向自然的人群也隨之增多。據相關統計,早在2000年人類出游水域景區便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為了響應人們的心聲,專家們對該領域進行探索研究,利用風景的水域將它的自然屬性與人文屬性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綜合表現,被稱為水域景觀。[1]2.2水域景觀分析。水域景觀是以水體獨立成景或景點的形式存在,并遵循水情、周圍環境等規律,其作用為居民生活提供旅游、欣賞、休憩等場所。水域景觀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員之一,調節著生態的平衡;是城市的象征,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與生態質量的提高;是人們的福地,提供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緩沖。但水域景觀是城市中極其柔弱的一部分,很容易因人們的過度行為遭受破壞與污染,最終走向終點。我國各個地區的水域景觀因在規劃維護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錯誤,從而導致部分水域景觀經常出現因污水排放導致水體污染,以及人群的不良行為導致垃圾順水漂流,地方特色文化丟失。以江西婺源的小李坑為例:李坑是個古村落也是一個旅游景區,具有著名的徽派建筑,沿溪而建,兩條河流流經村莊,繪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景畫卷。但因人群認知程度缺乏,過度在溪流里洗衣、丟垃圾甚至潑污水,導致現在的李坑已失去以往的容貌,無法在讓游客體驗流連忘返的感受。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限制了人們的步伐。在世界各地陸續采取“封城”,并將幾十億人關在家中的措施下,許多水域景觀都在發生不可思議的變化。特別是印度、菲律賓、意大利。據國外報道,因大量人群居家隔離,污染嚴重、渾濁不堪的印度母親河恒河,在疫情期間開始逐漸變得干凈清澈,恢復了許久未見的明凈,并達到可以直接飲用的階段。菲律賓的旅游勝地巴拉望島,因疫情時期人員減少出現了多年難遇大量水母浮上水面的案例,為水域增添了一道景觀。意大利的威尼斯,因疫情來勢兇猛,街道、運河不再有成群的游客,原本常年渾濁的威尼斯運河,變得碧波蕩漾、清澈見底以及成群結隊的魚群。2020年3月,全國各地從一級響應逐步降到三級相應,各省基本恢復秩序。筆者通過外出考察唐山環城水系新開河道發現,因疫情的影響以及春季的到來,萬物生長,水面不在有各種垃圾漂浮物,能夠清晰的看到魚群暢游,為水域景觀恢復自然生態產生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綜上所述,疫情雖然限制了人員的外出,但是讓水域景觀這樣的自然生態得到喘息的機會并有時間修復自身。3.1國家政策。國家政策的頒布是人類幫助自然的一項實質性工作,通過合理的規劃水域管理方案,規定各個部門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規范建設項目占用水域行為,加強對水域的保護。依照法律執行,制約過度砍伐、大興土木、企業污水排放等。3.2人口增長。人口增長對自然界來說是一項很大的負擔與挑戰,是導致水域惡化的一大因素。人口持續的增長與自然資源的消耗是成正比的。以生活污水為例,人口的擴張會連帶生活用水量的增加,由于治理不完善的地區會直接將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水流域中,水域的凈化能力遠遠比不上人類的排污速度,日積月累原有的生態平衡逐漸被打破。3.3城市用地。一座城市的興起與繁榮離不開土地利用,各個城市大力開發,高樓拔地而起,經濟水平與人們的生活質量都在有效的提升。而背后所反映的生態問題也隨之出現,大量的飛沙、塵埃、分子飄落在空中水面,對其造成一定的污染傷害;以及地面硬化程度飆升,無法進行有效的呼吸、土壤保水以及水土之間的營養修復。
4、水域景觀規劃建議
根據疫情時期因人類活動對水域景觀造成的影響及水域景觀的分析,為更好地改善水域景觀生態環境狀況提出以下規劃建議。4.1尊重自然,恢復生態。尊重自然,恢復生態是改善水域景觀的首要選擇和最終目標。早在20世紀,西方國家就提出恢復和修復水域景觀作為新的發展目標,解決各種水域污染問題以及自然生物的減少,最終目的是修復水域景觀的自然狀態,改善生態系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4.2優化水域監管機制和行政執法職能配置。水域景觀的改善離不開國家制定的工作方案,優化水域監管機制既解決水域環境問題,美化水域景觀,又維護人民大眾的切身環境權利,合理分配各部門職能,可以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在保護和發展間找到平衡。4.3完善帶領工作,增強人民憂患意識。工作方案的順利進行,需要正確的人帶領群眾去實施以身作則,并宣傳相關法律知識,增強人們的憂患意識以及知識儲備。以錢會根同志為例,作為廟兜村黨支部副書記,對村域河到的檢查每天都會進行,并帶領群眾進行水域清理,使得廟兜村的水域景觀煥然一新,呈現出微波蕩漾,綠樹成蔭的風景畫面。4.4加強水域駁岸空間,構建生態走廊。水域景觀的駁岸空間不僅起到維護生態作用,還應滿足人群、社會需要。根據不同的景觀需求合理規劃駁岸空間的布局,建設娛樂休閑、水域處理以及防洪等功能。而生態走廊則是城市與自然生態的綠色屏障,有效的改善城市氣候、熱島效應,以及通過生態走廊中的植物凈化空氣、水體,抑制細菌污染。4.5因地制宜,規劃設計。每座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河流流域,有著不同的水土風情、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在規劃設計上應注意城市地脈與人脈兩個方面??紤]城市與水域景觀的協調性,確保規劃符合當地土壤屬性、地理、氣候、水紋條件以及人流范圍,既能對城市起到景觀美化,又能提高水域的凈化工作改善水質。與此同時,在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歷史河道文化以及人文特色,將城市的特點與品味在水域景觀中體現出來。
5、結語
疫情喚醒全民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讓人群集體陷入沉思。許多城市的水域景觀存在居民知識儲備缺乏、建設管理水平不完善、對水域生態功能和需求重視不足等問題。通過以上分析論述,可以看出人類活動對水域景觀乃至整個自然生態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構建一個人類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是一個復雜且極具挑戰性的過程。目前,國家也在積極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遵循所強調的,要科學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在發展的同時也要守護好自然生態這一底線,讓天高云淡、綠樹成蔭、水波粼粼成為我們國家的特色風景,城市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是國家永續發展的根本。
參考文獻
[1]薛惠鋒.景觀水資源與水域景觀相關研究[J].經濟地理,1994,89-91+70.
[2]劉瓊英;全華.國際水域景觀治理研究述評——兼論對我國水域景觀治理的啟示[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9,No.70,45-48.
[3]常婕.西安市水域生態景觀分析——以“八水繞長安”治理建設為例[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0(11):166-166.
[4]于淑娟;趙培然.城市水域景觀治理機制研究——以杭州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5,No.258,142-143.
[5]謝云.人類活動對滇池小流域生態環境影響機制研究[C].南京師范大學,2017.
[6]劉苑;王潤;陸文欽;彭赤焰.城市河流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構建——長沙市圭塘河流域治理與生態修復規劃設計[J].景觀設計學,2019,v.7;No.040,116-129.
[7]何達.城市生態濱水景觀規劃設計思路探討[J].江西建材,2020,No.254,81-83.
作者:王夢媛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疫情過后城市三位一體空間升維研究
- 下一篇:重大疫情中“輿情反轉”現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