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現狀與發展戰略思考
時間:2022-02-23 03:39:01
導語:生態養殖現狀與發展戰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入21世紀,山西省委、省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大規模開展生態建設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雁門關地區生態養殖產業的建設,通過引進先進的種植模式,雁門關地區可用于家畜飼料的作物種植面積達10萬hm2,占種植業的15%,使得其產業結構得到了有效調整。同時畜牧業標準化養殖小區從無到有,養殖方式從零散粗放式到規模集約化發展,大力推進了雁門關地區生態養殖事業的發展,摸索出了一條穩定、協調、快速的生態養殖發展之路。理清發展的思路就能提升發展的速度。瞄準生態養殖發展的“軟肋”,雁門關生態養殖在建設中因勢利導,遵循“種養結合、集約發展,立體開發、循環利用”的思路,形成了統一規范布局,統一圈舍建設、飼養管理、疾病防控的規?;l展模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兼顧生態與經濟效益的可持續養殖發展道路。(1)建立了責任明確的工作體制。雁門關生態養殖經濟區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明確個人的分工和職責任務,把生產建設內容具體化使得工作效率極大地提高,保證了生態養殖事業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是成立了由主管農業的相關領導擔任組長的生態養殖區領導小組,畜牧、發改委、財政等有關部門參與,并定期召開領導組會議,及時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共同協調,相互配合,整體推進,形成了強大合力,極大地推進了生態養殖建設的發展。二是強化領導責任,在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基礎上,縣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部署,分管領導深入一線組織推動,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細化任務、落實責任,確保了建設任務順利完成。三是強化考核獎懲,把建設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認真落實上級的文件精神,嚴格地執行相關的政策。在落實國家和省里出臺的各項政策的基礎上,雁門關生態養殖立足于發展實際,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創造了優良的發展環境,實現了率先發展的目標。初步建立起政府搭臺、部門組織、群眾唱戲的組織分工模式。(2)農業生產與生態養殖協調發展。雁門關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脆弱的農業生態環境,為了加快生態養殖建設發展速度,提高本地區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在雁門關地區開展了一系列與生態養殖區配套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活動。如:小流域綜合治理,通過植樹植草改善地區植被覆蓋,治理各地的水資源等,形成了“一行檸條、六行苜蓿”雁門關地區特有的飼草料種植模式,牧草種植實現了規?;⒖茖W化、集約化發展。同時,試驗與推廣應用相結合,大力發展優良牧草品種,發展優質牧草,與此同時,結合養殖規模、勞動力數量,部分農作物用地改變為飼草料種植地,實現了農業與畜牧業的協調發展。(3)以重點工程為龍頭,帶動畜牧業的全面發展。依托優質畜產品基地建設重點工程,引導零散小規模的養殖場戶向集約化、規?;臉藴市宛B殖方式發展。目前,規?;B殖小區建設覆蓋全區60%以上的村莊,養殖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同時,嚴格執行國家有機、綠色、無公害畜產品生產標準,并逐步與國際接軌,在部分縣區建立了出口肉品加工企業,全面提高了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4)完善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發展方針,本地圍繞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聯合山西省農科院、山西省農業大學及相關企業,通過產學研結合方式,開展了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通過關鍵技術解決,提高了區域畜牧業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推動了畜牧業持續、健康、高效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技支撐與技術服務體系。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4點:一是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的作用;二是推廣了一系列實用科學技術,主要包括合理調配飼料喂養、牲畜快速增肥、隔離喂養、草料加工等先進技術;三是加強了無害化處理畜禽的技術;四是對生態養殖人員和基層干部群眾進行了技術培訓。
2促進雁門關地區生態養殖建設的建議
2.1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和管理力度
要發展良好的生態養殖經濟,就要依托當地區域特點,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籌措投資資金,加大對雁門關地區生態養殖建設的資金投入。同時要抓住國家大力發展生態建設、強力推進我國畜牧業發展的歷史機遇,用自身的優勢積極爭取國家的資金投入,保障生態養殖經濟區的發展。
2.2創建品牌以建立信譽體系
通過打造自主品牌,吸引外部投資,擴大經營規模與品牌影響,逐步建立安全、優質的肉品信譽體系,推動雁門關地區乃至全省畜牧業的高效發展戰略的實施。
2.3創新發展長效機制
雁門關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的惡劣,限制了其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要使雁門關生態養殖建設平穩、快速地發展,就必須在發展過程中摸索出一條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創新機制。一是創新領導機制,能夠發揮各級領導對資金的引導作用,優化雁門關地區生態養殖產業的融資環境。二是改變投資機制。在建設生態養殖經濟區時,不能單一地僅靠政府資金的投入,要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優勢,多元化地進行籌資,保證雁門關地區生態養殖建設的順利進行。三是管理機制的完善。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機制,就是要建立一個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管理制度,如股份制、合作社大戶負責制等都是有效的管理機制,結合當地特色,選擇合適的管理機制,就能極大地促進生態養殖的建設。四是考核機制的創新。制定相關的制度政策,要求各地區嚴格地執行,并對其進行不定時的突擊檢查,同時組成專人小組對其進行嚴格的考察驗收,保證生態養殖建設的順利進行。
2.4加大技術研究與科技成果推廣力度
科技進步是加快雁門關生態養殖建設的關鍵。在建設生態養殖的同時,“先行先試”,在雁門關地區大力推進畜牧業關鍵環節實用技術示范推廣,把現代化元素植入生態養殖園建設,提高畜禽生產、管理水平,培育改良適宜在雁門關地區推廣的畜禽優良品種,提高雁門關地區的畜禽良種覆蓋率,為畜牧業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引進多種先進科技項目,如高產奶牛繁育項目、畜禽良種培育與改良項目、畜禽養殖關鍵技術示范項目等。同時,在雁門關生態養殖經濟區大力開展養殖實用技術的推廣與培訓工作,擴大生態養殖生產技術的普及面,提高生態養殖技術人員和廣大養殖戶素質,促進雁門關地區的資源型經濟轉型,推動城鄉統籌,提高養殖收入,推動現代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作者:黃革新工作單位:山西省科技情報研究所
- 上一篇:低碳經濟下林產品貿易與環境保護分析
- 下一篇:科技支撐農業發展的路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