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豬養殖技術與發展趨勢

時間:2022-08-06 10:47:38

導語:生態豬養殖技術與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豬養殖技術與發展趨勢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解決溫飽就是最高要求,但現在不僅要吃飽,而且要吃的有質量,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成為近年來養殖業的新寵。它避免了像傳統養殖業一樣的嚴重污染,以及亂用抗生素產生的問題,使養殖業更加安全,促進了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養殖;衛生條件;技術要點;豬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于豬肉的需求日益增大,所以在本文之中將會對于豬養殖技術做出全面的剖析,來對于豬肉的質量進一步的增強,希望能夠給予大家一些啟發。

1豬生態養殖的條件

豬的健康成長不僅僅與飼料有關,環境也會對它產生極大的影響,尤其是生態養殖的時候,對豬圈的條件要求越來越高。豬圈中地面鋪設的材料必須安全,而且符合生態養殖的特征,要有良好的滲透性和吸水性。這樣才能保證豬圈的干燥和通風,還有對豬圈要定期進行消毒,防止滋生細菌。每一個豬圈喂養的豬的數量要有固定的比例,控制養豬的養殖密度,要及時清理豬圈中的糞便,只有干凈衛生的養殖環境,才能夠保證生態豬的健康成長[1]。

2合理選擇主品種

1)豬生長速度的快慢,主觀上取決于豬的品種,經過實驗證明,在同等環境、同的飼料、同等養殖時間的情況下,不同品種的豬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應該根據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選擇最適宜的豬品種,北方地區氣候寒冷,就應該選擇攝入量少、生長周期短的品種,南方地區就要選擇能適應濕熱天氣的豬的品種[2]。2)仔豬斷奶以后,就被圈養在欄中,對仔豬的喂養要和成年的豬不同,每日定時電量,每頭豬每日飼養的混合量應該有精確的比例。每一天飼料量都應該有增加,等到仔豬養到2--4個月的時候就要換另一種飼養方式,那就是少喂勤添的飼養方式,每天的添飼料次數也應該有所控制,大約在四次左右,再過一至兩個月之后,添飼料的次數就可以減少到三次。如果豬舍的面積很大,豬的數量也很多,那么這個時候,可以選擇一個地區作為豬的采食場。喂養的時候,直接把食物扔在地上,豬可以自由選擇吃多少,什么時間吃[3]。

3豬生態養殖的技術

1)在豬生態養殖的過程中,發酵床養殖技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先進的技術。它達到了我們對環保的最低要求,是一項零排放無污染的生態環保養殖技術,這項養殖技術能夠把養殖糞便處理、環境控制以及有機肥生產形成一個有機的鏈條,可以選擇農作物秸稈和具有磨粉的植物混合均勻后的發酵物,作為主要的飼料,這樣豬排泄出來的糞便。在這種墊料下,就會被迅速的吸收分解,形成優質的有機肥,這種有機肥可以用于農作物種植中,這樣就解決了養豬過程中糞便的排放問題,給豬的生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生長,所需要的一些礦物質有益菌打等,都得到了補充。提高了豬的抗病毒的能力,也實現了飼料利用率的最大化,減小了豬得病的幾率,從根本上保證了豬肉的質量[4]。2)時下很流行的林下養殖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將豬圈和林地相結合的一種方法,由于林下養殖的植被,能夠減少污染、減少占地,保證了養殖環境,豬肉的質量也能得到保障。這種林下養殖技術的選址必須在天然的領地保證通風性好,而且要向陽,林地中的植物。不能對豬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要保證在林地周圍沒有污染源,尤其是水,要保證在干凈無污染的地方選址。然后用鐵柵欄將所選地址圍起來,林下養殖所選的豬不能過大,要讓豬從小養成適應林地養殖的環境。如果所養的豬過大,它已經適應了原來的生活環境,對現在的林地生活環境就不能很快的適應,容易發生疫病,也不能保證豬的健康,如果豬過小,它的免疫系統還不十分完善,抵抗病毒的能力很差,飼養過程中,有一些細菌就容易讓豬產生疾病,在林地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位置,而且要定期更換,不同的生長時期要注意選擇不同的飼料,減少疾病的威脅,還要定期給豬打疫苗,提高它的抵抗能力[5]。3)種養結合養殖技術就像食物鏈一樣,要按照養豬—糞便--農作物生長--產業或秸稈模式,讓養豬和種植業相互促進有機結合,豬的糞便變成了肥料,促進了養殖業的植物的生長,而農作物也解決了豬糞便造成的污染,這樣提高了經濟效益的同時,養殖業和種植業能夠和諧有序的發展。豬的糞便作為有機肥料進行種植,能夠減少農藥的污染,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生態豬吃白菜蘿卜等飼料就會成為有機豬肉,提高豬肉的質量,這種循環養殖的方式使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并且所有的資源都能夠循環利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方法保證了養殖業更加生態化。

4豬生態養殖疾病的處理辦法

在生態豬的生長過程中和普通的豬一樣,要預防各種疾病,這樣就需要對豬進行實時檢測,一旦發現有某些疾病的預兆,就要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地處理,如果發生了疫情,要及時和防疫站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并把病豬隔離起來對癥治療,而且對豬圈要進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擴大感染的范圍,對其他沒有發病的豬也要加強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畜牧獸醫站工作的人員要對養殖戶進行技術上的指導,讓他們掌握生態豬的養殖技術,最常見的疾病預防和最初的處理措施,對于在養殖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并采取治療,控制傳染,減少損失[6]。

5結束語

豬的生態養殖技術已經成為了養殖業的主流方向,它能夠提高豬的產品質量,并且保護了環境。不僅國家大力提倡,而且養殖戶也非常踴躍的參與,各地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最佳的養殖環境,推動我國養殖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良軍.探究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15,(22):164.

[2]劉乾.豬生態養殖技術探討[J].湖北畜牧獸醫,2016,(06):44-45.

[3]高紅梅.豬的養殖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5,36(5):103.

[4]鞠淑娜.豬的養殖技術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8):29.

[5]趙興良.保育豬在運輸中發生應急反應的原因及其對策[J].現代畜牧科技,2016,(10):50.

[6]任科躍.規模豬場保育豬的養殖技術要點[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11):91.

作者:任欣欣 姜淑靜 李寶華 單位:1. 海陽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2. 海陽市盤石店鎮畜牧獸醫站 3. 海陽市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