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生態養殖技術分析
時間:2022-08-06 10:57:38
導語:田螺生態養殖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田螺肉味鮮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在扶貧開發中,不少地區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在河湖、池塘、溝渠及稻田養殖田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值得推廣養殖。田螺是淡水軟體動物,喜棲于冬暖夏涼,土質松軟,餌料豐富的湖泊、河流、沼澤地及水田等環境,特別喜集于有微流水之處。田螺屬雜食性生物,攝食水中的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莖葉等,也可建池人工養殖,還可利用水稻田混養田螺。
1.養殖池設施與改造
(1)專池養殖專池養殖田螺,要求專養池水源充足,水質良好,腐殖質土壤及交通方便,最好有天然流水的地方。池寬1.5米,長11米,深0.6米,廂寬0.5米。養殖池的南、北側分別開設進水口和出水口,并安裝鐵絲網。這種建池規格,有利于田螺養殖的生產管理,采收田螺時不必進入池中捕獲,可在養殖池的兩邊收撿,十分方便。同時,可在養殖池中稀植適量茭白、慈菇等水生植物,不僅可提高土地利用和產出率,而且能為田螺生長創造良好的遮陽和生態環境。(2)稻螺種養田改造利用水稻田放養田螺,尤其是常年不涸水且濕潤的沼田,生態環境非常適宜田螺生長。稻田養殖田螺,稻作的有機肥料已足夠田螺生長營養所需。同時在水稻植株的蔭蔽下,炎夏時節田螺仍可繼續生長。稻、螺混作養螺簡易省工,缺點是不便稻作耕耘和不能施用農藥等防病治蟲。利用稻田養螺,一是需要適當加高田埂,要求高和寬均能達到50厘米,以防田螺逃逸;二是稻田蓄水應達30厘米左右;三是進排水口均要設置防逃柵欄,柵欄可用不銹鋼或塑料網布安裝,高出田埂0.8米,以防鴨、鳥等敵害捕食田螺。
2.螺種選擇與投放
田螺品種很多,多為自然繁殖,每年6—9月是田螺大量產卵繁殖期。人工養殖田螺種苗可從兩條途徑解決:一是從肥沃水體,如茭白田、慈菇田和渾水溝渠中收集,一般晚稻收割后漚田時,是捕捉田螺的好時機;二是從市場或養殖專業戶采購優質商品成螺,然后從這些田螺中挑選個體重15~20克、體色淡褐、殼薄、體圓、尾鈍的鮮活雌、雄螺為種螺。養殖商品螺,可挑選雌螺直接放養;若是供繁殖用,則應按一定的雌、雄比例搭配放養。一般要求雌螺占總螺數的80%以上。雌螺個體較大,螺身較偏圓,外殼凹平;雄螺個體相對較小,螺身較長,外殼凸起。螺種投放前7~10天應對養殖場地進行清理消毒,一般每畝(1畝=667平方米)水深20~30厘米可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水后均勻潑灑消毒。田螺善于鉆泥,水溫20℃~25℃時生長最快,水溫低于15℃或高于30℃時,便停止攝食。水溫降至10℃以下時,入土冬眠,到翌年開春水溫上升到15℃以上時才開始活動。根據這一習性與活動規律,大部分地區3—11月均可放養田螺。投放密度可根據養殖類型而定:自然區域內放養,每平方米投放成年雌螺10只;如投放未成熟幼螺,雌雄比為1~2∶1或2~3∶1。
3.日常管理
(1)飼料投喂田螺食性較雜,一般以水生植物、藻類、蔬菜、瓜葉、土壤腐殖質、動物尸體等為主食。人工投喂的飼料主要有米糠、麥麩、豆餅和配合顆粒飼料等。如果在肥沃池塘與魚類混養或田螺的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田、沼澤田養殖,一般不必專門投喂飼料。但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必須補充投喂飼料,畜禽糞、稻草之類的有機肥,也可用于飼喂田螺。如能采用配合飼料投喂則效果最好,配方可用:玉米粉20%、魚粉20%,米糠60%,一般每3~4天投喂一次,投喂量為田螺總重量的1%~3%。(2)水質管理田螺生長的最適水溫為20℃~26℃,炎夏季節由于氣溫較高,水溫可隨之上升,容易導致高溫缺氧,故4月后,可采取流水方式調節水溫。飼養過程中,一是要注意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新。特別是夏季水溫超過30℃時,更應經常換注新水,一般每周換水2次,適當加深水層,以降低水溫,促使田螺正常生長和攝食。二是專養池水深一定要保持在30厘米左右,冬季則可降至15~20厘米,以利提高水溫。三是田螺對農藥、除草劑和有毒的工業廢水極為敏感,一定要切實做好防避措施,以保證田螺的正常生長和繁殖。
4.越冬管理
一旦水溫降到9℃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時田螺用殼頂鉆土,鉆土深度寒冷地區一般達15~20厘米,較暖和地區一般10~15厘米。鉆土后,只在上面留個圓形小孔,小孔不時冒出水泡。田螺在越冬期間停止采食,養殖池水深應保持在10~15厘米,一般每隔5~7天換水一次,以保持水體溶氧充足。冬季嚴寒時期,養殖場地可撒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切碎稻草一方面可掩蓋田螺冬眠時的孔隙,防止鳥獸侵害,另一方面可減少水分蒸發。
5.田螺收捕
田螺一般經過一年的精心養殖,個體可達10克以上,即可捕撈上市,但應避開田螺的3個繁殖高峰期:即6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以免影響田螺繁殖。收捕時,可檢捕或排干池水,檢拾要分批進行,宜用直徑20厘米、網目2.8厘米的手抄網捕撈,使小型個體能漏網于池中繼續養殖。商品螺可用竹籮裝載運輸,經常灑水,以保持濕潤,幾天內則不會死亡。捕撈時還應注意選擇個體較大的田螺留作親螺培育,為翌年繁殖仔螺作好準備。
作者:曹滌環 單位:湖南省沅江市農村辦
- 上一篇:地質勘查財務管理轉型分析
- 下一篇:疫病防控與生物安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