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12-28 10:39:32
導語: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物產業的發展需要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生物技術類人才。為此,廣西民族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探索了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專業第二課堂課程內容,獲得了顯著效果,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地方高校專業類第二課堂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專業第二課堂;科研創新能力
重視以專業知識學習為主的第一課堂教學是各類高校長期以來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卻忽視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1,2],造成了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隨著我國生物產業的發展,對生物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其中科研創新能力已成為了新時期生物技術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
一、專業第二課堂概述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專業類第二課堂,有別于學生課余參加的體育、文藝、娛樂等活動的通識類第二課堂,指以學生在課余圍繞專業知識運用而開展的競賽、研究、實踐等各類活動,內容和形式多樣,大大地拓展了學生專業實踐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方法和途徑[2]。廣西民族大學是地方性高校,負責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各類高素質的民族地區人才。生物技術專業結合廣西區域特色自然生物資源設置課程體系,培養符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面向東盟、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技能型高素質專門人才。廣西具有豐富的自然生物資源,為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響應《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廣西政府特別頒布了《廣西生物技術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明確了廣西生物技術優化突破的戰略路徑。這一系列的規劃對于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無疑更加的迫切。但在近20年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該專業仍然停留在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層面,雖然也零星開展一些旨在提升科研素養第二課堂的實踐,但是由于內容單一,效果不明顯。為了適應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需求的提高,該專業從2012級學生開始,系統探索實施了以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專業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二、政策保障和第二課堂培養方案的制定
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廣西民族大學自2014年起陸續頒布了創新實踐的學分管理辦法,如《廣西民族大學本科生社會實踐課程管理實施辦法》《廣西民族大學創新實踐學分實施辦法》《關于活動性實踐課程、研究課程學分的實施辦法》等,保障各項實踐學分。結合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在原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構建了基礎知識訓練體系課程和專業技能訓練體系課程的第一課堂課程體系,在大二學年起可選擇進入訓練類和/或實踐類的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具體結構如下圖所示。第一課堂的基礎知識訓練體系是技能訓練的基礎,而經過了第一課堂體系訓練后,可進入專業第二課堂課程進行訓練,并與專業見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相互融合在一起,共同達成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第二課堂活動內容
(一)與畢業論文結合,組織科研活動。畢業論文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將課題研究與畢業論文結合無疑將會大大提高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積極性和使命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從以下環節開展,一是加強主持有科研項目的老師對課題前言和進展的宣講,激發學生的興趣點;接著從大二起鼓勵學生參與老師的項目研究,結合畢業論文提出選題,老師針對學習積極主動、科研素養較高、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創新性較強的選題,而對于專業基礎較差、創新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則適當降低選題完成的復雜程度,確保學生能按期完成畢業論文研究;三是加強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包括科研小組內成員之間實驗進程的協調,布置學生及時查閱最新發表的科技論文及專利,與學生交流和探討其中重要的研究思路和創新點,激發其科學創新思維,定期匯報實驗進展,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各類問題的解決方案,以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撰寫科技論文或專利,在寫作中進一步凝練項目創新點;四是加強系部的監管職責,即對選題審批、任務書、開題報告等環節把關,結題則融入畢業論文撰寫和答辯中,通過了則獲得畢業學分,參與指導的老師可獲得相應的教學工作量認可。通過以上活動促進學生在科研訓練中培養創新能力。(二)與學科競賽結合,組織創新實踐活動。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直接的作用[3],其表現形式通常是實踐能力的比賽,比賽過程迫使學生主動思考、大膽創新。首先,學院層面專門組建由教務和團委等老師組成的創新創業組織機構,負責創新素養訓練,并作為老師與學生之間聯系橋梁,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大賽;其次,組建一支能力較強的創新導師隊伍,加強學生指導。導師主要負責對學生的創新訓練和參賽指導。學生可從參與的科研課題、查閱的資料和社會實踐中凝練參賽項目,由于從項目選題、項目書的撰寫、實施、展示的整個環節都需要學生傾注大量的心血和查閱大量的文獻,而項目結題、答辯等,則需要對項目進行總結和升華,這一過程的鍛煉不僅可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對信息的提煉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強有力的訓練;最后,加強成果的學分轉化和激勵,比如創新項目的考核指標通常要求至少發表1篇論文或者申請發明一項專利,這些成果可折算成相應的學分。因此,在第二課堂模塊中,以學科競賽為載體的創新實踐活動,如每年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大賽,教指委的學科創新競賽等,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可靠的載體平臺。(三)與畢業實習結合,組織生物產品創新實踐活動。畢業實習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專業技術問題、提升創新能力的實踐活動。結合畢業實習,到企業進行生物產品研發,是培養科研創新能力的一個絕好的策略。第一,加強企業進校宣講,讓學生對專業理論之外的“專業社會”進行了解,認識專業產品及其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第二,開拓產學研合作單位,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產品研發平臺,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單位進行產品研發,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以及創新熱情;第三,執行校企聯合雙導師制,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即校內和企業各一名導師,企業導師負責學生參與產品研發過程的指導,實現產品研發目標,指導學生從產品項目立項、可行性分析、具體研發過程以及研發過程中各種問題的解決,到最后新產品進入生產線,都極大地訓練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第四,加強考核評價方式,在產品研發結束后,企業導師根據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給學生的打分,并獲得相應的學分,特別優秀的還將得到學校的表彰,優先參與各種評優活動,使學生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更激發了他們步入社會后的創新激情。
四、實施效果
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專業第二課堂與學生的畢業論文、學科競賽、專業實習等融合聯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使學生在畢業論文質量、期刊論文寫作能力、創新創業項目資助和考研就業等發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如:在學院研究生數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老師們將本科生當研究生培養,使得課題的執行率和完成質量逐年提高;學生發表期刊論文數量逐年增加;畢業生考研率從20%提高到近年的40%,升學率從12%達到20%;自2012級以來,98.17%的學生畢業論文均為良好等級以上,近兩年的抽查外審均在良好等級以上;近3年來,申報的各級創新訓練項目103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171項,獲得國家級銅獎1項、省部級金獎1項,銀獎4項、銅獎2項、校級金獎銀獎各1項、廣西“創青春”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區級銀獎2項、“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2019年廣西本科高校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類教指委大學生創新競賽一等獎2項等榮譽;學生一次就業率和就業能力明顯提高,近3年來,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總體滿意度達99%以上。
總之,建立的以科研技能訓練、依托競賽的創新實踐、生物產品創新實踐活動為主要內容開展的專業第二課堂體系及實踐在廣西民族大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上獲得了顯著的效果,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地方高校專業類第二課堂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趙曉磊,齊秋菊,霍旭陽,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實驗課教學方法探討[J].福建質量管理,2015,12:224.
[2]張靜娜,王莉,粘永健,等.第二課堂教學培養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1):79-81.
[3]王菊霞.基于大學生學科競賽項目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J].教育教學論壇,2017(48):193-195.
作者:何秀苗 單位:廣西民族大學海洋與生物技術學院
- 上一篇:玉米帶秸稈利用與生態環境問題研究
- 下一篇:肉牛玉米秸稈膨化生物飼料加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