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產防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23 08:36:26
導語:畜禽生產防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讓中職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的學生能滿足社會企業和機構的實際需求,滿足現實生產對綜合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既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提升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和效率,將此作為教學創新改革的目標和方向?;诖?,本文從當前中職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的教學現狀和問題出發,提出實踐教學課程開發的具體建議,以期培養出具有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高素質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人才。
中職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畢業生能致力于有關動物疫病防控與診治、動物食品安全保障、關愛動物等諸多保證動物養殖業生產健康發展的,針對基層與生產一線的全面發展的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因此,應在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課程教學中科學合理的創新與發展,進行必要的優化與調整,同時在中職校園內的教學基地與社會企業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進一步提升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確保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實現中職院校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的培養目標。
1中職院校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實踐性課程設置不足
目前,中職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在設置實踐課程時,有效課時嚴重不足,對實踐型課程不夠重視,尤其是專業技能相關的實踐性課程,受限于教學環境與教學設備,直接影響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相關專業實踐能力。1.2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從中職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的教學實現手段來看,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師依靠簡單的輸出式教學方法,對于理論知識性課程的教學,通常應用十分傳統的講授模式,如在獸醫基礎、疾病防治等課程時,盡管也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設施,但教師主導式的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由于實踐課程的教學方式欠佳,往往通過模具教學、實地觀摩等,依然未能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相關教學設施不夠完善
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實踐課程對教學場地和設施的要求很高,不僅需要裝配相關教學設備,還要搭建合格的實踐場所。但中職學校大都存在經費緊張,實踐教學配套設施不足的情況。
2中職院校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實踐體系探究
2.1運用現代化的教育設施,提升教學活動的互動性
隨著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快速發展,對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而信息化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廣泛應用能實現現代化教育方式的創新發展。在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教學課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環境,通過設置特定的教學場景,逐個擊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逐漸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如在學習禽病防治過程中,利用大量實際圖片取代過去教師單一的板書與口授。當教師在講授動物解剖學相關課程時,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多媒體教學課件,力求每一部分的教學PPT都可以做到圖文結合,動靜并茂,同時將制作好的相關教學資料和互聯網資源上傳到學校官網,讓學生能不受時空限制在線學習,實現鞏固課堂內容與拓展知識面的教學目的[1]。
2.2改革課程設計,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和社會需求
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的課程設計應以“融合”為聯系媒介,課程培養方向緊跟相關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結合生產一線組織課程教學計劃,依據崗位實際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如對《畜禽營養與飼料》這門非常重要的骨干課程,中職學校可以尋求一些具有實力的社會企業與之建立聯系協商合作,再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創設課程教學的全新技能點,課程講授對理論知識作一般概要闡述,對學生所應具備的相關能力要求進行深入解讀,而后安排好時間進入企業一線進行頂崗實踐,讓學生真正感受,融會貫通,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2]。再比如,針對全新的現代化養殖方式與傳統模式相比更新的技術要點,怎樣經營一家養殖企業等內容是很難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的,為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路,不斷引入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的全新理念,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全新的畜牧養殖業,優化、補充授課內容,使之與當前的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工作實際相匹配。通過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學研討,明確新時期的人才培養方案,應致力于我國現階段的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發展特點,結合我國現在由分散養殖漸漸轉化為集約化精細化養殖的現實情況,提出我國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發展應該建立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規劃布局,創建高標準的畜禽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綠色環保食品等發展思路。
2.3增加實踐性教學課時
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的課程模塊設計應以相關工作崗位能力的具體要求進行有效劃分。即依據畜禽養殖業的崗位設置特點,將專業課程劃分為不同的內容方陣,再結合崗位能力的實際要求,設置相關技能考核點,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如講授《動物繁殖技術》時,應依據種畜場的工作崗位設置要求,在課程教學活動中設置動物發情配種與分娩保育兩方面的教學內容[3]。
2.4加大校園實訓基地的建設,增強與外合作
中職學校應積極加大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增加經費投入,委托派遣專人建設標準化的實驗室,如解剖實驗室、標本存放室等,并依照相關專業的配備要求采購研究設備。為確保學生的校園實訓活動可以有序開展,學校還可以增設獸醫門診,并將門診服務面向社會大眾開放,學校還可以分批組織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的教師與學生到合作社會企業參與頂崗培訓,為中職師生創造實訓機會,提升師生實踐應用能力,與此同時,還能讓學生預先參與崗位實踐,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4]。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教學活動中,學校對內應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創新改革課程設計,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強化校園實訓基地的建設,對外應積極尋求與社會企業的合作,爭取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促進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教育工作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陸金生.核心素養引領下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以中職養殖類專業核心課程“畜禽解剖生理”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20(Z3):63-66.
[2]李小云.中職畜禽養殖專業“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229.
[3]呂品.中職畜禽疫病防治課程的教學要點[J].現代職業教育,2017(17):88.
[4]易宗容,李雪梅.中職《畜禽改良與繁殖》課程教學改革[J].北京農業,2016(4):200-201.
作者:姚春蓋 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學術期刊新媒體轉型困境與破解路徑
- 下一篇:中醫臨床醫師與藥師聯合服務模式
精品范文
10畜禽養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