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論文:小議農村教學質量的試驗

時間:2022-01-22 04:14:46

導語:教學質量論文:小議農村教學質量的試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質量論文:小議農村教學質量的試驗

本文作者:盧有愛工作單位: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實驗中學

農村初中本身對于思想品德課的重視程度不足,在教師配備上缺乏專業的師資團隊力量,部分教師由于缺乏專業的學習和培訓在備課以及課堂講解上往往伴有知識傳達不準確,講課方式呆板、沉悶的現象,再加上部分教師本身沒有先進的教學方法的研究,整個課上教學,無重點、無節奏,無視學生的聽課狀態,一學期下來,翻開學生厚厚的一本思品教材,如同新書一樣,學生沒有認真聽教師的講解,在思想品德修養上的熏陶更是無從談起。最后,教學資源的匱乏。農村中學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置辦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然而,與其他科目不同的是,思想品德課不僅需要其他科目的配合進行講解,而且還要在廣泛的教學資源的輔助下才能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農村初中教學中,教材是單純的學習工具,師生在一本干癟的書本的輔助下教育和學習,倍感枯燥,由于各個科目學習任務的壓力,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相關的資料,教師更是無暇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學生在沉悶的課堂中缺少學習興趣,得過且過。再者部分教師由于計算機技術水平有限,對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能力有限,學生也無法享受到先進教學設備的輔助作用,對原本處于主科地位的思想品德課失去了興趣。

第一,全面重視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想在思想品德課教學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在整個教育領域必須形成對這門科目重要性的足夠認識,初中從上層領導到下層教師要把思想品德課當成一門學生必修的主課目來對待,認真合理安排課程規劃,如同其他主科目一樣,建立嚴格的監督考核評價體系,配備專業的師資力量,并對教師的課堂授課情況進行監督,提高教師所傳授知識的專業水平,不斷完善教師的授課方法,做好課后作業布置工作,教師要做好對思想品德課重要性的宣傳和講述工作,在課業任務的約束與控制下,再加上學生在思想意識上的轉變,學生會自覺在思想上加強對這門科目的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付諸行動,主動努力學習這門科目,跟著教師的步伐,在學習書本知識的過程中,完善自身人格,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二,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在教師與學生都在思想意識上對思想品德課獲得全新的認識以后,這時候的學生在主觀上已經產生了學習的沖動,接下來的任務就在于教師的優良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只有在良好的教學方法的支持和輔助下,才能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首先,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永遠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時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學習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指導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努力學習,啟發學生多多開動腦筋,自主思考,主動發言。例如:在七年級課程的開端,新的一個單元“笑迎新生活”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在課前布置下作業,讓學生即將如何迎接新的生活寫下自己的見解,然后在課堂上做發言,學生針對自己對新的初中生活的理解與計劃做出規劃,不僅是對學生在新學年的學習勁頭的鞏固,也是對學生自我思想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新生活的計劃和規劃的科學與否做出評判,把握恰當的時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沒有疑問的地方生出疑問,然后帶著問題去探索,去研究,展開對接下來的課程學習。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發言,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并適當地為學生設置討論項目,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次,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高尚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并非靠灌輸和說教就能實現的,學生要在真實的事件或者情境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才能在一些受感動的思想世界里,自覺接受優秀道德品質的熏陶,在主觀上接受優秀的道德素養,對自身的行為產生正確的導向作用。所以,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明確什么是正確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價值觀,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聯系時事,閱讀報刊或新聞,把實際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或者發生在社會上的真實帶有道德評判標準的事件等,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放映,學生伴隨著多媒體音像的影響產生真實的主觀情感體驗,或者將學生帶出校門走向社會,針對不同人群的所作所為,用所學的思想品德知識作出自己的評判,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時事政治,這樣把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領悟能力,學有所用,實現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意義。最后,以思想品德課本為依據,開展討論活動。

古人云: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也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要通過相互的討論與配合實現,為了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活躍性,教師可以以思想品德課本為依據組織學生通過開展課堂討論的方式,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討論會形成一種競爭意識,主動提取課本中的知識,并對知識進行全方位的開發和利用,這也是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思辨能力的培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問題是要對學生的發言與觀點做適當的思考,不要采取一竿子駁回的方式,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心,提高他們辯解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運用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理解,而且在對其利用的過程中,已經在學生的頭腦里形成了刻骨銘心的印象。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的價值觀與正確的思想、思維方式的培養,農村的中學一定要積極重視這門科目,全面抓好這門科目的教學工作,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這門科目的學習當中,在其中受到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道德的熏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