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觀光農業現狀與提升途徑

時間:2022-06-12 10:18:50

導語:休閑觀光農業現狀與提升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休閑觀光農業現狀與提升途徑

摘要:分析了蘇州市相城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相城區休閑觀光農業主要有農業主題公園游、農業園區游、農家樂游、民俗文化游、農業經貿游等發展模式,存在統一管理能力差、規范管理標準低、產品競爭力弱等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城郊型縣域休閑觀光農業的提升途徑與對策。

關鍵詞:休閑觀光農業;現狀;問題;提升途徑;蘇州市相城區

休閑觀光農業是以農業產業為基礎、農民經營為主體、綠色發展為導向、觀光休閑觀光為目的,運用科學、技術、藝術、文化等手段,提升傳統農業及其衍生農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休閑觀光農業是經濟發達時期為滿足人們休閑觀光需求,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生產條件,發展觀光和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是農業多種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1]。近年來,休閑觀光農業在相城區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農業經濟新的發展模式和增長點。

1相城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

1.1區域經濟概況。相城區成立于2001年,地處中國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中心城區北部,東依陽澄湖和昆山,西銜太湖,北接無錫和常熟,南臨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和高新區。面積496km2,人口42.44萬(2017年末)。下轄4個鎮、4個街道、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高鐵新城和1個旅游度假區。相城區農業為典型的城郊型農業,以水產養殖和水稻、蔬菜種植為主。1.2休閑農業發展階段。相城區的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演化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2001—2008年的緩慢發展初始階段。初始階段休閑觀光農業不僅發展速度較慢,而且開發建設隨意性較大,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產品雷同、布局隨意、功能較差、經營粗放、內涵簡單等現象普遍存在,休閑觀光農業呈現出“低”“小”“散”的發展狀態,經濟效益總體不高。二是2008—2017年的加速發展的產業化階段。休閑觀光農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開發建設開始注重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高品位、上檔次、多功能、知識型的休閑觀光農業園開始大量涌現,規?;洜I逐步成為趨勢,產業化水平和經濟效益有了大幅提高[2]。三是2018年開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提質增效的創意化階段。這個階段需要新的創意全面提升休閑觀光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有效地將科技、文化、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創意元素融入其中,使得農業與旅游市場消費需求相銜接,創造出滿足旅游和農業雙重市場需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1.3休閑農業主要成績。相城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全面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明確了東部特色水產、西部高效種植、全域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思路。截至2018年底,全區共有農家樂、各類休閑農業園等經營主體544個,其中規模以上休閑農業企業6個,休閑農園15個,休閑農莊14個,現代農業示范園8個,農業主題公園6個,農家樂499個。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369萬人次,收入達22.9億元,其中門票收入1298萬元,農產品及其加工銷售收入17.5億元,餐飲及其他收入5.3億元。從業人員7266人,其中農民5971人,帶動農戶4868戶。典型的休閑農業示范園如荷塘月色濕地公園,是集濕地保護、生態旅游、休閑觀光和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現代休閑旅游區,總規劃面積近400hm2,總投資達3億元。其中公園面積353.33hm2,配套設施面積46.67hm2,種植了荷花、睡蓮等155個品種的植物。另外陽澄湖度假區蓮花村(又名蓮花島)四面環水,形似一枝蓮花鑲嵌在美麗的蘇州市陽澄湖之中,近年來相繼啟動并建成了陽澄湖旅游集散中心、蓮花島游客接待中心、蓮花島北入口游客服務中心、清朝“三元及第”錢棨祖宅———“蓮花居”、憶園農耕文化展覽館、蓮花島游客碼頭、臨水休閑棧道、蓮花書齋等一批旅游配套設施。蓮花島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幽閉的交通環境,村民的淳樸熱情,陽澄湖大閘蟹的聲名遠播,使得慕名蓮花島品蟹觀光的游客眾多。

2相城區休閑觀光農業主要模式

利用不同的資源,依托區域農業特色,開發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休閑觀光農業品牌,實行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經營方式,成為目前相城區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發展的重要特征。通過將傳統農業資源和生態、自然、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科普、教育等內容相結合,與旅游市場進行充分對接,涌現出一系列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特色品牌和發展模式[3]。目前,相城區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模式大致可分以下幾大類。2.1農業主題公園游。以植物品種資源保存基地為依托,充分利用現代栽培技術和管理方式,著重提供新優植物品種、奇異作物形態、優美作物造型等游憩觀光活動,如蘇州中國花卉植物園、荷塘月色濕地公園、盛澤湖月季公園等,其中荷塘月色濕地公園已被評為省級濕地公園,2018年荷塘月色年游客數在20萬人次,與2017年基本持平,營業收入345萬元,同比上漲3%,2019年1—8月游客數在22萬人次,同比提高38%。營業收入與去年持平。2.2農業園區游。通過現代農業建設,目前相城區共有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5個,其中1個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依托相城區各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的田園風光、基礎設施,兼顧農業生產、科技示范與科普教育等功能的休閑觀光農業形態逐步形成,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宣傳、示范和推廣,向游客展示現代農業的風采,為消費者提供高新農業觀光、優質農副產品供給、農業知識教育和農業體驗等游憩產品。相城區五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均利用自身產業優勢,將農業生產與休閑觀光相結合。如望亭鎮蘇州御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一個集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智慧農業、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園區秉承“像規劃城市一樣規劃農村、像發展工業一樣發展農業、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農田”的發展理念,以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為依托,以智慧農業為建設重點,融合農業休閑觀光旅游,成功打造“典型江南,稻香小鎮”農業旅游品牌。2.3農家樂游。以農民家庭為基本接待單位,依托旅游景點、生態優勢或民俗風情等資源,以“農家樂”為主要形態打造鄉村特色村。充分利用農家庭院、農家生活和鄉村文化,開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題的休閑、娛樂、體驗活動,為游客提供餐飲、品茗、避暑、度假等服務[4]。如陽澄湖鎮清水村,在旅游載體上,自然風光上有全長十余公里的陽澄湖美人腿景區;旅游配套服務方面,有民間自發行為的漁家樂、村上湖舍及以“劉家莊手作村落”為主題的精品民宿,憑借陽澄湖風景區和陽澄湖大閘蟹等資源,通過提供自產的蔬菜、家禽和水產品等,讓游客品嘗原汁原味的農家菜,體驗淳厚的農家風情。2.4休閑度假游。通過建造休閑、娛樂、度假設施,利針對游客親近自然、回歸田園山野的需求,為其提供住宿、度假場所,滿足都市人返璞歸真的渴望。如北橋靈峰的牧谷農場,游客不僅可觀光游樂、體驗農作、度假住宿,還專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活動空間和精神體驗活動,兒童可以在農場內采摘新鮮果子、自助燒烤、制作糕點等,培養兒童體驗農事、熱愛農業的情懷。2.5民俗文化游。充分利用本地鄉村特有的民俗風情、傳統工藝、文物古跡、節慶文化、民間藝術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組織開展觀光、游憩、考古、體驗、休閑旅游活動[5]。黃埭高新區現代農業園區是相城區最大的林果基地,利用馮夢龍、黃歇等歷史名人效應、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生態環境將黃埭打造為休閑觀光、戶外活動的生態樂園。園區成立馮夢龍研究會,邀請專家開展研討,建成“馮夢龍故居”“馮夢龍書院”等景點,并組織拍攝其相關影視作品,做大做強馮夢龍農文旅結合品牌。同時,黃埭高新區正在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依托“馮夢龍”廉政文化,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探索鄉村產業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助推相城區高質量發展。2.6農業經貿游。深度挖掘農產品研發和加工能力強、市場活躍、商務會展業發達的優勢,依托農業龍頭企業或特殊設計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借助各類農產品博覽會和多種形式的農業節慶活動,創造商機、吸引游客,宣傳品牌、帶動消費,把鄉村旅游和經貿活動有機結合起來[6]。如渭塘以盛產珍珠揚名,早在2007年,渭塘便推出了“江南采珠游”這一極具特色的旅游線路。渭塘珍珠寶石城也從一個單純的專業珍珠交易市場,晉升成為國家級旅游景區。渭塘現代農業示范園在做靚精致農業的同時,挖掘歷史名人素材,實現歷史名人故居(劉玨美術館、寄傲園)、農業采摘、農家樂與珠寶購物、采珠體驗等項目一體化發展,拓展鄉村游的內涵。

3相城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存在問題

隨著都市居民休閑旅游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對休閑活動內容質量要求不斷提升[7]。當前縣域休閑觀光農業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3.1統一管理能力差。從區級層面上,農業農村局主要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文體旅游局主抓“鄉村旅游”,在管理上又涉及到國土、農業、旅游、規劃等多部門多條線,難免出現交叉和重疊,同時也會存在真空地帶。如根據相關規定,休閑農業建設項目用地必須是建設用地,由于缺少相關扶持政策,不少地方囿于用地指標的限制,休閑農業及村級經濟發展存在較大難度。同時,真正涉及到休閑觀光農業產業發展急需的政策法規支持、資金扶持、門檻認證、行業規范和技術指導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前瞻性,造成部分休閑農業項目開發隨意性大,空間布局不合理、功能設置不配套等問題。3.2規范管理標準低。休閑觀光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這一產業需要既懂旅游又懂農業的導游、營銷和經營管理人才[8]。目前休閑觀光農業經營管理人員,大多是原來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營銷工作的人員,對旅游業缺乏管理經驗[9]。相城區休閑農業的建設標準和發展體系相對滯后,各類休閑農業園區(農家樂)在經營管理和餐飲、住宿、衛生、環保、安全、服務等許多方面還缺乏行業標準或良好的操作規范。各地休閑農業管理機構相對薄弱,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有關工作機制、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有些經營主體缺乏管理經驗,缺乏專門的經營管理團隊和具有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常常將農業生產和服務管理裹在一起,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3.3產品競爭力弱。休閑農業發展要以文化為魂,有些休閑農業園區(景點)沒有把歷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貫穿于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沒有文化產業支撐的休閑農業園區,終將沒有生命力。休閑農業企業不注重產品營銷,缺乏整體營銷策劃和營銷手段,或者吝于品牌投資、忽視品牌建設,加上營銷人才匱乏或營銷人員素質不高,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9]。

4提升縣域休閑觀光農業的對策建議

相城區近年來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持續改善農村民生,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強化發展主導產業、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等具體抓手,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發展,不斷開拓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休閑觀光農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農業經濟新的發展模式和增長點。未來要強基礎、補短板,做到以下幾點。4.1加強規劃引領,優化全域布局。相城區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緊扣“五大功能片區”戰略定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形成全域城市化新格局。打造北部郊野公園帶,積極構建東部陽澄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片區———陽澄湖大閘蟹等特種水產,西部黃埭高新區片區———太湖稻米、有機蔬菜,中部中央生態公園———花卉、苗木、園藝特色農業產業帶,全域現代都市生態農業的總格局。4.2加強條線協調,形成部門合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涉及到農業、文體旅游、自然資源、公安、消防等諸多相關部門,應有針對性的出臺相關文件,統一協調籌劃,各部門應當注重產業融合、資源整合,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突出重點的原則,加快節奏、加大力度,大力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10]。促進現代都市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四大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健全,農業向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組合供應鏈,培育一批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業與互聯網、旅游、文化、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4.3加強政策支持,增強發展信心政府政策扶持是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推動休閑觀光農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應制定出臺扶持政策措施,從資金獎勵、項目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保障,加快推進休閑農業發展。要以改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多方增加休閑農業投入,尤其對培育的休閑農業品牌給予扶持。同時,制定一系列行業管理制度、規范。4.4加強謀篇布局,明確發展思路要。突出生態特色,在打造生態環境、生產“綠色食品”上下功夫,按照湖泊水面、農田風光的分布,依托特色物產、生態環境、文化民俗、美食餐飲等載體,以村鎮和規模型農業實體為單位,按照點、線、片結合,由點狀開發向線狀、片狀開發轉變的發展思路,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區,推進休閑觀光農業建設,精心策劃,優勢互補,保持特色,求新、求異、不求全,逐步形成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具有相城特色的休閑觀光產業發展布局。4.5加強資源保護,實現良性發展。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要趨利避害,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節約利用資源,保持生態環境,走出一條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永續利用有機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當代人與后代人共享資源與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之路[11]。要以文化創意為引擎,以設計鏈接為突破,依托本土鄉村、特質人文等優勢,以農業休閑觀光綜合體為重點,加強農家樂產業建設,傳統民居改造、養生養老經濟發展等有機結合,大力推進鄉村民宿、養生養老、民俗風情、休閑農莊、參與體驗有情類型的綜合體建設。4.6加強人才培養,提升發展動能。根據市場發展需要,切實加強休閑觀光農業決策、組織、管理、經營和從業骨干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休閑觀光農業涵蓋了三次產業的生產經營范圍,涉及多個學科范疇,需要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這需要將人才培養整體納入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對相關從業人員開展產品開發、經營管理、服務接待、保健養生、旅游文化、民俗風情、餐飲服務、環境生態、安全衛生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培訓,提高骨干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管理能力和服務質量。也可以通過組建農業休閑觀光行業協會等方式,培育和發展中介服務組織,不斷完善行業自我服務和約束管理機制,組織對休閑觀光農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旅游知識和服務規范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準。4.7加強科技支撐,搶抓發展機遇。網絡技術的發展,給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休閑觀光農業旅游也要不斷探索屬于自己的“互聯網+”模式[12]。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進行營銷宣傳,尤其是微信、微博等,實現信息雙向交流。通過建立休閑農業信息網站平臺,由政府或協會創辦獲取相城區休閑農業信息的入口,方便查詢內容豐富、細節全面的相關資料;探索電子商務開發休閑農業手機APP,實現休閑農業O2O,可以極大地方便游客查詢和體驗消費;利用網絡技術建立服務評價體系,反饋游客滿意度;通過網絡加強市場調研,把握市場需求動向。

作者:馮月曉 朱琳 張青 田婷 季方芳 何其全 單位:1.蘇州市相城區農業農村局 2.蘇州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