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改研究
時間:2022-09-04 03:26:40
導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大數據環境下,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一次萬年不遇的機遇。近幾年慕課、專業大賽的大量涌現,企業發起或聯合類大賽對計算機專業的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因素。在專業發展中,教學方法的新特征也應運而生。
關鍵詞:慕課;新特征
一、現有的教學方法研究
在國家大力支持建設MOOC的大背景環境下,高校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育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在高校中推出了共建共享優質課程,放開了部分選修課程,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的C語言為例簡單從幾個方面說明一下新的教學方法的實施內容:(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學習+線下授課(根據知識點可實現部分的課堂翻轉)。(二)課內外學習分配。線上提前預習學習,注重重點知識點的講解,遇到問題線上交流及線下課程討論交流。線下學習,注重知識的連貫和綜合實例的應用。動腦思考與動手實踐,拓展思維深度和鍛煉驗證動手實踐能力。時間比例為3:7。(三)課前教學視頻。按照線下教學進度安排上傳線上相關章節視頻內容,線上視頻比線下實際授課提前合適的進度。在視頻中穿插問題避免學生刷課不看課。(四)自主學習任務。分出難易中,將比較容易的知識拿出來讓學生自學,中等難度的結合線上視頻預習,難度較大的結合線上知識點重點講解反復學習和線下與授課老師交流討論,與同學合作探究。(五)問題反饋。線上問題反饋時間可能不如線下及時,線上主要討論學習本次知識點的相關問題,避免問題過于擴散。長線問題可放到線上。線下問題可分單知識點和綜合知識點,與授課教師形成快速講解。不斷進行交流,改進線上線下的教學融合問題。(六)課堂學習活動。經過線上的預習,部分知識就可以實現課堂的翻轉。最初可提前挑選優秀學生,幫學生備課,試講課,指導學生的授課過程,達到授課能力的,可以安排課上的翻轉。在學生中形成標桿和榜樣,帶動其他學生參與到課程學習中。課堂劃分小組制,5~7人一組,有組長。設計組間的競爭,組內競爭和合作。避免兩極分化嚴重的問題。課堂展示,參與者有份。合理劃分任務。營造好的學習氛圍。(七)課外作業,輔助資料建設。作業布置與題庫建設,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負責題庫的共同建設,既可以讓學生有參與感和成就感。對自己的知識也可以起到驗證和再次復習的作用。課外作業的批改也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的學生互評。擴大學生知識面,起到多次學習和鞏固知識的目的。授課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搜集題庫的方法和標準,對活動起到規范和審查的目的。(八)評價考核方式。注重過程式考核方式,線上的問題回答,討論次數,視頻的學習情況等都可以作為考核的比例納入學生的最后考核。因為當前網絡開放式課程對學生的考核不能確定就是本人參與考核,可以結合線下的可設計現場的考核方式,共同組成該課程的考核成績。使用線上+線下授課結合的授課形式,對學生的考核加大了過程式考核,形式多樣。實際授課中采用了項目驅動,案例驅動,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方法。使用現代化網絡教學平臺,例如超星、雨課堂等。把豐富的網絡資源作為學員復習課內容和拓展學習新知識的輔助教學手段。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課堂授課的學生參與度不高,開小差,教學效果差等問題,在過程式考核方式方法研究上還要進一步的細化和科學化。另外,校內外,國際交流更深入,更廣闊。各個高校都引入了相應的企業進駐,或輔助學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加快了專業建設的社會化。學生與企業崗位的脫節情況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存在科技類企業較多,培訓和參與面較窄,培養學生過于偏重與技術。技術水平面窄,對學生的后期發展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總之,在大數據互聯網環境下,知識的獲取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應的課堂教學也應該作出相應的調整才能適應整個教學的發展要求。尤其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類技術更新速度快的專業課程。
二、大賽的開展現狀
大賽種類繁多,進行了類別劃分,目前,高校普遍認同的A,B,C類三類劃分方法。大部分的大賽是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出結果,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相關的大賽為例?!爸袊髮W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大數據挑戰賽”“山東省大學生網絡安全技能大賽”“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山東省大學大學生科技節”等賽事都是綜合性考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程序設計編寫能力等。個別有企業參與組織。甚至企業為主辦,題目的設置、過程的考察都由企業把握。企業參與賽事有增加的趨勢。并且隨著高精尖技術向企業的轉移,企業和高校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后期的大賽開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賽題過于偏重企業設備操作,賽事安排組織不夠規范,收費沒有具體的依據標準等。
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身的特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個和計算機發展、網絡發展、大數據發展、人工智能發展關聯度高的學科專業,為其他的專業的深入研究發展提供了基礎知識、技能保障。要時刻保持根基穩固,創新不改。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設置也在發生著變化,Python、數據可視化分析、算法分析等課程融入了計算機專業的建設中,人才培養方案里。但基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依舊要保持。像軟件工程、數據機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老牌課程依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不斷推新,更新的大環境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面臨著更新換代的大挑戰。
四、慕課和大賽對教學改革的影響
慕課的普及讓學生有了新的學習途徑,其,目前慕課的開展課程都是以面向在校大學生群體。知識面和可選性對我們的教學課堂有了更大的沖擊,其已經吸引不了學生、留不住學生,甚至沒有了存在的意義。高校課堂再不進行教學改革,就違背了教學發展規律。結合慕課開展適應自己學生水平的課程,符合學生學習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是必然。隨著大賽在高校的影響越來越深,對高校的專業建設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和社會所需求的崗位的脫節問題也凸現出來。高校要發展,人才要進步,一定要跟上社會的發展要求,企業對大賽的參與,大賽對高校的影響,三者對專業的設置和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賽給學生帶來的是整個專業體系的進一步認識,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有很好的促進和幫助。整個知識的架構設置更合理。知識的前后順序,知識脈絡更清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實驗環境能否滿足新的課程技術要求。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已有的實驗條件如果不能滿足實驗條件,阿里云、華為云等都有完整完善的實驗環境,這些企業也需要大量的數據工程師,運維師來維護,擴展企業的影響力和未來的發展。而高校的學生,尤其是馬上要走上社會且有一定專業礎的應屆畢業生,就是他們企業未來的血液。而大賽是提供給他們滲入高校提前預備人才的一個途徑。為了長遠的發展,企業在與高校的合作共建上有一個新的認識以及更加深入的溝通。
五、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下的專業發展途徑
立足應用型培養學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服務于應用型的培養,要明確自己的專業定位,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提供符合社會環境的新的大數據背景的實驗環境、實驗條件。結合慕課、企業等多方面的力量,打造與社會軟接軌的綜合性高技能人才。新媒體技術的引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媒體的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對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恰當運用。在實際的課堂中,靈活結合網絡資源,整合到實際的教學環節中。實踐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出自己的鮮明特點,首先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能跟得上,甚至超過目前的知識水平。組織一定的培訓和掛職鍛煉機會,讓授課教師深入企業,真正結合自身知識融合企業技能?;貧w雙師人才型培養。教師能力提升帶動學生能力的提升。讓學生也走出去,兄弟院校的交流,一流學科的學生交流,對學生自我定位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認識企業,認識知識的產業化過程,建設學生知識架構,主動學習,帶動學習,年級聯動,形成良性的循環。特色與個性化發展。結合學生學習特點,構建學生整體專業知識體系,注重學生素質發展,組建專業工作室,按興趣劃歸小組,發揮大數據和互聯網環境優勢,參加專業性大賽,開闊學生眼界,促進教師和學生交流,擴大學習平臺,與企業聯合構建學科和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學生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根據學生的發展,提供專業的延伸教育,在現有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開拓專業化課程,通過選修課、興趣組等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科間融合,院系部合作,協同發展。
六、結論
本論文以大數據環境為研究背景,結合慕課與大賽,針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的現狀、新特征以及發展途徑進行了闡述。
【參考文獻】
[1]韓巍.慕課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趨勢研究[J].黑龍江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5):157-158.
[2]任澤中,陳文娟.引入協同創新理念,優化高校創業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3(10):14.
[3]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31.
作者:林德麗 白二凈 單位:青島黃海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
- 下一篇: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