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主題語用解釋和關系化
時間:2022-03-13 02:21:00
導語:漢語主題語用解釋和關系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⒈引言
本文將對過去所提出的觀點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漢語中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therelativeconstruction)之間的關系,并非在句法的特征方面,而是在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方面得到最好的論述。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就跟句法話題有關的關系化(relativization)來說,現在定義的句法話題在漢語中并不能表現出一致的語法功能。跟話題結構的句法特征無關,本文從語用角度將句法話題分為三種,即事例話題(instancetopic)、框架話題(frametopic)和范圍話題(rangetopic),每一種都由涉及話題結構的特殊主題結構表現出來。我認為,本文提出的語用差異,在論述漢語話題結構是否以及如何轉變為關系結構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三節分別簡要討論漢語話題結構,包括三種有句法依據的句法話題,還將簡要討論漢語的關系結構。第四節將證明,如認為句法話題具有一致的語法功能,那就無法對漢語的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之間的關
系作出令人滿意的論述。第五節將討論對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并且表明如何確定對句法話題的三種語用解
釋。第六節將根據第五節中列出的句法話題的語用差異,對漢語的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之間的關系作出簡潔
的論述。第七節是結論。
⒉話題結構和三種句法話題
句法話題是話題結構的結構上的成分,在英語和漢語中,句法話題用NPS(名詞詞組+句子)的一般的形
式來定義,例如:
(1)Thisproposal,thereviewcommitteedoesnotlikeatall(這個計劃,審查委員會完全不喜歡
)
(2)JohnIhaven''''tseenhimforalongtime(約翰我很長時間沒有見到他了)
(3)香蕉我很愛吃
(4)那件事,你最好把它忘掉話題結構中的最前面的名詞詞組,如(1)-(4)中的斜體或黑體部分,是句法
話題。Gundel(1985:86)認為,句法話題在形式上定義為:
(5)一個成分C,是某個句子S的句法話題,當且僅當C是由S直接控制的,而且,C鄰接于也由S直接控制的
某個句子S的左或右。
在過去的研究中,三種句法話題的區分,取決于跟該句子的其他成分的句法關系。眾所周知,首先,(1)
和(2)在英語中屬于兩種不同的話題結構,(1)是話題化(topicalization)話題結構,(2)是左置話題結構。話
題化話題結構的特征是句子的其他部分中有一個空位(gap),句法話題能夠回到句子中去而不影響句子的命題
內容。另一方面,左置話題結構中句子其他部分中沒有空位,卻有一個代詞跟句法話題同指(Chomsky1977,
1981)。由于上述區別,(1)和(2)中的句法話題可分別稱為話題化句法話題和左置句法話題。
這兩類話題結構通常都可在漢語中得到證實,(3)是話題化句法話題,(4)是左置話題結構。再舉幾例:
(6)那幾封信他快寫完了(8)那個人我以前見過他嗎?
(7)這些事我從來沒聽說過(9)你說的那些人,他們都來了
(6)和(7)中的句法話題屬于話題化類,而(8)和(9)中的句法話題屬于左置類。
除了以上兩類句法話題外,還有第三類句法話題,這種句法話題在漢語中很常見,例如:
(10)這本書我讀得很累
(11)那場火幸虧消防隊來得快
(12)象鼻子長
(10)-(12)很明顯跟(6)-(9)不同,(10)-(12)既沒有句法話題的句法上的空位,在句子的其他部分中也沒
有同指的代詞。對話題結構的其他部分中的謂語動詞來說,句法話題在語義上既可以是一個參與者,如(10)
所示;也可以是一個場景,如(11)所示;也可以沒有直接的語義關系,如(12)。(12)是鼻子長,而不是象長
。如果這類句法話題在英語中有對應的表達式的話,那經常是由介詞短語充當,這從英語翻譯中便可看出。(
10)-(12)被Gundel(1988:224)稱為典型的話題一述題結構,它們在過去研究中也被看作“漢語式”的話題結
構,跟典型的、由話題化句法話題和左置句法話題表現出來的“英語式”的話題結構相對立(特別參看Chafe
,1976:50-51;Xu和Langendoen1985),下面就把(10)-(12)中句首的名詞詞組稱作漢語式句法話題。
這樣,我們已經確定了話題化句法話題,左置句法話題和漢語式句法話題這三種類型,它們之間的差異
是建立在句法話題和話題結構的其他部分之間的句法關系之上的。
⒊漢語的關系結構
在探討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的關系前,讓我們首先簡要討論一下漢語關系結構的特征。
關系結構,正象Lehmann(1992:333)所定義的那樣,是由一個(可能是空的)稱為中心詞的名詞性成分和
稱為關系小句、在語義上是修飾這個名詞性成分的從句組成,人們分出了兩種關系結構:一種帶有一個充當
中心詞的名詞性詞組,另一種不帶充當中心詞的名詞性詞組。在過去的研究中,后者也稱作缺少中心詞的關
系小句或自由的關系小句(參看Grimshaw1978;Lehmann1986,1992)。在漢語語言學里,它通常指的是名詞
化結構(參看Li和Thompson1981)。在下面討論中,關系化指的是帶有一個中心詞的關系結構;名詞化指的
是不帶中心詞的關系結構。
漢語中關系化的標記是小詞“的”,“的”把一個縮短了的小句與緊接的中心詞詞組連接起來:
(13a)旅行團提早出發了(13b)[提早出發的]旅行團
(14a)小王請來了客人(14b)[小王請來的]客人
(15a)那些事你們不知道(15b)[你們不知道的]那些事
(16a)這些人我們雇他們來當顧問(16b)[我們雇他們來當顧問的]這些人
(17a)這棵樹葉子大(17b)[葉子大的]這棵樹
以上例子明顯看出,漢語中的關系結構有的是從非話題結構轉變而來的,如(13)-(14),有的是從話題結
構轉變而來的:有的是話題化話題結構,如(15);有的是左置話題結構,如(16);也有的是漢語式的話題結
構,如(17)。
Li和Thompson(1981)詳細闡述過漢語名詞化,他們認為,把小詞“的”放在縮短了的小句之后,這就是
漢語名詞化,與關系化不同的是,漢語名詞化結構后面并不帶中心名詞。跟關系化一樣,漢語中的名詞化結
構既可以從非話題結構轉變而來,如(13c)-(14c),也可以從話題結構轉變而來,如(15c)-(17c):
(13c)說到旅行團,[提早出發的]反而最后到
(14c)[小王請來的]后來都走了
(15c)[你們不知道的]還多著了
(16c)[我們雇他們來當顧問的]其實都是些外行
(17c)[葉子大的]好看
根據定義,以上例句中的名詞化結構,它的語義中心在詞匯上是零形式。它的所指取決于關系小句中沒
特別指出的參與者。如果只有一個未出現的參與者,那么,名詞化結構的所指對象就跟這個未出現的參與者
相同,如(13c)-(17c)所示。如果未出現的參與者不止一個,那么,名詞化結構可指幾個未出現的參與者中的
一個,如(18c)所示:
(18)他非常喜歡這個國家(18b)[非常喜歡這個國家的]
(18a)[他非常喜歡的](18c)[非常喜歡的]
當話題結構轉變為名詞化結構時,未出現的總是句法話題,換句話說,從漢語話題結構轉變而來的名詞
化結構的所指,跟相對應的話題結構的句法話題相同,如(15)-(17)。
必須注意,在漢語中,凡能名詞化的句子,都能關系化,能關系化的句子卻不一定能名詞化。有許多能
關系化的句子不能名詞化,盡管名詞化結構的所指可以從語境中推導出來,請看(19):
(19a)那次比賽老李得了冠軍
(19b)[老李得了冠軍的]那次比賽,我沒參加。
(19c)說到比賽,*[老李得了冠軍的],我沒有參加
⒋以前對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之間關系的論述
⒋⒈句法觀點
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這兩種句法結構之間的關系,在以前早有研究(參看:Chomsky1977,1981;Jiang19
91;Justus1976;Kitakawa1982;Kuno1973;J.McCawley1976;Schachter1976,等等)。例如,Kuno(1973:2
54)認為,日語中,關系小句是從話題結構轉變而來的,關系化的成分并非是一個一般的名詞詞組,而是原結
構中的主題(theme)[句法話題](名詞詞組-wa),漢語情況也是如此,盡管漢語中沒有象日語wa之類形態
上的話題標記。漢語中,如果一個名詞詞組充當句法話題,那么,這個名詞詞組便也能關系化(Tsao1990:43
0)。Jiang(1991:140)進一步指出:只有句法話題才能關系化,而非句法話題不能關系化。此類觀點已被漢語
語言學界認可,就我所知,至今無人對此提出挑戰。
必需指出的是,話題結構與關系化和名詞化之間的關系不能僅從句法話題的句法類型角度來描述。雖然
,話題化類型和左置類型的句法話題,能被關系化和名詞化,就象上面所述的那樣,但是對漢語式的句法話
題來說,情況就比較復雜。某些帶有漢語式句法話題的話題結構能被關系化或名詞化,而另一些卻不能。請
看下例:
(20a)水果我最愛吃香蕉(21a)物價東京比北京貴
(20b)*[我最愛吃香蕉的]水果(21b)*[東京比北京貴的]物價
(20c)說到水果,*[我最愛吃香蕉的](21c)說到物價,*[東京比北京貴的]
(19)中看出,某些句子能關系化,卻不能名詞化。
(19a)(20a)(21a)中句首名詞詞組都歸于漢語式句法話題,雖然這三類句子在是否能關系化或名詞化方面
,具有不同的表現。要想解釋漢語中話題結構與關系化和名詞化之間的關系,人們就會發現:僅僅從句法話
題的句法類型出發,很難說清漢語式句法話題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差異。
必需強調的是,這里所爭論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它已超出了解決下列問題的本身:話題結構和關系
結構的關系,是否只能在句法方面以及只能在句法話題方面得到解決。對此類現象作出恰當的解釋,還將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漢語語法中句法話題的地位。
自Li和Thompson(1976)發表了很有影響的那篇論文以來,作為語法概念的話題引起了許多語言學家的興
趣,特別是引起研究諸如漢語類語言——現在一般看作話題明顯(topicprominent)類型的語言——的語言學
家的興趣。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句法過程的關系化,自60年代以來,得到了認真細致的研究,因為它被看作
是一種句法機制,便于我們深入了解語法結構。關系化和特定的語法功能(如主語、賓語)的關系,建立在K
eenan和Comrie(1977)的“可及性等級”(accessibilityhirerarchy)之上,這個等級說明了特定語法功能在
特定語言中是如何有規律地適合于特定的句法策略的。①人們把Keenan和Comrie的發現看作是理論上的一大
貢獻,因為這一發現證明了特定語法功能的存在。雖然,Keenan和Comrie沒有提到象漢語這種話題明顯語言
中,一個由基礎生成的句法話題,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在可及性等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人們都認為,
句法話題應該看作和主語相等,至少就關系化來說是這樣(特別參看Chen1986,1994;Jiang1991;Tsao1990
)。
如果就象我上面所證明的:對漢語中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之間的關系,僅從句法話題的句法類型無法作
出適當的論述,那么,可以這樣斷言:至少就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的關系而言,句法話題的定義在漢語中無
法形成一種一致的語法功能。
⒋⒉語用觀點
J.McCawley(1976)和N.McCawley(1976)最早從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的角度來研究這種現象。J.McCawley(
1976:305)對日語的這個問題的討論具有深刻的見解,他指出:能關系化的名詞詞組的種類除了受句法因素制
約外,日語中(限制性的)關系小句,可以由跟事例話題相對應的名詞詞組的關系化來形成,而不能由跟范
圍話題相對應的名詞詞組的關系化來形成,如(22)和(23):
(22a)Nihonwasyutogasumi-yo-i(事例話題)
日本首都居?。茫F在時
“至于日本,它的首都是個好住處?!?/p>
(22b)(syutogasumiyoi)kuni
國家
(23a)NihonwaTookyoogasumi-yo-i(范圍話題)
“至于日本,東京是個好住處。”
(23b)*(Tookyoogasumiyoi)kuni
“它的東京是個好住處的國家”
這種區別在其他語言里是否得到了驗證,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驗證幾乎還沒人進行過研究。
⒌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
綜上所述,漢語的話題結構是否能關系化或名詞化,無法從三種句法話題——即話題化話題、左置話題
和漢語式話題——的區別來得到解釋,因為它們是通過結構的句法特征來確定的。在我證明句法話題的語用
差異能對話題結構跟關系化和名詞化之間的關系作出簡潔的描述之前,讓我們首先討論一下漢語句法話題的
語用解釋,以及句法話題的三種語用解釋,即事例話題、框架話題和范圍話題,是如何獨立于話題結構的句
法特征而確定的。
⒌⒈語用話題的定義:關涉(aboutness)
下面我們將看到,句法話題跟語用話題的關系很密切。在過去的研究中,話題通常由語用“關涉”所定
義。Gundel(1985:86)的論述如下:
(24)一個實體E,是一個句子S的語用話題,當且僅當S的用意是提高接收者有關E的知識,索取有關E的信
息,或者使接收者做出涉及E的行為。
同樣的觀點,參看Dik(1978),Kuno(1972),Reinhart(1981)等人的論著。
過去幾十年來,語用話題是如何在句子平面上表現的這一問題,人們已經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參看Chafe
1976,1994;Davison1984;Dooley1982;Gundel1977;1985,1988;Halliday1967;Kuno1972;Li&Thompson
1976,1981;Prince1981,1985,1992;Reinhart1981;Tsao1990;vanDijk1977,1981;vanOosten1986等等
)。人們一致公認,諸如(25)這類句子可能由不同的句法成分充當語用話題:
(25)FelixinvitedRosatodancewithhim(Felix邀請Rosa跟他跳舞)
在(26A)和(27A)的語境里,(25)可以是關涉Felix的斷言,他邀請了Rosa跟他跳舞;或是關涉Rosa的斷言
,Felix邀請她跟他跳舞。
(26)A:HowaboutFelix?(Felix怎么樣?)(27)A:HowaboutRosa?(Rosa怎么樣?)
這一看法也適用于漢語。(28)用于(29A)和(30A)的語境中都很恰當,只要把不同的句法成分解釋為語用
話題:
(28)老趙把客人們都帶出去了
(29)A:老趙怎么了?
(30)A:客人們怎么了?
面對這些證據,對判斷一個名詞詞組是否具有語用話題的性質,目前幾乎沒有幾個人堅持句首位置是必
要和充分條件(參看Halliday1967,1985;Huddleston1988)。另一方面,人們通常認為,但有時是斷言:所
有類型的話題結構中的句法話題總是被看作是語用話題(參看Gundel1988:211)。如(31)和(32)這類話題結
構:
(31)Felix,it''''sbeenagessinceI''''veseenhim(Felix,我已經很久沒見過他了)
(32)Yoursecondproposal,theboardfoundunfeasible
(你的第二個計劃,委員會認為不適用)
Reinbart(1981:63)發現,在標準的語調模式和重音模式下,只有當位于前面的名詞詞組看作是語用話題
,也就是說,當這個句子所作的斷言是關涉句法話題的所指時,(31)和(32)這類話題結構才能恰當地在某個
特定的語境中使用(參看Davison1984;Gundel1985:86;1988:211,他們持同樣的看法)。
⒌⒉漢語中句法話題的三種語用解釋
句法話題和語用話題這種關系在漢語的話題結構中是否跟英語一樣密切,這雖然會有爭論,但沒有理由
懷疑,其他所有的條件都一樣,在漢語的話題結構的所有句子成分中,句法話題是最有可能成為我們上面所
定義的語用話題這一角色的候選者。然而,我們關注的是,對漢語話題結構中的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作出較
細致的區分,因為在討論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的關系中,這些區分將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時,還要表明
這些區分是如何跟有關結構式的主題結構的特征相聯系的。
一般來講,(24)中語用話題的定義適用于漢語的句法話題。因此,假定有下列三種漢語話題結構,我們
把黑體部分的句法話題看作是語用話題:
(33)老李我們已經請出來了
(34)上次郊游孩子們都累極了
(35)物價紐約最貴
根據(24)的定義,可以認為,說(33)-(35)三句的用意是分別想提高我們對“老李”“上次郊游”“物價
”的認識。
盡管(24)的定義大體上適用于(33)-(35),但應該指出的是,這個定義事實上沒有指出,在解釋句法話題
跟句子其他部分之間的關系時,這三個句子之間具有哪些重要的區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33)和(34)。一般可以說這兩個句子是有關“老李”和“上次郊游”的,但嚴格地
說,只有在(33)里,句法話題才是斷言所關涉的唯一對象。在(34)里,“累極了”是關于“孩子們”,而不
是關于“上次郊游”的斷言。(34)中的句法話題實際上為有關孩子的斷言提供了一個框架。
就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來說,(35)是另一個次類。一方面,(35)與(34)相同之處在于句法話題跟話題結
構的剩余部分的謂語動詞沒有格的聯系,只不過提供了對另一個成分作出斷言的框架。另一方面,(35)中的
句法話題又跟(34)不同,它表現出話題結構中特殊的焦點結構的特征,這種焦點結構用來識別一個集合中的
一員,這個集合是由句法話題規定的所有可能的值。舉例來說,(35)說明了:談到任何地方的物價,紐約是
最貴的。我在下面還要詳細談到這一點。
我們已經確認,雖然漢語話題結構中的句法話題一般來說可解釋為語用話題,對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可
以作出較細致的區分。更重要的是,我將在下面談到,正是這些細微的語用差異,在闡述漢語話題結構和關
系結構的關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參看Chafe1976;Dooley1982;J.McCawley1976;N.McCawley1976;J
iang1991等等)。按通行說法,(33)-(35)中所示的這三種語用話題分別稱為事例話題,框架話題和范圍話
題。下面是對這三種語用話題所作的更確切的定義:
(36)事例話題是對它作出斷言并進行評估的一個事例,它通常是語境中全部所指實體的認知總藏中的一
個定指的實體。
(37)框架話題是提供時空和具體框架的話題,在這個框架里,由話題結構其他部分表達的命題(通常是
對句子中另一個成分——一般為主語——作出的斷言)為真。
(38)范圍話題是劃定作為斷言對象的一個變項的范圍的話題。拿句子(35)來說,句法話題“物價”是范
圍話題,用J.McCawley(1976:304)的話來說,它“將變量‘x高’中的x限定在不同地區的物價水平,然后談
到那個范圍內的事情。對紐約的物價水平來說,命題‘x高’是真的。”
在過去的研究中,人們已經清楚地區分了事例話題和框架話題,但沒有區分框架話題和范圍話題,事實
上,在過去的某些研究中,框架話題和范圍話題是混為一談的,如J.McCawley(1976)和Jiang(1991:12)。如
上所述,這兩種語用話題,都具有界定句子其他部分中的斷言為真的特性,但整個話題結構的主題結構卻不
相同。另一方面,必須指出,具有通常的語調和重音升降曲線時,帶有一個框架話題的話題結構具有新信息
的范圍不定的特征,而帶有一個范圍話題的話題結構必須解釋為新信息的范圍是固定的。事實顯示:帶有一
個框架話題的話題結構能對多種問題作出合適的回答,這些問題要求了解作為新信息的話題結構的不同部分
,而帶有一個范圍話題的話題結構,正好相反,并未表現出這種靈活性。對比下列句子:
(39)這次考試小李錯了三道(40)水果小李買了香蕉
(39)是帶有一個框架話題的話題結構,用于(41A)-(43A)的語境都很合適:
(41)A:這次考試小李錯了多少?
(42)A:這次考試小李怎么了?
(43)A:這次考試怎么了?
相反,(40)是帶有一個范圍話題的話題結構,用于(44A)的回答很合適,用于(45A)-(46A)的回答不合適
:
(44)A:水果他買了什么?
(45)A:#水果他怎么了?
(46)A:#水果怎么了?
范圍話題的話題結構的特點是焦點范圍狹小,這個特點,明顯反映在漢語話題結構中的“是”(或者是
疑問式“是不是”)所處的位置。作為漢語焦點標記(參看Li和Thomoson1981;Teng1979),“是”用于句
子成分前,以標示該成分是新信息的焦點。請看下列例子:
(47)他租了兩套公寓(47a)他租的是兩套公寓
(47b)他是租了兩套公寓(47c)是他租了兩套公寓
在Li和Thompson(1981)和Teng(1979)研究的句法制約因素里,“是”在框架話題結構里出現相當自由,
如(48a-d)所示。然而在帶有一個范圍話題的話題結構里,“是”局限于提供變量的值的名詞詞組之前這個位
置。如(49a-d):
(48)這次考試小李錯了三道題(49)水果他買了香蕉
(48a)這次考試小李錯的是三道題(49a)水果他買的是香蕉
(48b)這次考試小李是錯了三道題(49b)???水果他是買的香蕉
(48c)這次考試是小李錯了三道題(49c)#水果是他買了香蕉
(48d)是這次考試小李錯了三道題(49d)#是水果他買了香蕉
人們一旦認識到,象(49)這類帶有一個范圍話題的話題結構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其他部分內指明一個
所指是由句法話題規定的范圍內的最高成員,那么,由(49a-b)所描述的固定的焦點結構也就正在意料之中了
(參看N.McCawley1976:953)。另一方面,由于框架話題的話題結構不受這種特殊功能的限制,因此它不受
焦點信息的位置這種制約因素的影響。
值得再次強調的是,我們將在第6節中討論到,這里劃分的句法話題的三種語用解釋的差異,在論述漢語
話題結構和關系結構的關系時,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⒌⒊句法話題種類和三種語用語題之間的聯系
漢語話題結構中句法話題的三種語用解釋之間的區別,跟在這種結構的句法特征的基礎上區分出來的三
種句法話題,既聯系緊密又相互獨立。話題化話題結構和左置話題結構通常有一個解釋為事例話題的句法話
題,而漢語式句法話題可能是三種語用話題中任何一種,請看例句:
(50)這本書他寫得太匆忙了(53)他身體很好
(51)這些事情你們不必放在心上(54)身體老趙最好
(52)上星期三,老錢去了日本(55)海鮮,我最愛吃龍蝦
(50)和(51)都是事例話題,因為在句子的其他部分既沒有空位,也沒有和句法話題同指的代詞,根據定
義,它們是帶有漢語式句法話題的話題結構,盡管事實是,在話題結構所表達的情況中,句法話題扮演了參
與者的角色,而不是環境的角色。當句法話題在此類格框架方面跟謂語動詞相聯系時,這個句法話題通???/p>
作事例話題。當句法話題扮演了某個情況中環境的角色,如(52),或當句法話題不直接跟謂語發生聯系時,
如(53)-(55),句法話題可看作框架話題或范圍話題。
以上論述顯示,就以上區別的語用解釋來說,歸在漢語式句法話題名目下的句法話題,內部是不一致的
。正象我們上面指出的,這對認識這種語言的語法組織中的句法話題的地位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⒍漢語中句法話題的三種語用解釋和話題結構之間的關系
對前面列出的各個例子進行仔細的研究顯示:要簡潔論述漢語的話題結構是否能轉變為關系結構和名詞
化結構,關鍵取決于句法話題的三種語用解釋的差別。
帶有一個事例話題的話題結構,不管三種句法話題之間的句法區別如何,都能被關系化和名詞化。(13)-
(16)都具有句法話題是事例話題的特征,它們都屬于這一類。
另一方面,帶有一個范圍話題的話題結構,這一類既不能被關系化也不能名詞化,如(20)和(21)所示。
帶有一個框架話題的話題結構跟關系化和名詞化之間的關系不這么嚴整。這些話題結構都能關系化,但
只有一部分能名詞化,條件是已刪除的中心名詞的所指可以從語境中找回,如(17)。而另一些卻不管語境如
何,也不能名詞化,如(19)。什么是構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只有當句法話題的所指,跟句子其他部分的另一個所指之間有一種擁有—被擁有的
關系時,帶有一個框架話題的話題結構才能名詞化。比較下列帶有一個框架話題的句法話題:
(56a)這種西瓜,籽大(56b)說到西瓜,我不喜歡[籽大的]
(57a)那位先生,我忘了名字了(57b)[我忘了名字的],當然沒法叫了
(58a)那次旅行他帶隊(58b)說到旅行,*我不喜歡[他帶隊的]
(56)-(57)中,句法話題“西瓜”和“那位先生”分別跟“籽”和“名字”之間有一種擁有-被擁有的關
系,而(58)中句法話題和句子的其他部分之間沒有這種關系。凡帶有一個框架話題的話題結構,能名詞化的
和不能名詞化的之間都有同樣的區別。
以上討論的關系可歸納為表1:
關系化名詞化
事例話題可以可以
框架話題可以(可以)
范圍話題不可以不可以
表1漢語中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和話題結構的關系化/名詞化之間的關系
(*在句法話題和句子其他部分中的名詞詞組是擁有和被擁有的關系的條件下)
現已證實,從三種語用解釋——即事例話題、框架話題和范圍話題——的角度對句法話題的區分,對合
理論述漢語中話題結構和關系化名詞化之間的聯系是至關重要的。
⒎結語
本文證實,在漢語中,跟相關話題結構的句法特征無關,就能區分句法話題的三種語用解釋,每一種都
各自表現出相關話題結構的特定的主題結構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本文證明,漢語中的話題結構是否能轉換
為關系結構,帶或者不帶充當中心詞的名詞詞組,完全取決于句法話題的語用解釋。帶有一個事例話題的話
題結構,既能轉換為帶有一個中心名詞詞組的關系小句,也能轉換為名詞化結構,而范圍話題卻做不到這一
點??蚣茉掝}的話題結構能轉換為帶有一個中心名詞詞組的關系小句,但只有當句法話題這個名詞詞組和話
題結構的其他部分中另一個名詞詞組具有擁有-被擁有的關系時,才能名詞化。從上述發現中,我們可以得
出這樣的邏輯推論:至少就關系化和名詞化而言,按現有定義的句法話題在漢語中并沒有一致的語法功能。
漢語中句法話題的語用差異如何跟其他語法過程有聯系,以及在其他語言中,是否存在這種差異,如何證實
這種差異,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Bresnan,JoanandJaneGrimshaw,1978.ThesyntaxoffreerelativesinEnglish.LinguisticInquir
y9:331-391.
Chafe,WallaceL.,1976.Givenness,contrastiveness,definiteness,subjects,topics,andpointofv
iew.In:CharlesN.Li,ed.,1976,25-55.
ChafeWallaceL.,1994.Discourse,consciousness,andtime.Chicago,IL:TheUniversityofChicag
oPress.
Chen,Ping,1986.ReferentintroducingandtrackinginChinesenarratives.Ph.D.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
Chen,Ping,1994.ShilunHanyuzhongsanzhongjuzichengfenyuyuyichengfendepeiweiyuanz
e(OnprinciplesofargumentselectioninChinese).ZhongguoYuwen(ChineseLanguageandWriting]3:1
61-168.
Chomsky,Noam,1977.Onwh-movement.In:PeterCulicover,ThomasWasowandAdrianAkmajian,eds.,Fo
rmalsyntax,72-132.NewYork:AcademicPress.
Chomsky,Noam,1981.Lecturesongovernmentandbinding.Dordrecht:Foris.
Davison,Alice,1984.Syntacticmarkednessandthedefinitionofsentencetopic.Language60:79
7-846.
Dik,Simon,1978.Functionalgrammar.Amsterdam:North-Holland.
Dooley,RobertA.,1982.OptionsinthepragmaticstructuringofGuarinisentences.Language58:
307-331.
Gundel,Jeanette,1977.Theroleoftopicandcommentin
【英文標題】nguistictheoryBloomington,IN:IndianaUniversityLinguisticsClub.
Gundel,Jeanette,1985.''''Sharedknowledge''''andtopicality.JournalofPragmatics9:83-107.
Gundel,Jeanette,1988.Universalsoftopic-commentstructure,In:MichaelHammond.EdithMoravcs
ikandJessicaWirth,eds.,Studiesinsyntactictypology,209-239.Amsterdam:Ben-jamins.
Halliday,MichaelA.K.,1967.NotesontransitivityandthemeinEnglish.PartII.JournalofLin
guistics3:37-81,177-274.
HallidayMichaelA,K.,1985.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Amold.
Huddleston,Rodney,1988.Constituency,multi-functionalityandgrammaticalizationinHalliday''''s
FunctionalGrammar.JournalofLinguistics24:137-174.
Jiang,Zixin,1991.SomeaspectsofthesyntaxoftopicandsubjectinChinese.Ph.D.dissertatio
n.TheUniversityofChicago.
Justus,Carol,1976.RelativizationandtopicalizationinHittite.In:CharlesN.Li,ed.,1976,215
—245.
Keenan,EdwardL.andBernardComrie,1977.Nounphraseaccessibilityanduniversalgrammar.Ling
uisticInquiry8:63-99.
Kitakawa,Chisato,1982.TopicconstructionsinJapanese.Lingua57:175-214.
Kuno,Susumu,1972.Functionalsentenceperspective:AcasestudyfromJapaneseandEnglish.Lin
guisticInquiry3:269-230.
Kuno,Susumu,1973.ThestructureoftheJapaneselanguage.Cambridge,MA:MITPress.
Lehmann,Christian,1986,Onthetypologyofrelativeclauses.Linguistics24:663-680.
Lehmann,Christian,1992.Relativization.In:WilliamBright,ed.,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l
inguistics,Vol.3:333-335.NewYorkandOxfordUniversityPress.
Li,CharlesN.,ed.,1976.Subjectandtopic.NewYork:Academicpress.
Li,CharlesN.andSandraA.Thompson,1976.Subjectandtopic:Anewtypologyoflanguage.In:Char
lesN.Li,ed.,1976,457-489.
Li,CharkesN,andSandraA.Thompson,1981.MandarinChinese:Afunctionalreferencegrammar.Berk
eleyandLosAngeles,C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McCawley,James.1976.Relativization.In:MasayoshiShibatanied.,Syntaxandsemantics.Vol.5:Ja
panesegenerativegrammar,209-306.NewYork:AcademicPress.
McCawley,James,1988.ThesyntacticphenomenaofEnglish.Vol.IandVol.2.Chicago,IL:TheUniver
sityofChicagoPress.
McCawley,NorikoA.,1976.ReviewofThestructureoftheJapaneselanguagebySusumuKuno.Lang
uage52:942-960.
Prince,Ellen,1981.Topicalization,focusmovementandYiddishmovement:Apragmaticdifferentia
tion.ProceedingsofBerkeleyLinguisticsSocietjy7:249-264.6Prince,Ellen,1985.Fancysyntaxand
‘sharedknowledge’.JournalofPragmatics9:65-81.
Prince,Ellen,1992.Informationalandrhetoricalstructure.In:WilliamBright,ed.,Internationa
lencyclopediaoflinguistics,Vol.3:399-401.NewYorkand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Reinhart,Tanya,1981.Pragmaticsandlinguistics:Ananalysisofsentencetopics.Philosophica
27:53-94.
Schachter,Paul,1976.ThesubjectinPhilippinelanguages:Topic,actor,actor-topic,ornoneof
theabove.In:CharlesN.Li,ed.,1976,493-518.
Teng,Shou-Hsin,1979,RemarksoncleftsentencesinChinese.JournalofChineseLinguistics7:
101-114.
Tsao,Feng-Fu,1990.SentenceandclausestructureinChinese:AfunctionalPerspective.Taipei:S
tudentBookCo.
VanDijk,Teun,1977.Textandcontext:Explorationsinthesemanticsandpragmaticsofdiscours
e.London:Longman.
VanDijk,Teun,1981.Studiesinthepragmaticsofdiscourse.TheHague:Mouton.
VanOosten,Jeanne,1986.Thenatureofsubjects,topicandagents:Acognitiveexplanation.Bloo
mington,In:IndianaUniversityLinguisticsClub.
Xu,LiejiongandD.TerenceLangendoen,1985.TopicstructuresinChinese.Language61:1-27.
注釋:
*非常感謝SandraA.Thompson在旅歐期間,百忙中抽空看了本文的初稿,并提出了詳細的意見。感謝O
ne-SoonHer,李行德,孫朝奮,徐烈炯和徐云揚,他們在我研究漢語話題結構時給予的各種幫助。還要感謝
MalcomSkewis的幫助。本文的撰寫也得到昆士蘭大學專項研究計劃基金的贊助。我本人對本文所有的觀點負
責?!髡?/p>
原文題目是PragmaticinterpretationsofstructuraltopicsandrelativizationinChinese,刊于
JournalofPragmatics(語用學雜志)1996年第3期?!g者
①句法功能的這個“可及性等級”就是“主語<賓語<旁語”——譯注通訊地址:陳平Department
ofAsianLanguagesandStudies
TheUniversityofQueensland
Brisbane,QLD4072
Australia
徐赳赳100732北京建內大街5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
- 上一篇:安全生產警示實施制度
- 下一篇: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